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让英语课堂“动”起来】 生动的课堂英语
 

【让英语课堂“动”起来】 生动的课堂英语

发布时间:2019-06-12 04:05:48 影响了:

  摘 要: 本文主要阐述了如何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英语课堂活动中,从快乐学习、探求真知、活学新知、力求创新四个方面讲述了英语课堂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英语课堂动起来。  关键词: 英语课堂 教学模式 英语活动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目标,感受成功。有效的英语学习活动不能只局限于传统的接受型学习方式,而是要转变学习方式,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让英语课堂“动”起来。
  一、动中求乐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这无疑加强了情感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我们要紧抓孩子们的好奇心,更多地开展教学游戏、竞赛、表演、调查等实践活动,从而使学生在活动中乐学,乐学中活动。
  例如《牛津小学英语4B》Unit 6中“Is this buse for...?Yes,it is./No,it isn’t.”这一交际句型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搭车活动:首先由教师扮演公交车司机,全班同学一起唱英语歌“The wheels on the bus”,教师两手放于胸前,不断相互交叠环绕,作开车状,围绕教室慢跑,汽车停下,歌声也停下,教师扮演的司机说:“Hello.This is No.5 bus.”学生扮演的乘客用:“Is this bus for the theatre/zoo...?”来询问,当司机回答:“Yes,it is.”时,该乘客就上车,车子开动,歌声再起,汽车开往下一站,搭载更多的乘客。当学生已经熟悉这个游戏后,可由学生选择车型,如火车、的士等,重新扮演司机和乘客,这时整个英语课堂就“动”起来了。
  二、动中求真
  在英语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自主参与英语实践活动,掌握英语知识,因此学生实践活动不仅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而且可进一步验证知识的产生与获取过程,使学生研究性地学,创造性地学。
  例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3A》Unit 2中,在学生了解了六种基本颜色:red,yellow,blue,brown,white,black后,然后我出示了一道思考题:red+yellow=?yellow+blue=?blue+red=?教师满脸困惑地对学生说:“Who can help me?You can have a try with your colour pens.Please do it yourself.”学生立刻带着好奇心,兴趣盎然地拿起了手中的水彩笔或颜料开始了动手尝试,在涂涂画画中学生很快得出了真知:red+yellow=orange,yellow+blue=green,blue+red=purple.但也有同学在体验求真的过程中提出他们的尝试结果略有不同,有深浅的差异,通过对比观察,教师随机教了两个新单词:dark and light(深和浅)。学生豁然开朗,原来调试比例不同,还会取得“Maybe dark,maybe light.”的不同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以疑发端,通过涂一涂、画一画、看一看、比一比,学生不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三、动中求活
  学生学英语最终是为了用英语,而现在许多学生学的是哑巴英语,因为他们不知道在什么场合用什么英语,“活学活用”是现在英语教学的迫切要求,因此,英语教学要和学生的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实践活动为学生的思维提供肥沃的土壤,激活思维的火花。
  例如南京的特级教师沈峰在教“Would you please tell me...?Sure.It’s...Pardon?It’s...”这一小段对话时,就巧妙地走出文本,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地联系在了一起,她把书中的原句“Would you please tell me his telephone number?”巧妙地转化为“Would you please tell me your name?/telephone number?”当学生的回答老师没听清时,自然地引出“Pardon?”要求重复,并设计了这样一项调查实践活动,对话和表格如下。
  A:Would you please tell me your...?/B:Sure.It’s...
  (A:Pardon?)/(B:It’s...)
  这节课的教学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教师巧妙地处理了教材和学生生活的关系,把教学内容渗透于学生的生活,在调查实践活动中,让英语知识和他们的生活体验产生共鸣,从而打开思维的大门,使学生主体积极地参与到知识的构建中来。
  四、动中求创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一项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英语教学更多地借助于丰富的感性材料激活学生的抽象思维,放手让学生探索发现,并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展创新意识与能力。
  例如《牛津小学英语4B》Unit 3中教学反意疑问句。我从一般疑问句的复习入手教学反意疑问句:“It’s warm today,isn’t it?”引导回答:“Yes./No.”通过出示了四幅关于天气的动画和用反意疑问句进行猜测的游戏进行操练,并出示了节奏感很强的chant让学生模仿跟读,但只局限于谈论天气的内容:“It’s cold,isn’t it?No,no,it isn’t./It’s warm,isn’t it?Yes,yes,it’s warm./It’s rainy,isn’t it?No,no,it isn’t./It’s sunny,isn’t it?Yes,yes,it’s sunny.”
  这些扎实而有趣的练习和有效的铺垫,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叩开了创新之门。然后教师放手让学生自编儿歌。孩子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编出了许许多多的精彩儿歌,如:
  (1)It’s short,isn’t it?No,it isn’t./It’s long,isn’t it?Yes,it’s long.
  (2)This is a bag,isn’t it?Yes,it’s a bag./That’s a pen,isn’t it?No,it isn’t.
  (3)She’s Di Meng,isn’t she?/Yes,she is Di Meng.
  (4)He’s Zhu Jun,isn’t he?/No,he is Wang Ming.
  这些儿歌是学生在具体实践中的结晶,从谈论天气出发,到谈论物体和物体的颜色、大小、长短,再到谈论人物和人物的高矮、肥瘦,不仅在形容词的转换上敢于大胆创新,而且将代词it另辟蹊径,用人称代词he/she来代替,虽然说所编儿歌还非常简单,但这些都折射出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之一。
  英语需要活动,学生更需要活动。我们应该创造更好的条件让全体学生在实践操作、游戏竞赛中思考研究,发现创造;在表演合作、交流争辩中挖掘潜能,启迪智慧,最大限度地发挥实践活动在英语教学中的巨大潜能,真正让英语课堂“动”起来。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