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体制的转变与美术展览制度的雏形|教育体制概念
 

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体制的转变与美术展览制度的雏形|教育体制概念

发布时间:2019-05-11 03:50:41 影响了:

  美术馆事业在中国能够萌芽并逐渐发展起来,其重要内在因素就是近代知识分子受西方文化影响而在观念上发生了改变。为了使中国社会尽快适应席卷世界文明地区的现代潮流,他们要使中国民众接受新的社会教育,要使中国工商业不再落后。在这样的语境下,美术既是一种教育途径也是一项教育内容,美术馆在社会教育方面所能发挥的重要作用获得了充分的认识。然而,美术馆是一个公共设施实体,只有先进分子的进步思想,并不能使它成为现实。从理想到现代意义的美术馆真正建立起来这个现实之间的鸿沟,其实是由美术教育和美术展览的发展一点点填满并铺平的。
  服务于学校美术教育的美术展览使这项事业由雏形开始向体制化发展。从早期学堂教育试探性的“成绩品展览”到私立美术院校目的复杂的美术展览活动,再到教育者真正到国外去考察现代美术展览制度之后提高了认识,都在为国立专业美术院校的美术展览体制建立进行铺垫。与这条线索并行的社会性美术展览发展,则调动了更多资源和因素。雅集传统由于社会变迁而愈加接近现代美术展览的模式;博物馆事业的兴起则将很多美术类展品资源开发出来,在博物馆中率先实践了美术馆的部分业务工作;新型的美术社团不断涌现,他们举办的展览会形式多样,并在其中纳入了更多的市场化因素;中国的开放使中外美术展览交流越来越多,进一步打开了中国人的视听。美术本体和观念的变化在这样的视角下都能得到关注。
  中国的现代美术馆建立与发展有着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展览制度和美术观念的共同变化,这才使得中国有了真正适合现代美术馆成长的土壤。美术展览制度逐渐成熟使美术的需求日益体现出来,这又成为直接推动美术馆建设一种力量。所以,理清中国近代美术展览发展的线索,是分析现代美术馆事业起步的重要前提。
  一、从“技”“艺”分离到“师范学堂成绩品展览”
  1 中国古代美术教育“技”与“艺”逐渐分立的传统
  出于各自不同的原因,中国和欧洲最初的古代先贤并不是那么重视“美术”的,而是将画家和雕塑家等人视为“工匠”。
  ,
  在古代中国,直到汉朝才在学校中设立了“字画”课程。但即便如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美术教育仍然以师徒、父子传承的形式延续,而其主要目的则是服务于政治、教化。在文化繁荣的隋唐时期,翰林院中开始逐渐聚集起一些擅长绘画的知识分子,虽然美术教育仍然没有发生在学校当中,但画家们已经开始学习描摹自然。五代时期,专门为皇家服务的画院机构就在此基础之上建立起来了。画院的任务是多重的,不但要为皇家绘画,还要负责鉴藏、生徒等工作,临摹优秀作品是这时养成的一种重要教学手段。集合了大批“画家官员”的画院,到北宋年间又扩大为“翰林图画院”,宋徽宗更设立了中国第一个皇家美术学院,开设了多门课程。两宋与金、辽对宫廷美术教育的重视,推动了画院体制的发展与不断完善。
  在元朝特殊的政治氛围之中,画院制度消失了,分解为专门负责手工艺制造的数个部门,强调技艺的美术教育得到了发扬。而不得志的知识分子们则在借山水抒发胸臆的过程中发展出了文人画,美术教育的美育功能在这里则被放大。明代宫廷美术创作不少,但美术的教育功能在其中被大大削弱。民间绘画工匠的师徒传承已经发展得很成熟了,技艺传授型的美术教育已经形成了另外一番格局。在清朝不但有西洋油画传入中国,外国传教士也凭借绘画特长进入中国宫廷供职,从而普及了一些西方美术教育的内容。而且民间也已流传着种种画谱,通过临摹自学绘画成为可能。中国的美术教育形成了“技”“艺”分离的两条脉络,无论哪一种模式,都是适应中国封建社会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都是相对封闭的,也都没有孕育出美术展览制度。
  2 从天主教会孤儿院中萌芽的中国现代美术教育
  近代以来,孱弱的清政府无力收拾**与外敌入侵造成的各处残局,于是在不太平的社会中,无人照管的孤儿越来越多。上海地区的天主教会抚养了不少这种无家可归的孩子,并于1864年在土山湾建起了一座孤儿院。当时他们照看着三百余名年仅六七岁的孤儿,并在他们十三四岁的时候开始进行艺术方面的教育,使他们成年以后能有一些谋生的技能。
  堂中工场有印刷、装订、绘画、照相、冶金、细金、木工、水雕、泥塑、玻璃制作等。绘画师约有四十人,所绘者均为圣洁之宗教画,或于纸,或于布,或于石,或于玻璃,无不精美。育婴堂中全部人员约共六百五十人。各种工艺,悉由修士所指导,如绘画指导者,则诚为可贵之艺术家,并非仅为艺术人员也。堂中人员虽不众多,而出品种类则颇繁果多,且制作又精美如此,实不能不令人为之倾倒。
  “土山湾画馆”就是在这一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来的。“该馆创立于清同治年间,教授科目分水彩、铅笔、擦笔、木炭、油画等,以临摹写影、人物花卉为多,主要都是以有关天主教的宗教画为题材,用以传播教义。”最早在此机构任职的教师主要有范廷佐、马义谷、陆伯都、范世熙、刘必振、安敬斋等人。为了让这些学徒孩子们尽快真正适应日后的工作,土山湾画馆的教育带有一定师徒传承的美术技术教育的特征。但由于是外国人开设的学校,其教学体制当然打破了传统的、保守的传授方式,而是部分地沿用了正规西方美术教育的体系。宗教情结浓厚的教学内容与贫苦孤儿带有功利色彩的学习目的,共同嫁接在这个探索性的美术教育体系之上。土山湾画馆中开展的还称不上现代的美术教育,但是实践与美育并重的教学理念值得称道。
  由于战争和经济侵略,外国文化逐渐改变了中国人的传统审美观,土山湾画馆所出的画作在中国境内销路越来越好,甚至出口国外。到了19lO年,土山湾画馆的一些西洋画“得到‘南洋劝业会’颁给的奖牌、奖状共19件之多。有些临摹欧洲名画的作品,售价昂贵,往往三四尺见方的一幅要售七八担米钱”。
  3 师范学堂的图画手工课程与其丰硕成果
  中国近代自创的新式学校也在与土山湾画馆大致相同的时期开始发展。洋务派开设了外语学堂、军事学堂和技艺学堂。在技艺学堂中有些教学内容与美术有关。但是随着洋务运动的失败,这些学堂也陷入了低潮。事实证明,新式美术教育的出路不在于此,而在于师范学堂。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