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动物儿歌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动物儿歌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发布时间:2019-02-15 04:40:49 影响了:

  1教材分析和设计思路      “动物的主要类群”一课是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7单元“生命的演化”中第22章“物种的多样性”第3节。本节与前一节的植物的主要类群和后一节的细菌、真菌、病毒等,同属于“生物的多样性”这一主题。本章对帮助学生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都有重要意义。
  “动物的主要类群”一节可以分成3课时。第1课时主要内容是无脊椎动物主要类群,第2课时的主要内容是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和脊椎动物中的鱼类两栖类特征,第3课时的主要内容是脊椎动物中的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特征及动物进化系统树。
  随着生物学的发展,传统的生物分类内容在生物学所占的比重有所缩减。因此,这一节的设计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学习方法的指导上,而不是去关注每种动物类群到底有什么样的细微差别。教学过程则应以学生的活动、体验为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获取和整理相关的知识。
  
  2教学目标
  
  2.1知识目标
  能区别常见的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能说出鱼类和两栖类的主要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能列举鱼类和两栖类的常见种类。
  
  2.2能力目标
  通过对17种“动物实物或标本的观察”、“区别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区别鱼类、两栖类”等活动,增强学生的观察力、阅读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不同类群动物的对比学习,强化生物进化的观点,进一步体会生物的多样性;通过对动物与人类关系的学习,进一步强化保护动物多样性的观念。
  
  3课前准备
  
  草履虫录像和海葵、猪带绦虫、蚯蚓、沙蚕、河蚌、乌贼、沼虾、鲫鱼、鲨鱼、海马、青蛙、蝾螈、蜥蜴、野鸭、啄木鸟、家兔、松鼠17种动物实物或标本。
  实验报告单:上面印有1~18的编号、需要学生填写名称和类别的部分以及30种备选动物名称。
  
  3教学设计思路
  
  3.1
  学生观察辨认17种动物实物或标本
  这是本节的一个重要活动。即在实验室中放置17种代表性的动物实物或标本并编号,请学生们观察,比较,并写出它们的名称。这个活动的设计意图是通过观察形形色色的动物,让学生体验学习生物的乐趣,体验动物的多样性,对不同动物类群的形态结构特征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并为引导学生理解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不同脊椎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和代表动物作好铺垫。
  
  3.2学生从这17种动物中依次选出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并说明理由
  通过指导学生看书、结合学生在观察辨认17种动物实物和标本活动中形成的感性认识、生成的疑惑和已有知识经验,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区别、鱼类和两栖类的主要特征。
  
  3.3
  学生认识鱼类和两栖类的其他常见种类并说出它们与人类的关系
  通过观看大量的相关动物图片和学生的介绍,进一步体会生物的多样性、强化保护动物多样性的观念。
  
  4教学过程
  
  4.1任务驱动,导入新课
  请科代表提前分发实验报告单。展示第1号动物“草履虫”的录像,请学生将名称填写在报告单的1号位置。同时布置任务:在隔壁实验室还放置了17种动物的实物或标本,给10 min的时间,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辨认,并在报告单相应的位置写下它们的名称。
  
  4.2观察合作,完成任务
  学生进入实验室,按要求观察、辨认17种动物,并在报告单相应的位置写下它们的名称。10 min后,教师用哨声通知学生回教室。请17名学生依次回答2~18号动物的名称,检测学生的活动完成情况:17名学生都能正确回答。
  
  4.3
  区分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布置任务:请将这18种动物中不是脊椎动物的挑选出来。通过学生回答发现学生能准确选出。于是继续提问:为什么把这7种动物挑选出来?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学生回答并总结脊椎动物的基本特点:身体里有脊椎骨。接着展示4种脊椎动物鲫鱼、青蛙、家鸽、家兔的骨骼标本,强化学生对脊椎动物基本特点的理解。
  
  4.4引导互助,学习鱼类特征
  布置任务:请将余下的这11中脊椎动物中的鱼类挑选出来。在挑选鱼类的时候,学生意见不太统一,他们对鲨鱼是不是鱼、海马是不是鱼有争议。于是教师再提问:你认为鱼应具有哪些特征?有学生提出鱼类的特征有水生、鳃呼吸、有鳞片等。但表述不够准确,也有一些不正确的地方。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看书,根据生活环境、体表、呼吸器官、生殖方式等去方面寻求答案。学生得到答案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判断鲨鱼和海马是不是鱼,答案就很统一了。接着,教师再播放一些鱼类的图片,学生观看后自己总结鱼类与人类的关系。
  
  4.5发现解决问题,学习两栖类特征
  学习两栖动物的特征时,有学生通过看书发现蝾螈、大鲵这类两栖动物终生生活在水中,提出了自己的困惑:“两栖动物不是可以水陆两栖吗?”教师没有直接解答,而是把这个问题交给了其他学生。很多学生都肯定两栖动物并不是指既能水生又能陆生的动物。教师又提问:到底什么是两栖动物呢?并引导学生们仍然根据生活环境、体表、呼吸器官、生殖方式、等去思考。通过学习同学们认识到,两栖动物幼体具有水生动物(鱼)的特征,而成体具有陆生动物的特征。这时教师再强调,两栖动物其实是一种水生向陆生过渡的类型,而不是真正的能自由选择在水中还是在陆地生活的动物。接下来,再播放一些两栖类的图片,请同学们观看并总结两栖类与人类的关系。
  
  4.6课后思考,留下伏笔
  教师提出课后思考问题:蜥蜴是两栖动物吗?蝙蝠为什么不是鸟?蓝鲸为什么不是鱼?
  
  5课后反思
  
  由于教学设计过程中以学生的活动、体验为主,学生们兴致很高,注意力很集中。由于考虑了活动的一些细节,如准备报告单,实物标本的选择、安放位置等,观察活动很有序地进行。安排学生将报告单上18种动物按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等一步步筛选出来,这种过渡方式能很自然地后将前后内容衔接。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提出了不少问题:“如海马是不是鱼?”“鲨鱼有没有鳞片?”“鲨鱼如果是鱼,为什么产出来的不是卵而是小鲨鱼呢?”“鱼没有肺,是不是心脏会少两个腔呢?”“两栖动物不是可以水陆两栖吗?为什么大鲵蝾螈会终生生活在水中?”……这些问题有些是预设到了的,有些则没有。通过同伴互助、教师引导,这些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也引发了一些新的思考,这些都是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维的结果。
  但受条件所限,选用的动物标本更多,实物偏少,如果活生生的动物更多些,可能更容易让学生感受生命的活力。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