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永登苦水社火民俗艺术价值评估研究|永登苦水社火
 

永登苦水社火民俗艺术价值评估研究|永登苦水社火

发布时间:2018-12-27 04:23:55 影响了:

  [摘要]苦水社火是一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俗艺术,因其举办时间、所处地域、古老的历史传说和独有的高高跷、太平鼓等表现形式,表现出较强的艺术性、原生性和独特性,成为当地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民俗艺术品。评估苦水社火的历史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艺术价值,建立起与之相关的多项产品体系,形成品种覆盖效应,可使这一民俗艺术品种更好地繁荣和发展。
  [关键词]民俗艺术;苦水社火;价值评估
  [中图分类号]K89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0)04-0045-02
  
  永登苦水地处兰州市郊西北部,是兰州周边有名的文化名镇。这一带有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艺术,苦水社火就是其中的代表。苦水每年举行不同于其他地方的“二月二龙抬头”社火,农历二月二闹社火已成为苦水重要的文化习俗,甚至比过春节还要热闹,场面壮观,气势雄浑。苦水社火主要有太平鼓、铁芯子、高高跷、舞龙、跑旱船、秧歌、腰鼓等,尤以太平鼓和高高跷最具代表性。本文试图对苦水社火的艺术性、原生性、独特性进行评估,使这些艺术资源产生更为广泛的效应。同时,在着力打造独具核心竞争力的民俗艺术品牌,建立起与之相关的多项产品体系,构成支撑点,形成品种覆盖效应等方面略陈己见,从而使得苦水社火这一民俗艺术品种更好地繁荣和发展。
  
  一、苦水社火的历史价值评估
  
  任何一种民间文化形式的形成都蕴涵着一定的人文历史和地域特色,太平鼓的形成就是永登地区部分艺术元素的集中组合。1986年,在大通河东岸的永登县河桥镇的乐山坪一带发现了一批新石器时代(距今4300~4500年)马家窑文化的陶器,其中有7件喇叭形陶器,据专家考证可能就是古文献记载的“以瓦为框、以革为面,可击也”的土鼓,是中国所有膜鸣鼓的母胎,据此推断太平鼓的发祥地当为永登。
  鼓原是在各种祭祀活动中通灵请神的乐器,《周礼・地官・鼓人》中有“以雷鼓鼓神祀,以灵鼓鼓社祭,以路鼓鼓鬼享,以�鼓鼓军事”的记载。①太平鼓大约出现在汉武帝开辟西域、建立丝绸之路,东西文化积聚交汇的历史背景下。这时的鼓除用于战争鼓舞士气外,还广泛用于祭祀、舞蹈、音乐活动中。据《玉海》记载:“羯鼓如漆桶,两头具可击。”这可能是太平鼓的雏形。
  
  二、苦水社火的经济价值评估
  
  社火成为吸引人们纷纷走出家庭聚在一起的大集会,包括庙会、集市和旅游节会,其凝聚力、吸引力巨大而神奇。苦水地方政府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发展地方特色旅游事业和庙会文化相结合,每年的二月二“龙抬头”闹社火及民俗文化艺术表演是当地一个重要特色,规模空前,气势宏大,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力。
  传统的民间民俗文化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名度,极大地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而且还带动了当地庙会文化的进一步繁荣。四月初八是当地重大的庙会文化节――猪驮山庙会节,此庙会主要是为了纪念李佛爷而进行的。21.95米高的李佛爷铜像在猪驮山落成,庙会当天有许多人都去上山烧香,为当地民间民俗文化增色不少。
   “2008中国玫瑰之乡・苦水旅游节”的成功举办,大力弘扬了当地民间民俗文化,进一步扩大了苦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名度。节会期间,专门设立了苦水高高跷等民俗艺术节目,并不定期进行非物质文化义演活动达60余场(次),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苦水太平鼓和高高跷曾多次被邀参加演出。2001和2002年,由甘肃国际文化传播交流协会文化艺术部组织拍摄的两部关于苦水高高跷表演艺术的电视音乐片《千禧龙抬头在乡村》和《龙抬头乡情》,先后在天津、河北、山东、辽宁、哈尔滨五个卫视频道和甘肃兰州电视台五个频道播出30余次,有力地宣传了苦水高高跷民间表演艺术。2007年5月,甘肃卫视文化影视频道拍摄了苦水高高跷大型专题节目。2008年5月,兰州电视台《兰州往事》栏目组在苦水镇拍摄苦水高高跷专题片。
  
  三、苦水社火的社会价值评估
  
  社火源自于对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和祈求吉祥。《风俗通》云:“百日之劳,一日之乐,集社燃火,群歌群舞,祈于天,祷于地,以期吉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对周围世界认识的提高,在祭拜“社”和“火”的仪式中逐渐增加了娱人的成分,成为规模盛大、内容丰富的民间娱乐活动。从自娱和娱神的角度看,社火是民族情感的释放,是才智和生命力的展示。苦水社火这一民间艺术活动不但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团结与和谐,增强了认同意识,而且表达了人们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万事如意的美好愿望。
  作为一种表演仪式,社火在内容上有着自己的体系,反映了村民的集体意识和“公共性原则”。②苦水二月二“龙抬头”社火主要由群众自筹资金,置办各种服装道具,由各自村社推举的社头来负责管理,参与人数达到3000多人,几乎是全民参与,完全是群众自发的娱乐活动。
  
  四、苦水社火的艺术价值评估
  
  苦水社火的代表是高跷,高跷的绝就在于高。苦水高跷又名“高高跷”,据考证,苦水高跷在明洪武年间高2~3尺,通过多年的发展,高度不断拔高,20世纪三四十年代升高到8~9尺,成为名副其实的“高高跷”。现在,苦水高高跷已达3.5~4米,俗称“丈二高高跷”。苦水高高跷以全国第一高的美誉而晋升“国字号”,于2006年荣获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民间杂技。
  高高跷的表演艺术没有被局限于舞台之上,而是由表演者穿上表演服,拿着道具,自由灵活地行走于大街小巷,与观众面对面近距离地接触。高高跷队伍训练有素,排列整齐体现出一种宏伟庞大的气势之美。
  社火中的人物造型是根据所要表演的内容而定的。不同的神话故事有着不同的人物造型和服饰,而脸谱则是区别不同对象的主要参照物。脸谱是戏曲的图案化的性格化妆,是用夸张的色彩和线条来改变演员的本来面目,苦水社火脸谱绘画是比较古老的脸谱绘画艺术,其历史久远,谱样多而齐全,绘画设色、章法布局均自成体系。民间艺人绘制出的社火脸谱,既古朴典雅,五彩缤纷,既简练单纯又复杂细腻,人物形象对比强烈而和谐统一。
  艺人们运用夸张变形的色彩图案线条,同时加进极富寓意的纹样,突出人物的不同身份和性格,使脸谱显得非常丰富,富有装饰美,充分显示了我国民间彩绘艺术的特色。而脸谱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剧中人物的形、神、意上。几千年来,在中国各地民间流传着许多神话故事,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界丰富的想象和对美好愿望的祈求,人们在表达这些想象和愿望的手法上,形成了从原始人文身、文面到脸谱表现艺术的演变过程。流传至今,社火脸谱已成为中国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充分显示其宝贵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五、结语
  
  总之,苦水社火这一民间民俗文化艺术资源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有着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正确认识这些民间民俗文化资源的价值,并对其进行合理保护和适度开发利用,对于展示苦水民间文化特色、弘扬民族精神、带动当地经济及旅游业的发展、传承民族文化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注释]
  ①阮青注释:《淮南子》,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②萧放:《岁时――传统中国民众的时间生活》,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130页。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