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男孩危机了吗? 16男孩危机
 

男孩危机了吗? 16男孩危机

发布时间:2019-06-15 04:12:10 影响了:

  最近几年,男生缺乏“阳刚之气”的“男孩危机”、“伪娘现象”正逐渐成为一种社会现象。与此同时,对这一现象的反思也已经开始。而作为这种反思结论之一,“男孩危机”似乎已经成为一个热词,很受各界关注。
  一向敢为天下先的上海则迅速反应,开始着手成立“男子中学”:华东师范大学已与黄浦区签订教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就高中学段建立“市八男子中学”的可行性进行专项研究,2012年3月。上海市八中学已就“办男子中学”提交申请方案。同时,3月6日,来自上海的人大代表则在象征最高国家权力的全国人民大表大会上提出除“因材施教”之外的“因性施教”的观点。
  上海市第八中学校长卢起升认为,“男孩危机”首先体现在学业上,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男孩子的身心成熟普遍比女孩子晚,一个8岁男孩子的专注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相当于7岁女孩子的水平。女生因获得更多锻炼和表现机会,变得更强,而一开始就“落后”的男生,一直得不到“冒头”机会。很可能对其整体发产生消极影响。所以,在中小学阶段,男生在学业成绩方面总体处于劣势。
  因此,为了挽救男孩的劣势而成立男子中学,采取“扬长补短”的措施,基于男生长于运动、动手操作能力强、空间感强、思维活跃等优势,专注力、协调性、计划性、语言表达能力等相对差的劣势,从基础课程、研究型课程到社团活动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调整和优化,补上“学业劣势”的同时,在性格养成方面引导其成长为更加独立、更富创造性和阳刚气的优秀男生。男子中学的实践探索,将主要针对目前男生较女生普遍体现出的“学业危机”,尝试进行一些优化男生教育环境的探索。
  不存在“男孩危机”?
  “男孩危机”到底是否真的存在,这是目前争论最为激烈的问题。
  一直致力于婚姻、家庭研究的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徐安琪对此产生质疑,认为“男孩危机”并非是一个振聋发聩的警言,而是一个危言耸听的伪命题。
  “男高女低、男强女弱依然被社会所普遍认同为常态、合理和公正的,反之则是非常态、不合理和不公正而需要纠正的。”徐安琪指出,尽管女生入学率上升较快,但仍然显现出教育层次越高,女生比例越低的现象。2009年女生在大专、本科、硕士和博士生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2.4%、48.9%、49.3和34.9%。
  她认为,女生进入高校比例的上升,在很大程度上是计划生育国策全面推行的延伸。独生子女的日渐普及,使女孩的价值有所提升,家长对男、女孩抱有同样的期望:在抚养、教育方面提供同等的资源和支持;女孩和男孩一样承载着继嗣、养老、带给父母欢乐和成就感,实现父母未竞愿望和激励父母自身成长的功效;家庭中的重男轻女减弱,女孩的自尊、自信随着自我价值和责任、压力的提升而不断强化,力争学业成功成为她们及其家庭的主要奋斗目标……
  而从长远来看,女性无论是在招聘、录用、下岗、解雇,还是在培训、晋升、福利待遇等方面,都明显处于劣势。男性在职场上的成功还是远高于女性,领导力的优势更显著。所以即便在学业上真的完全超过男生,一旦踏入中国这个传统的男权社会的职场,女性所谓的“学业优势”也就丧失殆尽了。
  “男强女弱”的预设性假设伪造危机
  从“男孩危机论”中可以看出,社会评判标准仍然是传统的性别规范,即对“男孩应当如何”的规定。比如男人当领导是很自然的,男孩更应该去学校读书,男孩的体格应该比女孩强壮,心理应该比女该更坚强……相当多的人持有这种观念就形成了“控制性假设”。
  当社会中的男性和女性都习惯按照预判的那样认同各自的性别的时候,是不会对性别差异和既有的性别秩序有任何质疑的。尤其在中国这个典型的男权社会里,生理决定论显然有着广泛的认同基础和影响力。
  20世纪兴起的女性主义运动帮人们撕开了笼罩在性别差异之上的神秘面纱。人们逐渐意识到性别差异或许并没有“被知道”的那样悬殊。生理原因决定的人类行为局限于生育或者身体结构的不同,只对少数活动有影响,如打篮球,钻一个狭窄的洞等等,对于绝大多数的人类活动并无任何影响。也就是说,男孩的特点并非是由生理原因决定的,男孩并非必须要有着强壮的身体和坚毅的品格,也不是必须比女孩强才能确立男性自身的主体地位。
  但是,在习惯为一切领域制定规范并乐于被动接受的社会里,僵化的性别规范制造了泾渭分明的性别差异,也制造了一代代必须合乎规范的男孩,如果有一天突然男孩不再比女孩强,比如体育或数学不好,就会遭受性别否定,不被认可为正常男性,被认为是“危机”。但是正如批判者所言,原本就不存在既定的性别差异,不存在规定男孩必须如何的模式,又何来“危机”呢?
  “男孩危机”的焦虑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胜别观念依然牢固地被“男强女弱”、“男高女低”这样一些思想占据着,真正的危机是在变迁的社会中继续用传统性别规范来要求男孩,而这种要求又是男权社会所建立的身体、权力秩序内在焦虑的反映。
  “男孩危机”迫在眉睫?
  与上述观点针锋相对的是很大一部分人坚持认为“男孩危机”已经迫在眉睫,亟待解决。
  1998年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威廉·波拉克在《真正的男孩》一书中说,当代男孩“胆小懦弱”,“缺乏自信”,取得的成就“远不及”当代女孩。1999年,记者苏珊·法吕迪在著作《艰难人生》中认为,冷酷的全球经济使美国男人失去雄性。2000年,美国企业研究所的哲学家克里斯蒂娜·霍夫·萨默斯批评女权主义正酝酿一场“反对男孩的战争”。2002年,作家伊丽莎白·吉尔伯特称,“最后的美国男人”只生活在阿巴拉契亚山的帐篷里。这些书无奈地关注着令人失望的当代男孩,忧心忡忡地展望他们的未来。
  就国内而言,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女生的学业优势不断扩展和延伸,几乎在所有学科领域,在各级教育水平上女生的学业表现都赶上或者超过了男生。有关专家指出,更值得注意的是,男生的学业落后现在已经延伸到高等教育领域,大学男生学业落后的范围是全国性的。
  而更糟糕的是,男孩危机并不仅仅限于学业,男孩在体质、心理及社会适应的各个方面都面临更多的“麻烦”。1985年开始的全国性儿童青少年体质监测工作表明,20多年来,中国男孩的体质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表面上看,他们比以前更高了,更重了,但在肺活量、速度和力量,以及视力指标上连连下降。男孩的体质危机不仅给自己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给未来的国民素质埋下了隐患,而且直接危及到国家安全和未来竞争力。近年来,征兵工作面临热情高、体质差、合格率低的尴尬现状就是男孩体质危机的具体表现。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