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石头”延伸的一堂课】 驴小弟变石头阅读理解
 

【“石头”延伸的一堂课】 驴小弟变石头阅读理解

发布时间:2019-02-22 04:08:03 影响了:

  一个晴朗的下午,阳光明晃晃地照到水泥地板上。   叮呤……叮呤……,上课铃响了,我手拿书袋走进教室,起立、问好、坐下后,我发现坐在窗边的一位同学手里拿着一块闪闪发光的“石头”在玩耍,似乎很着迷。我叫道:“李俊同学,请你拿着你的‘石头’到讲台上来。”伴随同学们异样的目光,小李同学拿着那块远看白得有点透明的“石头”,低着头、满脸通红地走上了讲台。
  这时同学们有的在下面低声地议论,猜测我怎么“惩罚”李俊同学。我看着小李手中那块晶莹透明发光的“石头”,冷静了一会儿,从小李同学手中拿过“石头”对大家说:“李俊同学刚才很着迷地在研究这块‘石头’,那么我们这一堂课一起来帮助他研究这块‘石头’,好吗?”
  话音刚落,同学们就像煮沸的开水,议论开了……
  “怎么研究这‘石头’?”
  “按科学探究的方法喽!”
  “这白色的透明的‘石头’是否是我们化学课上讲的Ca-C037”
  “如何验证它是CaCO3呢?”
  “用稀HCL喽!再把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ca(OH)2溶液,如果有白色‘牛奶’沉淀产生就是CaCO3↓”
  “我们不是在化学实验做制取CO2用CaCO3和稀HCL的吗?而所用的CaCO3没有这么白呀!”
  “这是不是很纯的CaCO3呢?”
  “有多纯啊?100%?还是百分之几十?”
  “那么我们如何测定它的纯度呢?”
  “我们课后可以到实验室去用天平称量一定的CaCO3质量与一定量的稀HCL完全反应,根据反应前后的质量的减少,得出CO2的质量,再计算CaCO3的纯度就行了!”
  “一次行不行?”
  “一次不行!要多做几次才准确。”
  “至少三到四次。”
  同学们就这样七嘴八舌地讨论着,在争执中相互说服对方,并引用教材,引用以前学习的知识,引用实际情况,用事实说话。
  “老师,按照理论推理,这是很纯的CaCO3吗?”李俊同学这么问道。
  “对!这样的推理相当有可能!”
  “李俊同学,这样晶莹透明发光的‘石头’,你是在哪里弄到的?”
  “在我家的后山上弄的!”
  “老师,这样的‘石头’比我们课堂讲的石灰石用处大些吗?”
  “对!按照理论应该是这样的!”
  “老师,这么纯的CaCO3是不是可以做补钙剂用?”
  “理论上完全是可以的!”
  “人体中能够在什么地方消化吸收它呢?”
  下面的同学抢过话题“胃里有稀HCL,能够溶解碳酸钙变成钙离子,在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我们在生物课上学习过。”
  我用赞许的目光看着回答的同学说:“Very good!”但补充说:“CaCO3必须通过加工成为很细的粉末,才能够作为某些食品的添加剂,做补钙剂的原料。此外还可以作为工程塑料的填充剂,应用还相当广泛呢!”
  随着时间的推移,同学们还谈到了开采、加工、销售……问题。
  由于自己不经意的一次冷静,由“石头”引出了这样的一节课,课后使我有很多感触:假设对玩耍“石头”的同学进行“处罚”,又怎么能引出这样的一堂课?假使作为教师不用赞赏的目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进行引导,又怎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特好奇、探索、求真与创新的能力呢?这或许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对教育创新的:种呼唤……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