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高校教师培训的理论与分析_护师报名时间
 

高校教师培训的理论与分析_护师报名时间

发布时间:2019-01-21 03:51:34 影响了:

  一、高校教师培训的本质和特性      《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规程》给高等学校教师培训下了一个定义:“高等学校教师培训,是为教师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而进行的继续教育”。此定义表达的内涵有:1、高校教师培训是培养人的实践活动;2、高校教师培训是一种岗位教育。我认为此定义较为符合关于事物本质认识的辩证法。这一论述将高校教师培训的本质明确为“培养高校教师,使他们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这既论述了高校教师培训的育人性这一教育的一般本质,又明确地指出了与其他教育的本质区别。同时,这一论述还分析了构成高校教师培训的特殊矛盾,即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的培养要求与完成高等教育的人的实际状况之间的矛盾。这样这就从根本上回答了“高校教师培训是什么”这一本质问题,揭示了高校教师培训这一社会现象有别于其他现象的根本属性,从而为人们深刻认识高校教师培训的特殊本质指明了方向。从这一本质认识出发,为解决好高校教师培训的特殊矛盾,就必须从“要求”与“现实”两个方面着手。高校教师培训既要与履行岗位职责相适应,处理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对教师素质提出的要求,从而解决好高校教师培训为适应岗位需要“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又要与高校教师的身心发展规律相适应,从而解决好高校教师培训适应教师身心发展要求“如何培养人”的问题。从高校教师培训的本质特征出发,高校教师培训应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一)适应性
  表现在,一是高校教师培训工作要适应社会、经济、科技及文化对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也就是根据社会、经济、科技及文化发展对教师提出的素质要求培养教师;同时,适应发展学校办学事业的需要提高教师质量。这是由培训的外部关系规律所决定的。二是高校教师培训要适应教师个体需求,按照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要求开展培训。这是由培训的内部关系规律所决定的。如知识经济的到来,需要培养一批知识结构合理的创新人才,这就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能力素质条件的教师。又如新升格高校,要保证教学质量,必须加强教师对高校教育教学能力以及高等教育理论的培训,达到知识更新,对学科发展新理论、新成果的掌握和运用,科学研究能力的训练与提高,教育观念、教学思想的转变,教育教学技能和技巧的掌握,职业道德修养与政治思想素质的提升等。再如教师生涯的职前阶段(特指教师担任新角色或工作)、入职阶段、职中阶段和职未阶段等,不同的阶段需求是不一样的,职前阶段主要围绕新岗位需要,开展岗位培训;入职、职中阶段主要围绕提高能力等素质的培训。
  
  (二)系统性
  一方面指高校教师培训组织管理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人、财、物等。需要政府和学校制定有关法规和政策,需要包括接收和派出学校不仅负责教师、教学、科研和人事工作的学校领导及部门重视、配合,而且负责其他工作的学校领导及部门,如党、团、财务、后勤等部门单位也要重视、配合。需要所有教师的高度重视和密切配合。它们各自都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而且它们之间是依照一定秩序相互联系的完整系统。只有调动所有力量,把它作为重要的系统工作去进行科学的决策、管理、实施,才能做好教师培训工作,培养出适应高校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另一方面,高校教师培训的内容具有系统性,包括入职培训、在职培训等内容,是按照教师专业发展过程进行设计的。
  
  (三)长期性和战略性
  任何一个高等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都是学校的教育和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办好学校所必需的经常性工作。同时,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对提高教育质量,办好学校,振兴我国教育事业,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同样,教师培训工作也一样,是建设好教师队伍的一项常规性工作,是个人为适应发展需要而不断进行的一项工作。“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只有通过教师培训,才会形成符合社会和学校教育事业发展所需的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四)整体性
  培训提高既是权利也是责任,凡是岗位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高校教师都必须参加培训。正因为如此,高校教师培训所需要考虑的工作内容是全方位的,其涉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所采取的实际措施和管理方法是多形式、多途径的,而不能只局限于在某一方面、某一形式、某一方法、某一层次的基础上。而且教师本身参加培训的过程具有整体性,是按照职业发展的过程要求逐步展开的。因此,无论是规划的总体目标、具体要求、方法步骤,还是实施规划的计划方案、政策导向、运行措施都要做到全面、系统、科学,而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没有整体观念。
  
  二、高校教师培训需要明确的原则导向
  
  (一)在职为主的原则
  体现理论与实践统一、按需培训和学用一致。具体表现:在培训模式上要采取校本培训、院校间合作访学等高效模式,不能过多地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在培训方式上,应采取脱产培训和半脱产培训相结合、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的形式,既有集中面授,如举办研讨会、研修班、培训班、讲座、论坛等,又有利用卫星、多媒体、信息网络开展的远程教育;在培训内容设置上,形成相互交叉渗透的多层次、多类型的培训课程体系;在教学方法上,应针对成人学员的特点,重视案例分析,反思性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二)重点培养与整体提高的原则
  学校办学的主体力量是教师,拥有一批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是一所学校实力、地位、声望的象征,造就一批能够引领本学科进入国内甚至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型中青年骨干人才,可以带动学校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和学科水平的提高,对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具有极端的重要性。但是,要建设一所高水平的现代大学,仅仅依靠学科带头人的作用是不够的,还需要发挥教师队伍的整体力量,需要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可以说,学科带头人的产生和其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整个教师队伍的支持;而缺乏学科带头人的作用,也难以形成高水平的学术团队。面对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的严峻现实,高等学校在教师培训工作中,在优秀人才资源相对匮乏、经费普遍短缺的情况下,如何处理好教师重点培养与整体提高的关系显得十分重要。是以全体教师的培训提高为重点,还是以培养学科带头人为重点,这是一种战略性选择。笔者认为,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应该首先满足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的培训和提高,尤其要首先满足重点学科和短线专业的 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训和提高,把有限的资源和经费用在刀刃上,发挥其最大效能。同时,要认真做好教师队伍全面提高的发展规划,把教师的全面培养提高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长期任务,从重点到全面,从主要到次要,从骨干到其他,分期分步实施,做到既有长远规划,又有近期目标,以点带面,最后实现整个教师队伍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重点应有别于其他教师。对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在要求其掌握必备的教育教学知识和技能的前提下,应重点培养提高其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掌握学科前沿动态信息能力;对其他教师应注重培养提高其教育教学知识和技能,同时要求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的能力,使教师队伍中不同层次的人员拥有各具特色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
  
  (三)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并重的原则
  高校教师的政治思想和教学科研业务的素质培养,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水平的根本途径,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头等任务,也是提高教师队伍整体质量的基础。因此,高校教师的培养工作必须坚持教师的政治和业务两个素质一起抓,克服那种只抓业务素质培养,不抓政治素质提高;只讲政治思想素质,不抓具体落实的错误倾向。当前,高等学校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培训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教育方针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使教师自觉履行《教师法》规定的义务,做到敬业奉公、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业务素质的培训要以提高教师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为主,全面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应用计算机、外语和现代化教育技术等技能的能力。
  
  (四)政府、学校与个人行为相结合的原则
  要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人们必须随时根据需要和可能不断补充和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并且把这一过程贯穿于人的一生的各个阶段。如果把全体社会成员的知识补充、更新及能力的提高作为社会的一个系统,那么这个系统必须由政府来建立,通过教育来实现。作为实施高等教育的高等学校,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建立和完善自己内部的相应的子系统,这就是教师的培训进修提高。没有政府的支持和支撑,没有学校的重视和努力,就无法建立和完善教师知识补充、更新及能力提高的系统。另一方面,没有教师个人的积极主动的要求和参与,这一系统就缺乏正常运转的原动力。我认为,作为政府应当以立法形式来保障高校教师的进修提高,并进行宏观指导;设立数量足够、种类齐全的高校教师进修机构;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依法对高校教师培训进修工作进行质量监控和效益评估。作为高校,必须在政府的宏观指导下,依法制定教师培训进修提高的规、计划和具体实施办法,建立健全教师培训制度,组织教师的培训并实施管理;多渠道筹措教师培训经费,以保证教师培训进修有足够的经费保障。作为教师个人,应当根据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及高等教育发展对高校教师的新要求,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自己的培训进修的计划,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知识补充、更新及能力提高的系统中,实现终身学习、终身教育,变社会要我学、学校要我学为我向学校要求学,按照效益共享、责任共担的原则,教师个人还应承担部分培训费用。
  
  三、高校教师培训需要注意的几个实际问题
  
  (一)高等教育及其子系统高校教师培训首先要解决的就是选择怎样的与之相适应的体制及运行机制,以提高其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益问题
  因为高校教师培训最终要为教育发展服务,其体制最终要随着政治、经济和教育体制的调整而调整。但这一问题至今未能得到较好的解决,对解决高校教师培训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包括如何发挥现有网络体系作用问题,我们所采用的仍是计划经济体制的办法,而不是市场经济体制的手段。这是当前我国高校教师培训面临的最为关键的问题。
  
  (二)大众化的高等教育以其多样化为前提
  所谓多样化,既包括高等教育机构类型、层次、形式、办学主体和服务面向的多样化,也包含因满足不同需求和人的个体差异所带来的学校科类专业、培养目标、教育要求、教学方式、管理制度、师资组成等的多样化。进入大众化的我国高等教育,正在克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过分一律”的顽症和改变精英教育阶段所形成的教育观念,逐步走向多样化。多样化的高等教育,必然带来师资组成的多样化,即除专任教师外,还需要从企业、科研机构等聘请相当一部分兼职教师来从事教学,从而改变师资队伍的结构,使教学更加联系实际。而师资组成的多样化,又将导致教师培训需求的多样化。如何应对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所带来的教师培训需求的迅速扩大及其多样化,这是高校教师培训面临的重要课题。
  
  (三)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在不断深化
  2000年我国高校开始实施“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以培养适应新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为宗旨,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进行综合改革研究和实践;2001年,在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的形势下,教育部制定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以切实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2003年,我国又启动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该工程是《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全面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分步实施,不断深化,对高校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培训的课程体系必须紧密结合教学改革需要不断地进行完善。
  
  (四)在新的时期下,高校教师培训如何发展
  主要的障碍可能已经不在于重要性的认识或者制度的建立,而是在于对教师培训的理解、实施和结果等方面的教育学本质的认识与体现。国外专家指出,在教师教育之中,教师教育者必须认识面对的教师对象,包括新教师和在职教师,对他们有清楚的认识。同时还必须使教师本身有一个清晰的自我认识,不仅要了解自己,也要了解教育,还要了解社会等对自己的要求与制约等。在认识教师个体的同时,还要认识教师的群体。只有这样,教师教育才会有针对性。因此,教师教育必须从传统的以大学或学院内的教师培养与培训模式走出来,使教师教育直接面向最终的服务对象:学校及其教育。关注现实的教育,而不是设定的理想教育环境。随着教师研究领域的不断深入,如何应用教师培训理论来指导当前的高校教师培训工作,重新构建高校教师培训的目标、内容及其方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