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花桥古镇:千灯古镇
 

花桥古镇:千灯古镇

发布时间:2018-12-27 04:17:13 影响了:

  天上有鹊桥,地上有吊桥、石桥或钢架桥,谁曾听说过还有花桥?   幼时,听到“花桥”之名,便不能忘。想象中,它是一座由五彩缤纷的花朵编织的桥,在青山绿水间,在蓝天白云下,鲜活灵动,飞架人间。
  后来知道,花桥非桥,它是西南丝绸之路上最有特色、最有文化意蕴的古镇之一,就坐落在博南山下。
  到了花桥便会发现,花桥果然有花、有桥。
  花桥之花有山梁上无处不开的野山茶花和杜鹃花,田野里的油菜花,房前屋后的桃花、李花、梨花,以及大小庭院内各种各样的家养花草。当然,其中最令人称奇的是一株栽于元代中叶的梅树,每年寒冬腊月梅花如雪绽放。如今,这棵梅树已成为古镇一张响当当的名片。
  花桥村北有一条丰盈的清泉,自西往东流,汇为小河,三次穿过村庄内的博南古道后蜿蜒游走,为古镇创造了三座石拱桥。那些相互支撑的坚韧青石挺起脊梁,随意渡人、渡车、渡牲畜。
  花桥只是个方圆半里、居家百户的小山村,坐落于永平县城西南20公里处,现属博南镇的辖地。不过,古镇虽小,却久负盛名。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便已彪炳于史册,且在东汉永平十二年即为博南县(今永平)的治所,以后又一直以“镇”为建制沿袭到新中国成立,现在的建制是一个村。从县到镇、到村,可以说,花桥是不精于为官之道的,年纪越来越大,官却越做越小。这样也好,少些权力的角逐与屠戮,苍生有福。
  过去,古镇的兴旺主要得益于穿镇而过的那条博南古道。远在西汉时期,这条古道即为西南地区重要的军事要道及民间商道,由此可达印度、阿富汗等西亚诸国。古镇人至今依然传唱着“汉德广,开不宾;渡博南,越兰津;渡澜沧,为他人”的古歌。透过这悲怆的谣曲,我们仿佛还能看到那飞身疾驰的役使和一队队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商贾马帮,远出蜀疆川地,历尽艰难险阻而来,再缘博南古道逶迤西去,把内地出产的华丽名贵丝绸和华夏古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文明远播他乡异国。它那沉郁的旋律、孤傲的韵味,在今天听来,依然不免让人心生感慨。
  源于对古老文明的尊崇和景仰,2009年夏天,我与妻再次走进了绿树成阴的花桥古镇。我们是从新修的弹石路来到花桥的,入村的水泥街道平坦笔直,由北向南与古道相交。此街道不长,房屋不多,却都是些“新生儿”,满是新时代的烙印和影子。我们在新、旧两条路的岔口处转道东北方向,踏青石而下,只见3米多宽的古道路面凹凸不平,表面光滑、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石头蜂拥着由东北向西南踽踽而上,把古镇一分为二。古道两旁,少有的钢混楼房与众多古旧的土木院落杂沓交织,相衔相拥,自成格局。从那些衰朽却不失气势的瓦屋,颓废而凝重的墙垛,退休后仍舍不得扔掉腰上挂着的旧电表和老电铃的邮局,写着“理发店”、“裁缝店”的荒草掩映的店门上,依旧能够窥望到古镇昔日的兴旺与辉煌。古镇有些人家的门楣上,至今仍然悬挂着明、清以来朝廷和地方颁赠旌表的书写着“苦节坚贞”、“见义勇为”的牌匾,旧时光的气息和浓厚的人间烟火味弥漫在古镇的每一个角落,随时随地都能让人感触到古镇历经的那种沧桑和久远,以及凝聚其中的历史韵味。令人难忘的是,一沟干净鲜活的泉水顺古道西北边沿流下。那婴孩般鲜嫩透亮的清水,在一天天变得更加古老的石道旁,不断追逐延续着早已远去的亘古时光。当它经过刚兴办不久的花桥幼儿园门口时,似乎还仰了一下头,有过一丝丝的停顿和向往。
  古镇的狗似乎都哑了,任我们走来走去,它们仍自顾自地躺在各自的地盘上睡觉,连眼皮都懒得抬一下,好像我们只是游走在大地之上的两条小鱼,或者飞在空中的一对小鸟。我禁不住慨叹:人的一生,倘能在此山绿水青、和谐自然、古而不衰的小镇中自给自足而又轻松惬意地消受安详时光,哪还有什么不甘与企盼?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