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汶川地震感人的事迹 [为什么是汶川?]
 

汶川地震感人的事迹 [为什么是汶川?]

发布时间:2018-12-28 04:20:14 影响了:

  2008年5月12日,一个普通的日子,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的汶川县,这个中国内陆的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城市,人们享受安宁与和平。但在14时28分这一刻,山崩地裂。一场高达8.0级大地震来临了。除了吉林、黑龙江和新疆地区外,全国都有震感。据有关专家测算,震中烈度竟为11度左右,为浅源地震,深度大概只有10公里。
  目前,全球对于地震强度的表述方法,通行的标准有两类:震级和烈度。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量度指标,比较常用的是美国的查尔斯・弗兰西斯・里克特和本诺・古登堡在1935年提出的一种震级标度:里氏震级。而根据里克特在1953年提出的公式计算8.0级地震将会释放4200000000000000000(4.2乘以10的18次方)焦耳的能量,这相当于10亿吨TNT**爆炸的能量。
  对于这次震惊全球的大地震,中国地质调查局初步监测和评价认定,汶川地震是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导致的,震源深度为10公里至20公里之间,持续时间较长,因此破坏性巨大。经过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所、地质力学所等单位专家根据调查监测和评价研究结果,对汶川“5・12”大地震初步形成三个结论。其一是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高原物质向东缓慢流动,在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构造带向东挤压,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刚性地块的顽强阻挡,造成构造应力能量的长期积累,最终在龙门山北川――映秀地区突然释放。其二是逆冲、右旋、挤压型断层地震。发震构造是龙门山构造带中央断裂带,在挤压应力作用下,由南西向北东逆冲运动;这次地震属于单向破裂地震,由南西向北东迁移,致使余震向北东方向扩张;挤压型逆冲断层地震在主震之后,应力传播和释放过程比较缓慢,可能导致余震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
  也有专家以为,汶川“5・12”大地震发生的原因相当罕见,并不是单纯板块之间相互推挤造成的,它是欧亚板块内部释放百年累积的能量所导致,而如此巨大的能量累积至少需要经历数百年的时间,之后突然在点上大量释放。由于它是浅层地震,震波相当长,传递范围相当广,几乎半个亚洲都在摇晃。
  除了汶川县,“5・12”大地震还让人们记住了另一个名词:龙门山脉。这是四川省著名地震带,沱江和岷江的分水岭,同时,山脉又是四川东、西部主要气候界线之一。龙门山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指龙门山前缘海拔2000米左右的山地,广义还包括后缘部分,两者以北川至青川深断裂为界,北起广元,南达都江堰市,全长约350公里,包括龙门山、九顶山和茶坪山,为岷山东南延伸部分。据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韩同林等10多名老专家考证,龙门山脉系是更新纪青藏大冰盖冰流的搬运作用形成,是世界罕见的巨型冰川漂砾,它可以证明在数百万年前,此地与青藏高原,就如同现在的南极一样,曾是一整块巨大的冰盖,这在地质研究上具有重大科研价值。龙门山脉区内著名的青藏大冰盖冰川漂砾是二十世纪末发现的世界罕见的地质遗迹奇观,又称为龙门山推覆构造,被誉为“地质科学迷宫”,宏大的龙门山推覆构造和壮观奇特的山峰群,被实地考察的专家誉为可与欧洲号称“大自然宫殿”的阿尔卑斯山相媲美。
  从地质角度而言,在龙门山脉里分布着3条巨大的断裂带,全都是活动性断层。这3条断裂带分别是紧挨成都平原的山前断裂,又叫彭灌断裂,都江堰、彭州关口、什邡莹华镇、绵竹汉旺镇等地,就在这条断裂带上;中央断裂,又叫北川――映秀断裂,正好穿过了北川县城、汶川县映秀镇等地;山后断裂,又叫岷江断裂,岷江上游就是沿着这条断裂带流动的,沿途有松潘、茂县、汶川、理县等地。这3条平行分布的断层,加上一些横向的断层,相互紧密连接在一起,共同组成了巨大复杂的龙门山断裂带。在这三条断裂带中,包括了彭州、都江堰、北川、映秀、岷江河谷等地区,几乎全是汶川“5・12”大地震受灾特别严重的地方。
  从历史角度而言,龙门山本身为四川强烈地震带之一。自公元1169年以来,共发生破坏性地震25次,其中里氏6级以上地震18次。据四川地震台测定,截止6月8日06时,汶川震区共发生余震10958次,最大余震为6.4级。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