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如何把握古诗词中色彩词的作用 带色彩的古诗词
 

如何把握古诗词中色彩词的作用 带色彩的古诗词

发布时间:2019-06-16 04:39:14 影响了:

  一、暗示性的色彩  诗词是抒写心灵的艺术,是表现情感与经验的艺术。诗人、词人往往深刻意识到了色彩在抒情造景方面的重要作用,他们不是直抒胸臆地使用色彩,而是将自己特定情境下的感情与景物的色彩紧密地结合起来。表达轻松欢快的感情则用明朗清新的色彩.表达伤感阴郁的感情则使用暗沉、枯涩的色彩。《诗·周南·桃夭》:“桃之天天,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灼灼”,描写桃花的红艳,也含蓄地指出了新嫁娘容貌的美艳,如果不加修饰直抒新娘的美貌.那诗的魅力将大打折扣。
  二、象征性的色彩
  以色彩指代某一事物或观念,使色彩具有指代性质,这是自古有之的文化现象。在现代生活中,所谓”黑暗的岁月”“火红的年代”“所谓蓝色忧郁”“黑色幽默”等都是指代的说法。现代派绘画,由于重视自我感受和体验,重形式与表现,色彩的指代性是非常突出的。凡·高就用炽烈的黄色表达生命的激情与顽强。蒙克的《呐喊》,那种漩涡般的扭曲的线条,那种红黄色的热烈性和蓝绿色的阴冷性以及在强烈冷暖对比中所产生的力度,都是对客观现实力量,以及由此引起的内心冲突和精神战栗的一种暗示。而诗词的色彩语言由于更富有观念性,其指代的性质也更为明显。欧阳修《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这里以“红”指代花,而从内涵来说,又成为春的指代标志,从更深一层讲它带有伤春的愁绪。李白的《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碧”是寒山的写照,更是忧伤情绪的象征,碧不仅指代颜色也暗指伤心的程度。再如李清照的《鹧鸪天》“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此处的“黄”方面表明菊花颜色,也指代菊花怒放的情态,从色彩的色性上讲,黄色明度较高,能使人产生明朗、希望的感受。独处异乡.目睹这菊蕊的鲜艳黄色,却使人十分惆怅,怀乡之情油然而生。因此,这里的“黄”也成为内心情感的一种对应和暗示。但在由于黄色的明度彩度都高,又将全诗从伤感悲秋的落寞情绪中释放出来,有了开拓的意境和积极的色调。
  三、鲜明性的色彩
  大千世界以五颜六色的面容呈现在人们的眼前但如何艺术地表现五色.创造出”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艺术画面,醒人眼目,荡人心胸,却需要对色彩进行准确的挑选和描述,运用艺术家的匠心眼光进行调配。大家都很熟悉王安石《泊船瓜州》中的那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据说在草稿里那个绿”字最初是“到”,后来又改成了“满”……一直改了十几次,最后才定位“绿”。用“绿”是不是好?确实好。“绿”有色彩,它不仅仅表现了其他几个字所内涵的春到江南的意义,而且还形象地表现了春到江南的结果。湖水的绿.各色植物浓浓淡淡的绿,倒影的绿,一个绿”能让人产生春至江南、绿满江南的感觉。
  四、整体化的色彩
  色彩的明、晦、强、弱,或热烈,或清淡.要看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绝不是艳丽缤纷就好。刘勰说:凡搞表五色,贵在时见,若青黄屡出,则繁而不珍。色彩不仅具有韵律美也具有立体美,就是说色彩像建筑一样.善于通过具体意象的描述和组合,转化为具有空间的立体感。李清照却能“白组丽中来,落其华芳”得“平淡之境”,能够疏密相间,浓淡适宜,立体地搞表色彩,甚至在无彩色中显示出彩色来。
  可以说,中国古代诗词的色彩,不仅是大千世界绚丽多姿的色彩的艺术反映,也是历代诗人,词人的心灵映射,他们用生花妙笔描绘着他们看到的、感受到的色彩,诗画相连,色彩与诗紧扣,借助于视觉语言符号由表及里地从不同层面呈现出了色彩独特的美学价值,使得诗词的魅力及艺术光辉穿越时空,色彩构成的意境引人入胜。
  了解了这些知识,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深刻了许多,在做题上也轻松了许多,这对学习和继承民族传统文化艺术也大有裨益。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