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陈平:黑暗的囊] 陈平之
 

[陈平:黑暗的囊] 陈平之

发布时间:2019-07-18 09:16:54 影响了:

  壹    说秦汉之际的人物,陈平不能不提。这个满腹阴谋诡计的人物,像漂浮不定的浮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地周旋在魏王咎、项王羽和汉王邦之间。他最终落根在刘邦处,是很正常的;他如同刘邦一样无情无义,没心没肝。是的,如果说张良的出身与情感如项羽,那么,陈平的出身与作风就似刘邦。陈平和刘邦一样有兄长,且这兄长还极其忠厚,能勤俭持家,从而他们都能占尽兄长的便宜,让兄长挑起家庭重担,而自己则每日里游手好闲,不事生产,在外面结交流氓豪杰,寻找闹事的机会。我以为,刘邦陈平之流最终能成气候,能有所作为,也与他们有如此忠厚的兄长分不开。是兄长让他们从家庭中解手放脚地涉足社会,交结三教九流,锻炼自己的才能,积累自己的影响。《史记》载陈平事曰:    少时家贫,好读书,有田三十亩,独与兄伯居,伯常耕田,纵平使游学。平为人长美色。人或谓平曰:“贫何食而肥若是?”其嫂嫉平之不视家生产,曰:“亦食糠核耳。有叔如此,不如无有。”伯闻之,逐其妇而弃之。    我们看《水浒》中的人物,宋江是宋家黑三郎,武松是武家武二郎,李逵到处自称李大,其实乃是李二,阮氏兄弟也是小二、小五、小七。这一群江湖好汉市井流氓,背后都有一个甚至几个勤勉种田养家糊口的兄长。甚至连孔子也是孔家老二呢,不然他哪有那么多时间去自学成圣。我们局外人觉得他们很洒脱,很不凡,而局内人,就往往因为付出太多的牺牲而不满。刘太公就不满刘邦,说这个刘老三不如刘老二;陈大(伯)的妻子也不满又高又肥长相俊美的陈二(平),说有这样的小叔子,还不如没有。他们成功了还好,如失败了,还会给家人带来意想不到的祸殃。宋江带给宋家的祸殃还少吗?李逵的兄长李大就因为李逵而吃尽官司,受尽折磨。陈平使兄嫂不和,刘邦让自己的父亲在项羽那里当了多年的俘虏,还差点在两军阵前被推入油锅烹了,变成不孝子的一碗羹汤。而且,进一步,我们还可以说,由于这些人自小就生活在别人的牺牲中,养成了毫不愧疚的心态,所以,他们一般比较自私,而且还能自觉不自觉地、自然而然地损人。刘邦和陈平在这一点上是比较突出的,他们确实都是没有爱憎的人,他们自小便生活在别人的爱中,在别人的宽容中,但他们从来也没有爱过别人。是的,他们没有情感,只有功利计算和人生策略。我以前比较过刘邦和项羽,说项羽只有爱憎而无策略,刘邦则只有策略而无爱憎。现在我们还可以比较一下陈平和张良。张良毁家纾难,为韩报仇强秦,对韩的知恩图报是那么执著,对秦的仇恨则简直是咬牙切齿。而陈平虽然也有报答魏无知的举动,但从他一贯的行为看,这个举动也可能只是他策略的一部分。连他的娶妻也是他人生策略的一部分,这一点也与刘邦相似。他和刘邦都因为做了富家的女婿而一下子变得人五人六,人模狗样。《史记》载,到了陈平该娶妻时,富贵人家不肯嫁女给他,而贫贱人家陈平又看不上。有一个叫张负的人,孙女连嫁五次,五个丈夫都暴死,没有人再敢娶这个克夫星了。陈平则看上了人家的钱财,想娶她来,正好张负也看重了陈平,两者一拍即合。陈平穷,张家借钱给他当聘礼,又出钱让他买酒肉办婚宴。《史记》接着说:“平既张氏女,用益饶,游道日广。”确实,陈平所娶的,乃是张家的钱财而已,他急需这笔钱财来为他铺路。   贰    不过,陈平与刘邦也有不同的地方。刘邦不读书,贪酒好色,喜欢耍些无赖以占一点小便宜;而陈平则好读书,尤其爱读黄老之书,没有“贪酒好色”之类的不良记录。刘邦好像很喜欢那种不负责的游手好闲的生活,他活得有滋有味;而陈平却似乎有些落落寡欢,他的心思在别处。刘邦后来发迹,其动力在于他的多欲,他是一贯贪馋的人;陈平后来有所作为,似乎在于他的大志,他是一个有雄心的人。一些事实可以证明这一点。刘邦看到秦始皇前呼后拥,威风八面,车辇过处,山呼万岁,万民跪拜,冲口而出的一句话是“大丈夫当如此也”。这个“如此”,就是威风,就是权欲、物欲与情欲的极大满足,刘邦贪而馋之的,就是“如此”。而陈平呢,乡里祭祀土地神,陈平为宰,负责切割分肉,分得很公平。乡里父老夸奖他说:“这陈家小儿子分肉分得公平啊!”陈平喟然叹息说:“陈平佐汉,志见社肉。”你看,陈平是早有大志,有理想。这是他与刘邦的不同处,甚至我们可以说,这也是他比刘邦高贵处。    当然,陈平也是一个不择手段的人,刘邦战胜项羽,证明了在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里,流氓战胜贵族的必然,下贱凌辱高贵的必然。陈平能在险恶的官场中成为不倒翁,当别人纷纷灭顶之时,他却能稳坐钓鱼台,善始善终,又证明了手段有时超越道德范畴而存在。或者,让道德也暂时委屈一下,为了更好地伸,有时得能屈。举一例:刘邦生前,为防他姓危害刘家江山,与诸将及吕后立下誓约:若非刘姓而称王,天下共击之。但刘邦一死,吕后称制,便想立吕家的叔伯兄弟为王。“少文任气,好直言”的右丞相王陵坚决反对,他对吕后说:“以前高皇帝宰杀白马与大家盟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现在你要让诸吕称王,这是不合盟约的。”弄得吕后很不高兴。可当吕后转身又问陈平与周勃时,这两个心怀鬼胎的家伙竟然满口答应:“高帝平定天下,把子弟封王;现在你太后称制,要想封诸吕为王,当然也没有什么不可以。”显然,王陵坚持的是道德标准;而陈平、周勃根据的乃是权力运行规则:刘邦掌权时可以封刘氏子弟,那吕后掌权时当然也可以分封诸吕。在这里本无是非曲直,只有权轻权重。在一个权力社会里,道德充其量只能成为个人操守,而不能运作社会,做事说话得凭实力――实际权力的大小。    罢朝后,王陵责怪陈平与周勃:“当初高帝唼血而盟时,你们不在场吗?”陈平说:“当面在朝廷谏争,我不如您;但保全社稷,安定刘氏后代,您就不如我了。”    陈平高出王陵的地方,全在于他知道应该循着权力运行的规则屈做而不能凭着一己的道德热血。热血会流尽的,而且还会白流;而以道德的强项去抗击权力的重压,王陵的结局自在意料之中:他被架空。十年后,在愤郁不平中死去。   叁    当王陵心中的块垒愈垒愈高,在重重郁闷之下不能呼吸时,深谙“潜龙勿用”之道的陈平则游刃有余地与吕后玩起了政治游戏。    他每日只是饮醇酒,戏妇人,好像很满足很颓唐地过着这种没心没肝的生活。其实,这是最早的《韩熙载夜宴图》的版本。这时,一个对他有嫌怨的傻女人帮了他的忙:吕后的妹妹吕须,记着先前陈平绑缚其夫樊哙之仇,常在吕后面前进谗言,说陈平身为丞相却不负责任,每日只是花天酒地――这头脑简单的女人哪里是陈平的对手!她哪里知道吕后和陈平之间的游戏!陈平知道吕须的谗言后,不但不收敛,反而变本加厉了。而吕后知道这一切,又满心欢喜――这确实是只有陈平和吕后才了解其内涵的政治游戏――吕太后要的就是陈平的颟顸,对她及诸吕蚕食鲸吞刘氏天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陈平要的则是吕后对他的放松戒备。这种韬光养晦的策略后来成了中国政治家的制胜法宝!    最后是吕须丢尽了脸面:吕后当着她的面对陈平说:“俗话说,妇人小儿的话不能听。你我何等人?不要怕吕须的谗毁。” 败在陈平手下的岂止一个头发长见识短的小女人。周勃、灌婴、韩信……这一连串历史名角,英雄豪杰,大丈夫,不都败在陈平含而不露的微笑之中?!从某种意义上说,项羽也败在他手下:是他陈平用反间计,除去了项羽身边几位有头脑有眼光的人物,使项羽成了聋子和瞎子,其中包括被项羽尊称为亚父的范增。项羽派使者到汉,汉为之端来了最珍重的菜肴――太牢之具。端菜的人看见使者后,假装惊讶地说:“我们以为你们是亚父派来的,没想到却是项羽派来的。”把好酒好菜撤去,换上粗糙的食物。使者回来把这一切告诉项羽,头脑简单的项羽果然怀疑亚父与汉有染,渐渐地削夺他的权力。而性情急躁偏狭的亚父果然大怒,对项羽说:“天下事大致已安定了,你自己好自为之吧。您放我这把老骨头回故乡。”项羽竟真的接受了亚父的“辞呈”。范增在回彭城的路上,又气又急又伤心,怨毒之气上攻,在后背上生了一个大疮,不治而死。

   范增不是死于那个大疮,而是死于陈平的计谋。一生老谋深算、“好奇计”并不择手段的范增老人,竟死于比自己年轻许多、更不择手段的陈平之手。    中国古代,成功的政治家,往往在行事上有污点。如果不在个人德行上做点降价,就只能在现实政治上彻底地失败,其结果至多只能做到独善其身,兼济天下的道德大善反而无法实现。这是专制政体自身的特点决定的。专制政体一天不消灭,我们就一天不能独善其身,又兼济天下――因为若保持清白之身,首先就不可能在那样的体制中攫取权力。    儒家在这一点上常常处于腹背受敌的境地――他们既要鼓吹兼济天下的功德,又要装饰完美无缺的人格。正是这一点,使他们处在既卖矛又卖盾的境地。――韩非就指出,儒家圣人往往都是德行上有污点的,同时,他也指出了,德行上独善其身的,又恰恰是一无用处的废物,这也是我们在研究历史人物时常常碰到的麻烦。以君而言,刘邦是不孝不慈的,汉武帝是杀子杀妻的,唐太宗是逼父杀兄的,曹操功业盖世,可他的个人德行却领受了历史上一切恶谥……以臣而言,商鞅富国强兵,但卖友诈交,攻掠故国;李斯功高百代,但焚书坑儒,谗杀同学;吴起强魏扶楚,但杀妻取将,母丧不归……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究其根源,还在“专制”二字!   肆    陈平的成功,端在于他能在人品这一点上不追求高尚。他终生也没有想过去磨砺自己的内在道德,他只磨砺他斩获外在世界的利剑,他追求的是手段的高明,而不是光明。恰好这是一个需要智谋才能而不需要道德人品的时代。周勃和灌婴不满于陈平收受贿赂,又翻出他原先家庭不和的老账(只是他们正好把事情搞颠倒了:陈平和嫂子之间不和,在他们嘴里反而成了他和嫂子关系暧昧――盗嫂),以及他背叛魏王咎、项王羽等,对刘邦指责他是“反覆乱臣”(反复无常的作乱之臣),刘邦为此责备他的推荐者魏无知,魏无知对刘邦说:“我推荐他给您,是看中他的才能,而您今天所说的,则是他的品行,现在的时势,就算有尾生、孝已的品行,有什么用?我推荐奇谋之士给您,是想着他的计策对国家有利,盗嫂受金又算得了什么?”当刘邦当面责备陈平时,陈平同样不为自己品行辩护,他干脆耍起无赖――“如果我的计谋确实可采用,希望您用我;如果不能采用,您所赐给我的金银都在这儿,您拿走,我走人。”刘邦本是无赖,却碰到了光棍,没奈何,只得赶紧向他道歉,还升他为护军中尉,所有将领都归他监督。    后来,陈平对刘邦分析项羽和刘邦的不同为人风格及其后果:    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大王(刘邦)慢而少礼,士之廉节者不来;然大王能饶人以爵邑,士之顽钝嗜利无耻者亦多归汉。    流氓头子刘邦就带着这一帮“顽钝嗜利无耻者”,打败了“恭敬爱人”的项羽及其“廉节好礼”之属,开国称孤!这样的历史叫人如何能不感慨万端!    扬雄曾说:“仲尼多爱,爱义也;子长(司马迁)多爱,爱奇也。”司马迁确实十分偏爱奇人奇才,他夸奖人,也动辄用“奇”字,这就决定了他对陈平的偏爱。实际上,陈平人不奇,计奇。而这些计,是如何个“奇”法,则连司马迁、班固这些能看到政府不解密档案的史官也不得其详,只是一再感叹:“其计秘,世莫得闻”,“奇计或颇秘,世莫得闻也”。桓谭、应劭都以为这是因为陈平这些计谋太平流(薄陋拙恶),所以“隐而不泄”。但这些计谋很管用,则是无疑的。司马迁说他“常出奇计,救纷纠之难、振(赈)国家之患”,同时,他个人善始善终,也靠的是这些奇计。实际上,一切专制统治者搞的都是暗箱操作,利用的都是不可告人的权术。道家之祖老子说:“国家利器不可示人。”专制权术集大成者韩非说:“术者……人主之所执也。”这道家信徒的陈平,就是人主的智囊,是不可示人的黑暗的囊。    平曰:“我多阴谋,道家之所禁。吾世即废。亦已矣,终不能复起,以吾多阴祸也。”陈平的优点,还在于他不是一个“唯物主义者”,所以尚不能无所畏惧,无所拘忌,无所愧疚。这黑暗的囊,搞出那么多阴谋,种下那么多阴祸,让那么多英雄好汉翻船。虽则自己一生能得善终,但阴祸所及,子孙遭殃,他虽然被封侯,司马迁把他列入“世家”,但不到50年,国废,且“终不能复起”。    一个人,不管他有多少阴谋,可能谋及子孙?      链接・陈平过河   鬼谷子      陈平在项羽手下做谋士的时候,在鸿门宴上见到了刘邦,认为他将来必成大器,想要跟随刘邦。正在此时,刘邦被项羽软禁在咸阳,于是张良去找陈平帮忙,陈平用声东击西之计将他们救出来。后来,项羽因司马�背楚降汉之事迁怒陈平,陈平失望之下决定离开项羽投奔刘邦。陈平好不容易瞅准个机会,背了身衣服溜出楚军大营。到了黄河边,他见岸边停着一条小船,便和船夫商定了价钱,准备渡河投奔汉军。    天快黑时,陈平逃到了黄河边,找到船渡河。途中船夫看陈平穿着不凡起了贼心,认定他身上带了不少钱财,却不想被机智的陈平看出来了。陈平便故意说要帮船家撑船,边说边当着船夫的面,把身上的衣服一件件脱下来放在船板上。因为,他知道要打消对方的怀疑,只有让他看到自己身上什么也没有,这样才能安全过河。船夫见他脱下衣服时,并没有钱币的声音,知道他身上没有财宝,便打消了抢劫的主意,把他渡过河去。一场凶险,竟被他轻而易举地化解了。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