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英美华裔批评家对文化翻译研究的启示】 英美文化体验 美国华裔
 

【英美华裔批评家对文化翻译研究的启示】 英美文化体验 美国华裔

发布时间:2019-04-26 04:12:33 影响了:

  摘 要:英美华裔批评家的翻译观念越来越引起国内的翻译研究学者的庄严注意,他们的批评视角与话语模式与国内研究呈现出不同的风貌。本文以刘禾为例,探讨英美华裔批评家的翻译观念对翻译研究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华裔批评家;新翻译理论;翻译研究
  一、引言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英美华裔批评家就一系列文化问题展开的研究,开始形成新的景观和学术增长点。英美华裔批评家们长期浸润于西方的异质文化中,地域上的优势使这批海外学者易得西方理论的风气之先。有鉴于此,本文立足刘禾的翻译观念,拟从问题意识、理论工具及写作风格四个方面,简要探讨刘禾的翻译观念对国内翻译研究思路的启示及推动作用。
  二、刘禾翻译观念概述
  刘禾对翻译研究的贡献在于提出了“语际书写”及“跨语际实践”这两个概念,并由此构建了一套话语系统,她的新翻译理论在多个层面上摆脱了传统翻译研究的条条框框。
  首先,刘禾打破了传统翻译观念预先设定的对等性。传统的翻译研究更多是从语言学层面上讨论两种语言的相互转换,以尤金?奈达为例,他主张的是“采用处理语言结构的科学途径、语义分析途径和信息论来处理翻译问题”。[1]刘禾首先就否定了这一说法,认为所谓对等词的存在只是“哲学家、语言学家和翻译理论家徒劳无功地试图驱散的一个普遍的幻觉”。[2]
  其次,刘禾致力于深挖“真理”背后的“非真理”。关于真理,尼采曾这样说道,“说到底真理究竟是什么?它是一支由隐喻、转喻和拟人修辞共同组成的移动大军”。[3]在尼采看来,真理之所以成为真理,在于经由了长期使用,实际上所谓的真理只是幻觉的幻觉。刘禾在其两本最具代表性的著作《语际书写》及《跨语际实践》中,无一例外地对一些人们习以为常、已经“本质化”了的语词进行了质疑。
  最后,刘禾注重探究宏大叙事背后的细枝末节的边缘叙事。刘禾深受福柯“知识考古学”的影响,认为“话语作为表述真理的言语行为,成为一种权力争夺场所——其间充满了压迫和控制、阴谋与暴力。”[4] “福柯提出的话语理论打开了一个很大的思想和知识的空间,使人们可以以新的方式思考知识的历史形成问题”。[5]福柯的知识考古学致力于话语的特殊性和差异性,沿着话语的外部边缘追踪话语以便更为清楚地确定它们,“不是向起源的秘密本身的回归”而是“对某一话语——对象的系统描述”。[6]刘禾对“个人主义”及“国民性”的探讨正是福柯知识考古学的文本化实践。
  三、刘禾的翻译观念对国内翻译研究的启示
  刘禾的著作中充满强烈的问题意识。刘禾的论述中总是充满了大量的问题,并一个接一个连环向读者抛出,这些问题正是其问题意识最有力的注解,同是也是国内翻译研究所急缺的。她的论述中提及后殖民翻译理论的相关观点,却并不是一味的接受,而是在以强烈的批判精神和问题意识提出了质疑,随着刘禾的层层发问及深入分析,后殖民翻译研究不再是“西方理论”与“中国现实”的简单化对接与拼凑,而是呈现出更符合中国语境的面貌。
  刘禾所运用的理论工具多种多样。刘禾的论述中常常杂揉了政治理论、哲学思辨、历史研究、心理分析、社会学资料、人类学考察等等话语传统和论述方式,不仅涵盖了东方主义、后殖民理论、话语权力理论、民俗学理论,还涉及到叙事学、精神分析、希腊文明、文学再生等方面的知识,甚至从哲学根源上对跨文化研究中的语言问题做了鞭辟入里的分析,视野开阔。
  刘禾的写作方式别具一格。以刘禾对《中国人气质》一书的论证为例。她先是列出研究斯密思的海佛(Charles W. Hayford)的观点,对其进行肯定,而在探讨了斯密思对中国人的立场之后,又对其描写进行否定。论证过程环环相扣,逻辑严密,成功地把问题从《中国人气质》是一本怎样的书深入到语言所包含的权力问题。这一过程中,肯定恰恰是否定的最初根据,自我否定作为第二环节随之展露出来。紧接着是再次否定,将第二环节当作肯定,从而导致更高阶段的肯定。[7]
  四、结语
  以刘禾为代表的英美华裔批评家,挣脱了机械化的“观点”、“主义”的束缚,以其强烈的问题意识推翻了一些预设的条条框框。因此,从他们的著作中往往会发现别有洞天的风景。他们的问题意识,多维理论工具,边缘叙事的视角无疑推动了国内翻译研究迈向更广阔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 Nida, Eugene A. and Charles R. Table.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 ]. Leiden: E.J. Brill, 1969:7.
  [2] 刘禾.宋伟杰等译. 跨语际实践——文学、民族文化与被译介的现代性(中国,1900-1937)(修订译本)[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8:5.
  [3] Nietzsche, Friedrich. The Complete Works of Friedrich Nietzsche. Trans. Richard T. Gray.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180.
  [4] 赵一凡. 福柯:知识考古学(一)[J]. 中国图书评论, 2008(1):67.
  [5] 李陀. 一点感想[J]. 读书, 2010 (1):42-43.
  [6] 米歇尔?福柯.谢强、马月译. 知识考古学[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154.
  [7] 赵海峰.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研究[M].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17.
  作者简介:唐音(1988--),女,湖北秭归人,四川外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理论及其实践。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