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小议一种社会现象300字 “和”字小议
 

小议一种社会现象300字 “和”字小议

发布时间:2019-01-27 04:19:17 影响了:

  内容摘要:本文从文字学与传统文化两个角度对“和”字的深层内涵进行阐述,经研究发现“和”字源于华夏民族对粮食作物“禾”崇拜的农业文化心理,并慢慢地演变成天、地、人的和谐状态以及人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关键词:和 文字 文化
  
  2008年8月8日20点,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正式开幕。在开幕式上,由897块活字印刷字盘变换出不同字体的“和”字,成为令人难忘的环节。
  开幕式上的“和”字,也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认为,“和”字在奥运会开幕式上出现,彰显了中国文化的价值观。我们的心态要适应全球化,就像奥运会主题曲唱的《我和你》,“一家人同住地球村。”中美关系全国委员会会长欧伦斯认为开幕式的“和”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认为中国寻求的是和谐(Seeks Harmony),预言这场奥运会后,美国人对中国人的印象会变好。日本《每日新闻》8月25日发表社论指出,这是一届弘扬国威的奥运会。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表演中出现的“和”字,体现了中国领导人争取和谐的治国理念。法国前总理拉法兰先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更精辟地指出,同一个世界,并不意味着同一种语言,同一种文化,要“和而不同”。他引用了出自《论语》的“君子和而不同”的观点表达了自己对北京奥运开幕式“和”的理解。
  为什么在好几万的汉字中偏偏选择“和”作为代表呢?本文将从文字与文化两个角度对“和”字进行阐述。
  从文字学角度来看
  和,本作�。“�,相应也。从口禾声。户戈切”[1]
  “�,相应也,从口禾声,古唱和字不读去声”[2]
  和与�、�是同源字。“三字均匣母歌部,均有调和义。说文:‘�,调味也。’又‘和,相应也。’又‘�,调也。’段玉裁‘�’字注‘今则和行而�、�皆废矣。’”[3]
  “《疏义》贾谊书术篇,刚柔得道谓之和,反和为乖,说文,�调也,读与和同,经典通用和。”[4]
  “和hé(又音hè)�相应也。从口,禾声。古始歌为‘唱’,随歌为‘和’。许以‘和’为‘随歌’(即跟着唱)之义。”[5]
  “�相应也。从口,禾声。户戈切。[译文]和,相应和。从口,禾声。”[6]
  “和[析形]和字金文或不从禾而从木,木乃声符,禾形近改为。[释义]一和睦。二通‘�’。三人名‘和’。”[7]
  综上所述,无论是“和”还是“�”、“�”都以“禾”为声旁,反映了华夏民族古代农耕社会对粮食作物“禾”崇拜的农业文化心理;说明“和”的美学思想起源于饮食文化,是由物质满足向精神需求发展的。“和”字的产生则从另一个侧面证明华夏民族古代文化与思想意识形态的高度发达,更重要的是说明了华夏民族在遥远的古代就把握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并认识到人自身要生存发展,必须“和”――即遵循自然客观规律。
  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
  “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溯其本源,实际上根植于我国农业文明的土壤,肇始于古代的祭祀活动卜禾。这一点可以从那些记载远古农业文明的文字、文化材料的解析中得以证实。中国自古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起源很早,据考古发现,早在原始社会时期,我国农业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和规模了。《说文解字》:“禾,嘉谷也,二月始生,八月而熟,得时之中,故谓之禾。”[8]这种命名体现了古代先民对“禾”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认识。古人认为禾是天地万物和谐的产物,冷暖中,刚柔适,阴阳调,内外平,上下通,始有禾的成熟,所以,禾是自然调和的象征。
  随着慢慢地演变,“和”成了标志天、地、人的和谐状态以及人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孔子的“和而不同”、“礼之用,和为贵”,孟子的“地利不如人和”,荀子的“天地合而万物生”,老子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真正从哲学的高度说明了“和”的意义,即“调和”、“相合”、“和合”、“和谐”及“相济”等等。这些“和”是融合的调和关系,是先民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哲学思想。在治国上“为国以礼”、“为政以德”、“揖让而天下治”的思想;民族关系上“协和万邦”,思想流派上“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君臣关系上“君仁臣敬”,经济上“不患贫而患不均”;文化审美上“以和为美”;人际关系上“以和为贵”;夫妻关系上的“琴瑟之和”;家庭关系上“家和万事兴”;人体养生上“顺应四时”;人生观上“知足常乐”、君子“安贫乐道”;人与自然关系的法则上“与天地同和”等等思想,无不体现和谐精神。可以说,华夏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和”为美的礼仪之邦。
  综上所述,和文化的基因根植于我国远古的农业文明,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个性,建构起中华民族独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和文化重在寻求一种适中与平衡。这种观念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在世界多元化的今天,和文化对于世界和平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和”字的形态如今已稍有变化,但其中的内涵却比从前更丰富了。这是“和睦”的“和”,是会微笑、宽容而不偏狭、同情且有仁爱的“和”;这是“温和”的“和”,是不易动怒、彬彬有礼、容忍而克制的“和”;这是“和气生财”的“和”,是笑脸相迎中藏着温暖与睿智的“和”;这还是“君子和而不同”的“和”,是彼此承认差异、不以己度人、相互尊重和体恤、不强迫认同的“和”。君子求“和”,但绝不无原则甚至盲目地求“同”。因为,真正的尊重,是在承认各自不同价值观的基础上达成的理解。正因为有这么多不同,人类文明才如此绚烂多姿。这更是“和平”的“和”,是抛弃杀戮、征战,谋求共处的“和”,是珍视生命、痛恨流血,怜悯死难者的“和”,是铸剑为犁、化干戈为玉帛的“和”。
  总之,这个“和”字,不仅渗透着中国人几千年来待人接物的处事智慧,更体现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这个“和”字,不仅再现了开幕式上那精彩一幕,也让世界认识了中国汉字的古老,认识了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认识了中国人民对构建和谐社会的追求“和”,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用这个简单的汉字,表达出这里的人,对来自五湖四海的宾客“不亦乐乎”的善意。东道主坚信,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会用各自的语言,表达出同样的理念,并在各自的文化里产生共鸣。唯其如此,一个安宁、和平、充满爱心的世界才可能出现在我们身边。让我们一起努力,写好这个并不复杂的字――和。
  
  注释:
  [1]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 1963. 第32页.
  [2]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第57页.
  [3]王力.王力古汉语字典[M].北京:中华书局,2000.第777页.
  [4]徐�.广雅诂林[M].江苏: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第240页.
  [5]苏宝荣.说文解字今注[M].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第49页.
  [6]汤可敬.说文解字今释[M].湖南:岳麓书社,1997.第189页.
  [7]陈初生.金文常用字典[Z].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第107页.
  [8]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 1963. 第144页.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 1963.
  [2]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3]王力.王力古汉语字典[M].北京:中华书局, 2000.
  [4]徐�.广雅诂林[M].江苏: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
  [5]苏宝荣.说文解字今注[M].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
  [6]汤可敬.说文解字今释[M].湖南:岳麓书社,1997.
  [7]陈初生.金文常用字典[Z].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
  [8]杨逸尘.“和”的美学思想探源别说[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6(5).
  
  刘慧玲,安徽经济技术学校教师。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