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课堂练习活动设计的实践与探索】
 

【课堂练习活动设计的实践与探索】

发布时间:2019-02-02 03:40:17 影响了:

  一般认为,练习设计的价值主要在于巩固记忆、加深理解和实际运用。笔者以为,如果仅从这几个方面认识练习设计的价值和意义,显然有些肤浅。从数学学习的认知本质看,数学学习离不开练习。事实上,学习知识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构建的过程,无论是对知识的理解,还是知识的运用,都需要通过一定的练习实现。练习虽然不一定是知识的学习,更多的还是知识的应用,但学生通过这种应用,不仅可以巩固新学习的知识,将知识建构到原有的知识系统中去,还可以通过练习的过程形成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从练习活动介入的时机和目的看,它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也可以作为新旧知识的迁移;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可以引导学生对未知知识和领域的探索;可以是分层递进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也可以由某一知识拓展发散到其他知识点,起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梳理一单元、一学期学得的知识,也可以加深对某一知识点的理解。学生完成练习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学生的认知能力、实践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自我设计等等能力就在这样的过程中得以培养与发展。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从课堂教学实践来看,普遍存在着教师“要学生做”,但学生“不愿意做”的情况,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对课堂练习活动设计的研究,切实提高练习的效益。下面就以二年级上册的《认识厘米》为例,谈谈笔者以活动为主,通过练习促进主动建构的一些做法与思考。
  这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这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课堂的新知学习阶段学生即使能够在具体操作中清晰感受1厘米的实际长度并熟记它,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常常只知道处于“标准”状态下的图形,如水平方向的1厘米,而不能估计日常生活中一支铅笔的实际长度。针对这种情况,我在学生认识了1厘米和几厘米后分别设计了以下练习活动:
  练习活动一,画线段。横着画1厘米长的线段,再用尺检测(预测学生不能一次性画准,给孩子3次机会);竖着画1厘米长的线段(视觉效果发生变化了,预测学生也不能一次性画准,所以给孩子2次机会);估计着画3厘米、5厘米长的线段。
  练习活动二,先估计再测量。在铅笔盒内找3样物体包括铅笔盒逐一进行(学生根据刚才的体验性练习活动,估计相对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误差不会太大)。
  练习活动三,找身上的尺(预测,学生进行此项活动会出现误差,老师指导、同学之间互相检查)。
  练习活动四,写出对厘米的感觉(回家完成)。
  练习活动一是由不准确到准确的直观感知层面的实践活动。活动要求学生“先横着再竖着估画1厘米的线段”,有助于学生摒弃非本质属性(位置),突出并归纳本质属性(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时从全面、内部规律上把握概念。练习活动二带有一定的探究性,在实施过程中注意了三个方面,一是选择的研究对象是铅笔盒内的物体(比较小),避免了练习活动的无效实施;二是时间上有保证;三是教师作为练习活动的参与者,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去,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和评价。练习活动三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活动的过程。目的是强化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的深刻认识,从更高层次上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练习活动四是一个反思感悟的过程。四个练习活动以四个任务展开,引导学生思考、想象和讨论。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随着练习活动的不断深入,学生自然走入了概念的深处。
  第二天收到学生的数学日记,现摘录部分:
  厘米很短,短得像只蚂蚁,短得我的手老是比划不准。可是,用厘米的尺子却能量我的手臂长,真有趣。(小冬)
  平时妈妈说:“我一出生,只有40厘米,我心里就总想40厘米有多长呢?现在我们教了厘米,我就知道40厘米有多长,原来我刚出生时,只有我们家里养的一只猫这么大。”(小佳)
  今天学了厘米,我估计了橡皮、铅笔等短的东西,还有点准。后来我又估计了鞋子的长度大约也只有几厘米,一量,没想到我的鞋子会有22厘米长。怪不得我买鞋子时要22公分大小,原来22公分就是22厘米长的鞋子。这节数学课真有意思!(小辉)
  今天,老师先教我们认识了厘米,然后让我们画线段。真奇怪呀!为什么我总是第一次画的不对(准),第二次就对了呢?第三次、第四次我一下子就画准了。原来做事不能急,一次不准的话就做第二次……要慢慢来。(小文)
  以活动为主的练习设计,主要在于设置活动任务,使学生在活动中产生学习的需求,并通过亲身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完成从识记知识、理解知识到运用知识的全过程。此类练习设计有一个重要特征:“活动”。要根据学生的需要组织活动或及时介入以提供“援助”,这样的练习常常具有知识的生成性、探索问题的开放性。
  在教学中,不少老师常常会为了知识的逻辑结构和概念系统,而忽略了特定情境的练习活动设计,仅就解题的技巧进行强化训练,学生不知道数学知识从哪里来,又能到哪里去,数学素养自然难以提高。我们要注重特定情境的练习活动设计,引导学生解决基于某种情境之中的数学问题,并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数学思想与方法。
  在具体的练习活动设计时,必须处理好练习的形式与实质的关系,杜绝只顾形式不求实质的练习活动设计。首先,练习活动应该生动而富有趣味,如剪纸(教学对称性)、测量、解决实际问题、计算情境中的相关数据等;其次,练习活动设计更多的要从学生生活情境出发,使学生经历直观感知、操作辨识的过程,逐步发展思维能力;第三,练习活动可以从某一特定的情境或对象出发,形成内涵丰富的综合性任务。就具体的某一节课而言,我们更多地可以关注:在哪些地方需要练习活动,如何把握练习的量和度,如何避免机械的练习,在练习中如何纠正学生的错误等等。因此,我们不仅要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还要分析学生发展的可能性,使练习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避免让练习成为学生知识技能的简单重复。
   (苏瑜,溧阳市文化小学,213300)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