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用诗心教诗|诗心
 

用诗心教诗|诗心

发布时间:2019-01-19 03:55:55 影响了:

  没有诗的生活是单调的,没有诗意的语文课堂是苍白的,没有诗心的语文老师是乏味的。这不是危言耸听!陈钟梁先生说:“我想,我们语文教师应当站在诗人的高度,用浪漫主义色彩去教诗。要启发学生从诗中读出自己的独特体会,读出自己的想象力和鲜明的个性。”我极为赞同。语文新课标规定初中生要具有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这不是单靠串讲古诗词译文或者架空分析写作特点、艺术特色所能培养的,教者必须首先要有诗心,让课堂诗意盎然,才能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一、诗词作品散文化。诗词是凝练的语言艺术。但初中生的阅读理解把握有一定的困难,教师的讲解可能会走向艰深也可能会流于肤浅。这时可以借助注释,发挥想象,丰富画面,既理解了诗意又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还能丰富想象能力。
  如在教学《沁园春・雪》时,可以让学生想象写雪景的句子。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可以想象为“绵延起伏的群山呀。仿佛狂舞着的银蛇,那么灵动,那么自由;盖上厚厚积雪的高原呀,俨然一群你追我赶的巨象,那样奔腾,那样壮观!想要和老天爷比个高低吧。就让我也参加到改变世界的行列中来吧!”老师作这样的示范,学生也会有即兴而精彩的发挥,如“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就可能会被学生想象为“登高远眺,巍巍长城呀,大雪掩盖了你的苍凉,却遮不住你的壮观,你与天空相接,茫茫一片;哺育中华的母亲河呀,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一下子凝固成巨大的玉带,又仿佛在为下一次的奔腾积蓄力量”。
  这样的课堂凸显学生阅读对话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帮助引导下,学生能自主能动地逐步走近诗词,了解作者,领悟作品主旨,体验词作情感,课堂生成有序有效。教师在教学中始终平等地参与,平等地引导,平等地帮助学生感知感悟和心灵对接。教师作用的发挥会恰到好处,到位而不越位。
  二、教学过程诗意化。用诗歌贯穿课堂,用诗歌推进教学过程,这也会使语文课更具有独到的魅力。
  在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时,开课就从汪国真的《热爱生命》节选了部分诗歌“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作为导入语。这段导入既激情澎湃又新颖别致,有助于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而教《醉花阴》这一课接近尾声时的一首小诗是教者对词人独到的评价:
  把黄昏的菊花/浅斟低酌/饮成一壶/清冽/凄美的/千年绝唱/然后/半生缠绵/半生惆怅
  将《醉花阴》这样一首凄美婉约的词以另一种方式演绎出来,给所有学生一场清韵的洗礼。以诗教诗,而不是简单的总结概括,目的是激发学生创作的愿望。
  当然用诗心教学,并不是都要以诗歌的形式出现。譬如在执教《斑羚飞渡》时,要引导学生说感悟时,我说:当我们的脑海中还不断浮现斑羚坠落悬崖的身影和它们悲哀、无助的目光时,那个抱着丹顶鹤的女孩已经从沼泽地向我们走来,珍珠鸟栖息在我们作家的肩头睡着了,而青藏铁路下的那条绿色生命通道中。藏羚羊正成群接队地悠然走过。我们相信,爱和尊重才是永恒的,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保全一个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事情!这样的过渡语既能承上启下使课堂自然流畅,又能营造一种诗意的课堂氛围,还能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文学的熏陶。
  三、课堂氛围诗意化。归根到底,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一门学科。工具性中听说读写口语综合等能力运用得较多,而人文性很容易被忽视。就是在语文学习中,理解汉语汉字中所包含的民族的思想认识、历史文化和民族情感,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教者就是要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独特的语文感受与审美发现,培养学生独特的语文感悟能力及审美创新能力,尊重和发展个性,陶冶高雅的情操,培养健全的人格。用诗心教诗教文,能更明显地彰显语文的人文性,它必将与语文学科的思想性融为一体,构成一种精神力量,渗透在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
  如果语文老师自己都没能在课堂上诗意地挥洒,做―个面元表情的教书匠,又怎么能要求学生有一颗文人般细腻温润的心?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不是诗意盎然。而是一潭死水,那么学生又怎么能真正享受到生活丰厚的内涵呢?
  给喧嚣的生活一份宁静,给平凡的日子一点诗意,就是我――名普通的语文老师的一点想法。
  (作者单位江苏如皋市实验初中)
  (本栏责任编辑刘艳军)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