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通用技术大舞台,,素质教育新成果:素质教育的六个特点
 

通用技术大舞台,,素质教育新成果:素质教育的六个特点

发布时间:2019-06-22 04:15:54 影响了: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中的信息技术和劳动与技术教育相衔接,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以设计学习、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基础教育课程,是国家规定的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绵阳中学大胆实践,提出了“新课程改革要走在全省前列,局部全省领先,某些点上要在全国领先”的工作目标。
  在此基础上,学校在创设一个好环境(课程实施环境)、构建一个好体系(课程体系)、建立一支好队伍(教师队伍)3个方面下工夫,保障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稳步实施。
  加强硬件建设,奠定物质基础
  绵阳中学充分领悟课改精神,硬件软件并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大为增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在通用技术课程方面得到了较好的实现。
  经过灾后重建,学校办学条件得以根本改善。同时,根据实施新课程的要求,学校对选修课教室、计算机机房、运动场、图书馆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完善,新修建装备了音乐活动室、美术活动室和通用技术活动室,为新课程的实施做了充分的物质准备。
  科技楼四楼装备有总面积1 500 m2、设施设备费450万元的各类通用技术活动室。有实践室3间,木工、电工、金工各1间,设计室3间,适合小组合作讨论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意识;准备室4间,各种材料,以及其他的一些资料等都准备充分,便于学生随时进行设计的需要;还有汽车驾驶室1间,学生可以在汽车模拟驾驶室里探索汽车的奥秘,学习观看汽车模型,学习汽车驾驶技术;简易机器人和竞赛机器人活动室2间,学生可以在此熟悉和了解机器人,参加机器人大赛,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还有科技作品展厅300 m2。学生可以随时进入活动室,学习各种知识,开展各种活动。
  良好的操作学习环境是提高通用技术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这些活动室均配备了完善的教学模型模具和学生实验活动需要的各类工具,还装备了多媒体教学系统,为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提供了坚实的保证。
  构建课程体系,打造师资队伍
  构建课程体系,培养师资队伍是通用技术课程顺利实施的核心要件。
  构建课程体系
  绵阳中学严格参照四川省通用技术培养的基本目标和课程方案,以设计学习和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在高二年级开设“技术与设计1”和“技术与设计2”的基础上,还开设了相应的通用技术课程:1)结合校本选修课程,高一年级开设了简易机器人制作、汽车驾驶与保养、建筑设计软件使用等选修课程;2)利用选修课时间,开设竞赛课程“机器人”,该活动小组学生通过近几年参加比赛,已夺得全省、全国乃至国际金牌。
  绵阳中学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紧密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既充分利用了通用技术的资源,也丰富了通用技术课程体系,从而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技术素养和科技创新能力。
  培育师资队伍
  作为通用技术教师,要具备6种能力: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驾驭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课程资源开发能力、教学研究与反思能力和沟通与合作的能力。学校通用技术教师都是其他学科转行的教师,对通用技术课程都比较生疏,提高素质、培养能力是通用技术教师的当务之急。
  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绵阳中学对通用技术老师作了明确要求。
  首先,博采众长,推进新课程的探究。1)定时浏览各地通用技术课程网站。每人每周至少读通用技术课程方面的2篇文章,取众家之长,为我所用。2)深入开展通用技术教学研究。通过探讨交流,把感性层面的心得体会上升到理性层面的理论建树,要求每人每期至少交流或发表1篇文章。3)广泛交流,提升自我。与通用技术课程专家交流,积极参加或观摩国家、省、市级优质课、公开课、示范课,快速提升教学能力。
  其次,努力实践,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1)狠抓课堂教学的规范化和常态化。要求每节课都要有教案、课件,做到资源共享,通用技术教师每周观摩通用技术课2节、观摩物理等理科课堂教学1节。2)钻研通用技术课程标准,改进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任务驱动、案例学习、交流、技术实践、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对生活、学习和社会中的事例进行分析和归纳,使学生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由此产生对通用技术课程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3)充分利用通用技术试验工作室资源。学校规定,所有通用技术试验课必须在工作室完成,利用试验室资源,提升学生技能,开阔学生眼界。
  开展创新活动,提升实践能力
  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课程,其独特的课程性质使得它既不同于一般的理论课程,又不同于劳动技术那样单纯的劳动技能的培训,它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强调技术设计的过程,鼓励有创新意识的设计,突出“个性”。通过“动手做”,不断提高学生的技术设计与创新能力。
  打造三位一体活动空间
  实践活动的开展场所应形成“教室”“专用实验室”“课外不定场所”三位一体活动空间,立足课堂,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为了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还要利用好课余活动。
  1)开放活动室。在学习通用技术课程的基础上,结合研究性学习,高二年级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是小发明、小创作、小制作等科技制作,学校开放通用技术活动室,要求学生的学习成果是科技制作作品(实物)一件,并附带相关文字说明。在周末开放汽车模拟驾驶活动室,供学习汽车驾驶技术。
  2)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兴趣小组。有木工兴趣小组、金工兴趣小组、电工兴趣小组、汽车驾驶兴趣小组、机器人兴趣小组等,学校可提供器材,也可以由学生准备器材,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学生正确的技术观。
  3)组织科技小制作比赛。通过比赛涌现出了很多好作品,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教师要求学生们利用生活中可以找到的废旧报纸、吸管、饮料瓶等简单材料,进行一定的实践创造并要求记录整个设计过程(设计图纸、动手制作过程、交流过程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来对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考查评分。许多学生的创新作品获得了学校的奖励,提高了学生的成就感,培养了学生继续研究的信心。
  建立实践活动体系
  实践活动的开展模式逐渐形成“模仿—改进—创造”的实践活动体系。以通用技术老师为主要力量,组织指导搞好我校科技创新创意活动,评选展示优秀发明、创作作品,研究性学习论文,办好学校一年一度的五月科技节。这些课程和活动是根据绵阳中学的实际情况开展的,既充分利用了通用技术的资源,也丰富了通用技术课程体系。
  形成完整的开发过程
  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应是一个通过引领学生经历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过程,并能与老师协调合作,在实践中提升自己能力。
  在通用技术教学中,学生要亲历产生需求、构思方案、表达交流、制作试验、评价分析、优化综合等组成的一系列技术过程。“重结果轻过程”,这是传统课堂教学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为了克服这一弊端,绵阳中学强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认识过程,并将这一过程分两个阶段实施,实现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就是说学生的认识活动要在具体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抽象概括,从而得出结论。第二次飞跃是“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这是把掌握的结论应用于实际的过程。学生只有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实现了这两次飞跃,教学目标才能实现。
  新课程的实施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绵阳中学将继续贯彻新课改的宗旨,在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和开发方面,做出更多的实绩,做出突出的亮点,做出自己的特色。
  (作者单位:四川省绵阳中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