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几个步骤】 如何提高写作水平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几个步骤】 如何提高写作水平

发布时间:2019-01-23 04:04:38 影响了:

  一、走进生活,力求写真      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凑。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我们先来看峻青的《海滨仲夏夜》一段中的描写:“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这段文字确确实实是在描写海上的晚霞,绝非别处。作者峻青抓住了海滨夏夜的特色,用“橘红色”来形容晚霞,用“染成了红色”写海水的色彩,用“燃烧”一词生动地描绘了晚霞的情态。为什么峻青能把海滨夏夜的景写得如此逼真形象呢?是因为作者以生活为写作素材,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感受和思考,才把这一景色写活了。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地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去感受生活,到生活中去寻找“源头活水”,挖掘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素材,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
  
  二、试着模仿,形成技能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培养好文风。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应加以肯定。历史上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古人写作,成为一代风范,如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脱化来的。再如左丘明的《左传》善于用对话叙事写人,司马迁的《史记》善用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这些手法都为后世的散文家、小说家、戏剧家所模仿。模仿是创新的第一步。模仿是为了创新。
  
  三、以说促写,下笔成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可以看到,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原因何在?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却较少,没有实践,怎能灵活运用呢?因此在写作训练时,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进行演讲,培养口头作文能力,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作文的叙述,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写作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四、多加鼓励,少点批评
  
  我们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应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用委婉的话提出不足之处。在作文中,有些学生的习作从整篇来说并不成熟。但在用词、组句等方面只要有一点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我们做老师的就应多给予其赞美,激发其创作兴趣。另外还可以实行等级打分,以激励学生,具体做法是将学生习作分为A、B、C、D四级,在评改时,教师有意识地控制A级人数,只有极个别优秀作文可打A级,修改后有进步才可升级。对那些作文基础较差的学生要善于抓住其闪光点,稍有进步便予以升级,同时辅以表扬信等通知家长的形式,家校结合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写作兴趣。
  
  五、坚持写日记、写片段
  
  目前,中学生课业负担仍然很重,课外时间又有限,过分要求学生写整篇文章,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中学生平时可以进行多练笔,每天记日记。倘若我们中学生平时能坚持每天记日记,多写片段,让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就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和乐趣,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水平。为此,在平时的作文教学时,我强调学生每天写一篇日记,每周写1~2个片段,大至对时政国事的评论,小至遣词造句。学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练习后,笔头熟了,素材也丰富了,许多内容还运用到了作文中,从而减轻了写作的难度。
  
  六、师生同评,推荐发表
  
  教师应该与学生平等相处,在课堂上形成朋友关系。讲评时,教师当堂宣读学生习作,引导他们仔细听,然后启发学生进行评价。当学生踊跃发言之后,教师再宣读作文评语,学生惊讶地发现自己的评价与教师的评价,有异曲同工之妙,教师再适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们的思维更活跃了。教师再给优秀学生提供一个自我表现的舞台,让小作者面对全体同学朗读自己的优秀习作,或在校刊上发表,甚至发到有关网站,推荐发表。写作中存在毛病的一些学生,通过师生同评这一过程,找到了差距,然后开动脑筋,认真写好自己的作文。而那些经常被老师、同学大力褒奖,作文又被推荐发表的学生,就会产生一定的成功感、荣誉感,会更有信心,争取继续写出佳作,并积极投稿,形成良性循环。一时还没有习作发表的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练笔,作文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这样,班级里就会逐渐形成一种喜欢作文的氛围。(作者单位:弋阳县方志敏中学)
  □责任编辑 熊义勇
  E-mail:yiyongxiong@163.com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