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让语文走进生活_语文教学要走进生活
 

让语文走进生活_语文教学要走进生活

发布时间:2019-06-16 04:41:52 影响了: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所谓人文素养,指的是:爱国主义感情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不断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具备开阔的视野,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而这一素养和能力的培养,不仅仅靠语文课本、语文课堂,它更应贯穿于我们日常的生活,融于我们的人际交际之中。从生活中学习语文,也是“大语文”的迫切需求。语文教学改革喊了许多年,在注重教材的变革,注重课堂的效益方面,有这许多富有成效的实践。但在探究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方面(语文教学对生活的影响,生活对语文教学的促进),仍存在不小的空间。
  14年前的那场对语文的发难,“忧思中国语文教育”的大讨论,“误尽苍生是语文”的讨论结果。无不刺痛着语文教师的神经,使原本底气就不足的语文教师更加自卑了。我还清楚的记得,有一位作家在报纸上撰文,说他做高考语文试题,及格都很难。类似的报道也经常见于报端。一位成名的作家,他的生活阅历可谓丰富,他的语文积淀可谓深厚,可为什么会出现类似现象呢?一句话,语文教学的生活积淀太少了,语文考试与生活的距离拉远了。
  可喜的事,近年中考、高考有了一些变化,注重了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导向。仅以2011年各省高考作文命题为例,我们可以窥见其一斑。“重庆卷”作文是两则材料作文。一则是香港大学校工袁苏妹的材料,一则是巫溪县乡村教师赵世术的材料。作文题目是:请结合材料和自己的体验与感悟,以“情有独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我们试分析一下这则作文题目及要求,不难看出强烈的生活气息。材料中来自于现实生活的真人真事,已见于报端。自己的体验与感悟更是生活化的明确要求。如果缺乏生活的积淀和真实情感,“情有独钟”肯定是空洞的无病呻吟。再看“四川卷”的总“有一种期待”,如果内心缺乏对生活的真实感受,要想写出富有感染力的高分作文,恐怕是很难的。这类例子在近年的高考作文中屡见不鲜,用真心写真情,作文训练的生活化倾向现在已越来越明显。因此,笔者认为,语文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这是语文学习的本质。针对这一特点,笔者作了一些有益的思考。
  一、由生活入手,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语文的人文性要求,使得语文老师承载着更多的育人责任,语文老师良好的心态,健全的人格,开朗的性格,无不影响着学生对语文的学习,这一良好的人格魅力,这一良好的生活态度,在教学中,就能让学生自主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真切地把老师当作知心朋友,就能在“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中进行语言的沟通与交流。学生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学生内在丰富细腻的情感,学生青春期内心的悸动,才能很好地见于笔端,形成优美的文字。常听老师说起“学困生”写的检讨,只要老师平等的对待这些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学生就会对自己的错误有深刻的认识,那些平时语言表达不太好的学生,也能写出富有感染力的文章。原因何在呢?这是因为他们内心有着真实的生活感受,这是因为老师在“平等、民主、和谐”氛围中影响了他的思维与写作。
  二、由生活入手,积累语文学习的感悟
  我们所学的文章,无一不是作者在生活的基础上提炼加工而成。生活的积淀使这些文章富有了感染力。如朱自清的《背影》,父子之情深厚绵长。为了体味这浓郁的父子之情,课后我布置了一个作文题目《父亲让我感动》,要求学生选取生活中真实的片断,细写父亲对自己的关爱与照顾。文章评阅后,我又让学生再来理解《背影》中的父亲形象,再来分析其中深厚的父子深情,学生的分析与理解有了深刻的变化。古人说得好:“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的过程,就是体验生活的过程。春暖花开的时候,让学生去聆听花开的声音,去拥抱满眼的春色,陶醉在春日的暖阳中,积淀着春的信息。“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那些贴近生活的活动,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是大有裨益的。
  三、构建学生丰盈的内心世界和良好的生活态度
  语文的人文特征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心灵,关注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阳光上进的人生态度。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成全人、完善人,使每一个人有尊严地活着。关注人的现实生活,关注人的心灵世界,追求人性的丰盈与完善,这便是语文人的永恒追求。
  阅读,就要学生理解这个世界。让学生与“真善美”对话,让他们的目光能够透过纸面思索现实人生,让他们的思维穿越时空与古代先贤对话。
  写作,要让学生体验世界的美好与温暖,并能精美的表现出来。要让学生追求生活的美好,并能付之于行动。当学生了解到变幻多姿的自然,感受到了社会生活的美好,领略到了知识的博大神奇,体会到了人生世象的真谛时,他们渴望写作,渴望沟通的情感闸门便会华丽开启。
  孩子有了丰盈的内心世界,有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了自己为人处事的良好态度。他们便能更快地走进作者的内心,与先贤伟人进行的心灵的对话与沟通。就会成就他们的大胸怀、大智慧、大德性。有了这一胸襟,何愁学不好语文。这就印扣了叶圣陶先生倡导的“大语文”观念。经历了思想的蜕变,学生就会远离平庸与琐烦,远离狭隘与委琐,远离尘世的一切利诱,在面对一切的时候,他们便会成为高贵而华美的使者,才会做出崇尚真善美的人文选择。
  语文从生活中来,语文又能动地指导着生活,语文与生活,生活与语文,应融入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血脉,应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心灵。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