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课件设计中色彩运用的心理影响】 色彩视觉心理课件
 

【课件设计中色彩运用的心理影响】 色彩视觉心理课件

发布时间:2019-02-07 03:43:15 影响了: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在各类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论与技术课题。本文根据心理学上对色彩与色彩心理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根据课件的使用者的心理和课件的内容主题的分析,从色彩的和谐与统一、色彩的对比与统一、避免视觉疲劳和错觉等方面对色彩的选择提出了要求。
  〔关键词〕课件设计;色彩;心理影响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0)08-0023-02
  
  一、课件与多媒体课件
  
  课件是指具备一定教学功能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教学软件。多媒体课件是指应用了多种媒体的新型课件,它是以计算机为核心,交互地综合处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的一种教学软件。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在各类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论与技术课题。即如何使多媒体课件发挥它预想的功效,真正起到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的作用,而不是一种教学的附属品。
  心理学家赤瑞特拉做过一个关于人类获取信息来源的实验。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 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 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而这 83%的视觉感受中,最先引人注目的就是它的色彩效果。在现实生活中,色彩几乎是人们不可缺少的视觉感受,学习者对多媒体课件的第一印象来自于视觉,一个多媒体课件设计成功与否,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设计者对色彩的运用和搭配。因为多媒体课件设计属于一种平面效果设计,在平面图上,色彩的冲击力是最强的。但由于一些教师缺乏色彩美学和色彩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一些课件的内容相当好,但由于配色不科学,在使用中容易造成学生心情压抑、注意力不集中、易形成视觉疲劳等问题,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色彩选择的误区
  
  在色彩选择的问题中,一般会出现这样两个误区:一种是认为色彩只是课件设计中一个可有可无的因素,表现在选择色彩时随心所欲,盲目性大。另一种是,将课件设计的色彩选择等同于艺术设计,只考虑色彩的艺术性,而忽视了色彩对学习者的影响。这两种倾向无论哪一种都是不足取的。为了更好地选择计算机色彩,我们应对计算机色彩显示的方式作一个简单了解。
  1.计算机色彩的组成。与美术中的光谱不同,计算机显示的色彩的组成方式不是采用“红、黄、蓝”三原色的方法,而是采用“RGB”模式,即“红、绿、蓝”三原色为基础的显示。虽然通过PHOTOSHOP等专业图形处理软件的转化,能够将计算机显示的“RGB”模式转为纸质印刷所需要的“CMYK”(青、洋红、黄、黑)四色模式。但是在实际的计算机屏幕呈现时,是不可能显示纯净的“黄色”和“青色”的。
  2.色彩对学习者心理的影响。色彩是一种对观察者有强烈情绪影响和心理暗示的视觉因素,色彩心理学也是一门专门研究色彩心理影响的学问。红、蓝、黄三原色以及由三原色直接混合的二级色彩可以被分为冷色调(如:蓝色、紫罗兰色、墨绿色、浅蓝、青色等)与暖色调(如:红色、桔红色、黄色、洋红色、黄绿色等)两种。心理学研究表明,冷色调会减缓人们的时间知觉,使人们对事物的视觉注意力得到持续,与之相反,虽然暖色调在初期比较容易得到视觉注意,但是由于其加快了人们的时间知觉,长时间注意容易使人产生视觉疲劳。还有一类中间色调(如:黑色、白色、灰色、褐色等),这些中间色调也具有比较稳定的情绪特征。当然,每一种色彩都有与之对应的具体情绪体验,在这里不一一叙述。
  
  三、多媒体课件中的色彩搭配
  
  1.色彩的总体构想。一个课件所具有的统一色调,对于统一课件的整体风格,保持学习者一致的稳定的学习情绪是十分必要的。将你的课件色彩选择控制在三到四种色彩之内,其中一种为背景色。色彩的总体构思是设计色彩的初步阶段,形态、布局、色彩是在一定的创作设计命题下同时要考虑的。一般来说,形态和布局在先,设色在后,根据设计内容选择恰当的形式,色彩处理一定要推进内容的完美表现。设计色彩的总体构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要考虑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内容决定其形式,根据不同的内容明确要求。其次,考虑营造怎样的氛围。例如是热烈的还是温和的,是含蓄深沉的还是活泼开朗的,是欢快的还是宁静的等。最后,确定主色调。确定基本色调是色彩设计的第一步,也是关键性的一步。色彩设计的成败在于是否较好地确定了主色调以及处理了主色调和从属色之间的色彩关系。不平衡的和谐也是设计色彩不可缺少的。
  2.背景色彩的选择。背景是整个课件的色彩主体,运用得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课件制作的质量和教学效果。用得好,能够减轻视觉疲劳,反衬重点内容,激发学习情绪,稳定注意力;反之,则使人产生烦躁情绪、兴奋过度、注意力容易涣散。例如在制作文字及概念性内容很多的课件时,背景不是教学内容,故背景应尽量选用中性色和偏冷的颜色以适当转移色彩注意力。这样的背景看上去干净整洁而不光滑反光,不会对视觉造成强烈刺激,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冷静的感觉,能够以平静的心态阅读大量的文字、概念、公式;相反,若以色彩较纯的红、绿、蓝等色作背景,就会非常刺眼,并且背景对字体色彩的饱和度会形成一定的干扰,不宜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内容上。因此建议背景色彩不宜太花太杂乱,尽量少用复杂的、刺眼的色块去堆叠一些鲜亮的过渡色。另外,背景的色彩设计风格要统一。人的视觉生理本能地要求色彩的统一,若没有统一及和谐,没有主色调的杂乱色块和噪音一样,会对人的视觉产生不良刺激,使人的视神经很快感到疲劳,进而产生厌烦感。
  3.色彩基调的选择。在课件制作过程中为了表达环境气氛,常需要根据主体思想的要求,用一种色彩或几种近似色彩为主导,使整个画面产生出一种和谐统一的视觉色彩倾向,这种画面的色彩视觉倾向就是我们常说的色彩基调。一个课件的画面色彩通常由图形、图像、视频组成。色彩基调应选择与课件内容、结构、风格、样式相吻合的色彩来充当,它最能表现多媒体课件的特色,让人一看就感到一种别致的视觉味道。色彩的基调最终归结为冷、暖两大色调,以青、蓝等冷色为主的色彩组成的画面,产生冷调效果,给人以安静、闲适、冷静的情感联想;以红、黄等暖色为主的色彩组成的画面,产生暖调效果,给人以欢快、明朗、热烈、活泼、积极的情感联想。如鲁迅的作品宜选用较凝重的基调;说明文应选用中性色调。通常课件色彩基调不可随意变化,要依据课件内容保持色彩基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课件设计中要注意保持整个课件色彩基调的相对稳定,但也并不是说局部色彩不能有变化。课件中局部和重点内容的色彩应有少量的变化,一些地方用少量的红色、绿色等,这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突出重点。
  4.色彩呈现方式。计算机屏幕和幕布不同于传统的纸质印刷呈现方式,因为计算机显示屏和幕布是固定不可移动的,屏幕显示也是通过电子或液晶的方式呈现;计算机屏幕也不同于一般的大众传播媒体呈现方式,这种不同体现在学习者与一般观众在接受信息时的心理要求是不同的,注意力和对比强度不同,这对于受众与传播终端的空间距离也不同。
  5.省略)
  编辑/于洪 终校/何 妍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