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恰当处理课堂问题行为 语文课堂应恰当运用电化教学
 

恰当处理课堂问题行为 语文课堂应恰当运用电化教学

发布时间:2019-02-02 03:54:48 影响了:

  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多通过语言、手势和表情来吸引学生,不仅气氛枯燥,易使学生退避三舍,而且课堂容量少,效率低,存在“少、费、慢、差”四大缺陷。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电教媒体开始被引入语文课堂,它在渲染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加教学密度和容量、加速教学信息传递、提高教学效率等优化课堂效果上具有明显的作用。那么,如何借助电教手段来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呢?
  一、录音录像使学生学得乐,学得活
  亚里士多德认为:一切真知均始于感官。随着电教媒体在课堂上的应用,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及教学目标,恰当地使用录音、录像,以声传情,以形达意,不仅调动了学生的情感,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而且创造了生动的教学氛围,使课堂教学富于情趣,收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第一,乐曲导入,激发情感。在新课开启时,播放与课文内容及情感相应的乐曲,能很好地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将学生的情绪导入特定的情感中。在《七根火柴》这节课中,考虑到长征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差距太大,难以引起学生情感共鸣这一情况,我设计了一个独特的开头,利用VCD播放长征组歌中的《过雪山草地》:“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雄浑激扬的歌曲给学生以强烈的触动。紧接着,伴随着深沉高亢的旋律,红军过雪山草地的艰难画面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对长征的艰难体验并非停留在文字表面,而是透过画面,溶进血液,产生思想上的巨大震撼,深深体会到在那艰苦的环境中,无名战士用生命保存下的七根火柴是何等的珍贵!这样,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情感,而且加深了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第二,范读播放,唤起美感。由于听觉形象和美感之间构成直接的情感呼应关系,所以听觉往往可以直接唤起美感。教师播放感情充沛的课文范读,让学生边看边听。当学生的心弦被拨动起来后,他们对课文具体而真切的美感体验就油然而生了。学习高尔基的《海燕》时,我让学生先熟悉课文,根据自己的理解把握好思想感情,去朗读课文,然后再播放声情并茂的课文朗读,让学生反复品味其中的情感,增强对文章的理解。这样,一只只富有战斗豪情的海燕便在学生的心目中深深扎下了根,既加深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又唤起了他们的美感享受。
  第三,配乐朗诵,加深体验。借助音乐伴奏有感情地进行朗读,使学生沉浸在课文情感之中,深入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朱自清的《春》,它是一篇意境优美、春意融融的散文,也是一首讴歌春天、赞美春天的颂歌。文章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体验春天的美好,热爱生命。笔者利用中国琵琶名曲《飞花点翠》作背景音乐,让学生朗读课文。在美妙的音响效果下,抽象的情感变成真实可感、动人心弦的感情,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体验,而且内心多了一份愉悦的欢畅。
  第四,录像播放,增强印象。电视媒体录像的形声信息能够使学生见其形、闻其声,如临其境,以境传情,加深对课文的印象。在学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笔者从《水浒传》的录像带里,节选了“大闹五台山”、“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大闹桃花村”等有关鲁智深的故事片段让学生观看,然后谈谈对鲁智深的评价,并引导他们分析鲁智深与林冲这两位“军官”出身的梁山好汉有什么不同。这不仅加深了学性格的理解,而且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学生讨论的兴致极高,纷纷发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学习《在烈日和暴雨下》时,笔者组织学生观看《骆驼祥子》,让学生在全面了解作品的基础上学习课文,学生对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的痛苦印象更加深刻,对文章思想内容的体会更加透彻。
  二、多媒体使学生学得快,学得多
  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手段,是集文字、图片、动画、影像、声音于一体的媒体。它色彩鲜艳的动态视频、生动逼真的音响效果、灵活便捷的交互手段,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促进学生自主有效地学习;它音画同步,声色俱现,融声绘色的效果是其他任何教学媒体都无法比拟的。它的作用在于能把抽象的变为具体的,静态的变为动态的;能缩短时空距离,再现历史和异地风情;能把现实生活中大量资料输入并储存起来,弥补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的不足。教师可从教材出发,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适时适度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情感体验。
  模拟情景,如临其境。在语文教学中,如果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教学将成功90%。在学习《向沙漠进军》时,笔者利用多媒体展示风沙肆虐、土地沙化的情况――耳边呼啸作响的狂风,夹杂着漫天飞舞的黄沙,吞噬着良田、道路、村庄;沙进人退――环境遭受破坏的恶果;防风治沙――人类刻不容缓的责任。学生则很快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怎样向沙漠进军。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文知识,而且增强了环保意识,实现了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的接轨。
  显示课件,解决疑难。语文知识往往涉及艺术、建筑、历史、自然等学科的知识,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果采用先进的电化教学技术对疑难问题重点突破,教学中遇到的难题就会迎刃而解。《石拱桥》一文这样介绍了赵州桥的结构特点:“大拱由28道拱圈组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许多学生不理解这28道拱圈是怎样的结构。笔者用电脑制作出28道拱圈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一道拱圈断裂脱落,其余的拱圈仍完好无损地支撑着桥面,非常结实。学生看后恍然大悟,提高了教学进度。
  
  三、图片投影使学生学得易,学得好由于录像、录音等资料并不齐全,多媒体课件制作又相对费时费力,所以,在日常语文课堂教学中,制作简单的图片则十分必要。
  一是可以借助图像投影,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在学习新知识时,由于以往没有接触,有些事物理解起来会比较吃力,如果有形象直观的图片显示,则会帮助学生理解。如讲《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时,没见过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学生对有关知识理解起来会有相当的难度,即使通过文字介绍,细细领会,脑中形成的纪念碑影像与实物也会有一定的差距。此时,教师借助投影将真实的纪念碑影像图片展现给学生。纪念碑的结构、题字、碑文、造型等有关知识便十分清晰地展现了出来。
  二是可以借助地形示意图投影,化难为易。有些文章通过地理位置对事件进行记叙,此时,单纯的字面解释是深刻理解问题的障碍。教师如果用示意图表示出来,便可化难为易,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在讲授《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时,笔者将解放军渡江路线用一个示意图(如图1所示)投影出来,比起单纯的文字介绍,学生更容易掌握。
  总之,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电化教学手段,使之成为语文课堂中信息发出与接收的“信道”,这不但可以营造积极的课堂教学氛围,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视野,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