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空间思维很强的人特点 [浅析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空间思维很强的人特点 [浅析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9-06-11 11:13:03 影响了:

  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实施素质教育、开发学生智能、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措施。因此数学教学的思维训练,应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教学内容把思维训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
  一、找寻问题情境,诱发求知欲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他们学习和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只要把学生成功地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他们就会有强烈的、急于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
  例如,我在教元、角、分的认识时,我在黑板上写1、10、100,然后问:“谁能在每个数后面加上单位名称,并用等号把这三个数连起来?”这时学生对这个问题感到很新奇:100总比10和1大,怎样用等号连起来呢?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成功地把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到本节课教学的内容上。学生因为感兴趣,听课时也就尤为认真,他们也就会自觉自愿地去思索,去想自己不太明白的地方。
  二、教师故意出错,引导创新思维
  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在板书时也可以故意出现错误,利用这一资源,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探究乘法分配律时,学生顺利完成了基础练习,接下来我出示了一道练习“(770+70)÷7”,目的是想说明并不是所有的题目用乘法分配律都是简便的。突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这个题目不对!它不是乘法,是除法。”我故意说:“是吗?”他立刻说:“老师,不过我也会做。”他跑过来在黑板上写出这道题的过程:(770+ 70)÷7= 770÷7 +70÷7= 110 + 10= 120。经过激烈的讨论和交流,有学生终于发现在这道除法算式中除数相同,最后得出结论:“除法分配律”也是有的,但是使用时有个条件:除数必须相同。
  这次是学生自己对除法分配律产生怀疑,错误在交流中修正,妙解在对话中生成。这样学生对于新学的知识印象尤为深刻,以后也会很少犯此类错误。
  三、进行合理联想,培养敏捷思维
  思维敏捷性是指一个人在进行思维活动时,具有当机立断的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表现在运算过程中正确迅速,观察问题避繁就简,思维过程简洁敏捷。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应注意抓好计算的正确率的同时,还要狠抓速率训练。例如,在训练乘法口诀时,我说前半句乘法口诀,让学生回答下半句乘法口诀;在训练口算时,我让一个学生上来问,让另一个学生喊举手最快的同学回答。这种方式的训练,使全体学生的思维都处于积极状态,让他们没有空闲的时间,必须全身心地投入才能快而准确地回答出每一道题。通过反复经常性的训练,并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联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正确迅速地思考问题的同时,还能体会到抢答的乐趣。这也是训练学生思维敏捷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四、设立一题多解,培养灵活思维
  数学思维的灵活性是指学生思考数学问题的方法与过程的灵活程度。数学推理过程中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的灵活程度表现之一是能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不同方面用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基本数量关系式,巧用一些思维方法,用不同方法去解题,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解题的灵活性。
  例如,小军和小敏去买同一种铅笔,两人共买12支,小军比小敏多买4支,小军用去32角,小敏用去16角。问每支铅笔多少钱?可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
  (1)找到总钱数与相应的支数的和,列式为:(32+16)÷12;
  (2)找到钱数差与所对应的支数差,列式为:(32-16)÷4;
  (3)找到小军的钱数与对应的支数,列式为:32÷{(12+4)÷2};
  (4)找到小敏的钱数与对应的支数,列式为:16÷{(12-4)÷2};
  这些不同的解法,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随机应变的能力,也发展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五、加强语言训练,促进思维发展
  教师要规范学生的语言,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述说模式。在学习一些规律、结论、计算公式时,也要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表述的能力。
  例如,教学 “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当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后,我启发学生看实物图后用准确简练的数学语言,有条理有根据地叙述公式的推导过程:把一个圆柱体割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体的底面积,高就是圆柱体的高,因为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所以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 高。让学生完整地叙述获取知识的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达到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目的。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答问题的能力。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一定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为学生提供思考、探索和创新的具有开放性和选择性的最大空间,为学生成为适应二十一世纪科技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奠定基础。
  (责编 金 铃)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