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李树斌:变化的路,执着的心:执着 变化
 

李树斌:变化的路,执着的心:执着 变化

发布时间:2019-01-01 06:52:44 影响了:

     李树斌,一个相信“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的人。从偶尔接触动画编程,到应用系统开发工程师,从公司CEO,到今天放弃曾经的成就开始新一轮的自主创业,他在变化中体味着精彩人生。
  北京的冬天,午后的阳光总会给人温暖的假象。透过玻璃,桌上的卡布奇诺冒着热气。坐在笔者面前的李树斌,有一种自然的稳重。伴随着银勺的搅动,我们的聊天从他一手创办的学生社区――核桃林开始。透过咖啡厅中的音乐,他的语调让人依稀感觉到那份坚守时的冷暖自知。
  
  核桃林,梦开始的地方
  
  “谈不上什么支撑力,我能够一直坚持下来,是有一种成功后的满足感,和源于自身对此的强烈兴趣。”谈到他六年如一日维护的核桃林社区,他的直白和坦率让人有种感动。
  核桃林社区,是中国传媒大学的学生社区,这个社区和中国传媒大学并没有隶属关系。历经波折,至今已经发展到日均在线人数上千、日均浏览量40万人次左右的规模,成为中国传媒大学唯一的、也是最有影响力的学生社区。这个社区的创办者并不是学校,而是李树斌和他的伙伴们。
  2000年9月26日,核桃林正式推出:
  2001年5月14日,核桃林第一次关闭;
  2001年12月3日,核桃林重新开放:
  2002年4月3日,核桃林再次关闭:
  2003年12月8日,核桃林迁至公网:
  2003年12月12日,www.hetaolin.com开放。
  李树斌说,作为一个社区,核桃林自身的发展相对而言已经很顺利了。这个诞生于小吃部饭桌上的社区,着实经历了不少的波折。这其中的百般滋味,只有李树斌尝过。有因为自身经济原因难以维系论坛正常运转而导致暂时关闭的苦涩,有对论坛管理缺乏经验而被学校以“妨碍正常教学秩序”为由暂停的郁闷,有和同伴在自己画的宣传海报前做“托儿”的滑稽,有看到第一个注册者时的兴奋,也有看着社区一天天壮大的欣慰。这其中有两件事,让他印象深刻。
  社区一天天壮大,影响力也与日俱增,但对于社区管理的指导思想,李树斌和他的合作伙伴却并没有达成一致,社区的几次关闭并没有让他们动摇过,因为指导思想的不同,他们却差一点反目。李树斌主张无为而治,他认为作为一个网络社区,与其堵,不如疏。不需人为地为社区定基调,也没有必要人为规定哪些内容是高雅的,哪些内容是低俗的,作为社区中的“居民”,网友们有着自己约定俗成的评判标准。而他的合作伙伴则坚持对社区进行“积极管理”。两人为此没少争执过,可是最终谁都说服不了谁。他的伙伴一怒之下一度退出了社区。而李树斌依然按照自己的思路管理着社区,虽然也经历过因为内容敏感被告知对部分帖子进行处理,可论坛却也在一步步地前进着。现在回想起这些,李树斌更多的是一笑了之。
  还有一件事情让他看到了自己的潜力。2003年12月8日,李树斌重新申请了域名,他满腹激情,用自己的积蓄买了一台笔记本,用了两个通宵,重新推出了一个新的社区模式,也就是现在的核桃林。回头再看那两个通宵的成果,李树斌感叹良久,原来,一个人的兴趣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自身的潜力。
  如今,随着核桃林的发展,大量的广告商主动找到李树斌要求合作。面对眼前的经济利益,李树斌很冷静:“学生社区的广告,一定要和学生生活或学习有关。”单单这条要求,让他每个月减少很多收入,而符合要求的广告费,仅仅够维系社区日常的维护。李树斌说创办这个社区并不是为了经济效益,如果将花费在社区上的精力用在别的项目上,他肯定收获不菲。六年来,核桃林对他来说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精神上的支持。在核桃林上,他一如既往地对学生活动给予力所能及的最大支持。
  “人总要有点精神,坦白讲,我真的没指望从社区中获得多大的经济回报。”从学生到CEO,再到如今的重新创业,李树斌一直“固执”地守候着核桃林社区,他依然对广告进行严格的把关,依然会在需要时自己掏钱买服务器、买带宽、维护社区。“这种感觉好像自己的孩子,对这个社区,我已经有了深厚的感情,通过它我认识了好多朋友,这个社区已经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李树斌如是说。
  
  关于创业,不得不说的“遗憾”
  
  “说实话,我开始写网站的程序的时候,正是中国门户网站发展的最开始,可惜当时没有商业头脑,没怎么往那方面想。”李树斌心中一直有一个遗憾,如果大学时能有机会多听几次商业运作方面的讲座,如果当时就能把自己的想法转化成实实在在的成果的话,那么,他现在将很有可能走在一条迥然不同的路上。
  一个偶然的机会,李树斌接触了写程序,从此这个管理系的学生便与编程结下了不解之缘。2000年7月,他以兼职动画设计师的身份加盟北京超级设计联盟,负责多媒体动画的设计与创作,自此,他在编程方面的才华初露峥嵘;2002年本科毕业,他供职于中国传媒大学数字化工程中心,任开发工程师,在此期间,他作为项目负责人领导开发面向大中型网络销售公司的应用业务系统,这套系统被国内多家电子商务公司采用,北京搜易得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李树斌的工作得到了这家公司领导人的赏识;2003年3月,李树斌的名片上已经印着“北京搜易得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的头衔;两年后,李树斌成为了公司的CEO。而如今,他成为一个“创业者”,正在开发一个音乐搜索网站。
  李树斌说自己“勉强”称得上是一个创业者,因为这个网站的计划来源于自己的兴趣。关于这个网站。他也进行过市场的初步调查,也与投资商洽谈过,但是他并没有匆匆忙忙地融资,匆匆忙忙地成立自己的公司。“这么多年,我已经养成了一种平静的心态,钱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能派上用场,否则会是一种消极的压力。”说这句话时,李树斌看了看窗外,能感受到他说这句话时的坚定。
  李树斌在学校时从没想过创业,也从未规划过自己的未来,因为他不相信两年后的规划。他很赞同大学生创业,认为学生创业完全凭兴趣,而在中国,还缺乏环境的影响;但他不支持放弃学业去创业,他认为高等教育尽管有诸多缺点,但是会教会一种学习的能力,一种全面看待问题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是自身事业发展的一个基础性的因素。对于那些辍学创业又颇有影响力的“80后企业家”,他在钦佩之余,隐约表达了自己的担心:这会给想创业的学生们带来什么样的消极影响呢?许多人是不是认为不学习也可以成功创业,以至于“义无反顾”地走上这条“辍学创业路”呢?很多“80后企业家”都出现过交流能力不强导致公司管理出现问题,这是否与没有受过完整的高等教育有关呢?“80后企业家”自身知识储备的不足会不会让他们提前遭遇“瓶颈”?
  “学生创业,一定要学会沟通。当一个想法很有可能成为一个颇具规模的事业时,一定要多和别人沟通,思想只有碰撞才能产生火花,也只有这样,机会才不会溜走。”这是李树斌的经验之谈。
  
  兴趣,让我一直在路上
  很难相信兴趣在李树斌生活中的支配性地位,每一次从他嘴里蹦出的“坦白说是兴趣”,都让你怀疑他是不是现实中的理想主义者,但是他生活得很自如,最起码,在外人眼里。
  有很多爱好,但是最爱斯诺克,因为斯诺克技术含量很高,对技术类运动,他说“天然感兴趣”;费时、费力、费钱地维护着学生社区,他说是兴趣的支撑;从管理系毕业,却从事IT行业的工作,他说是兴趣使然;对收入不菲的CEO说不,转向音乐网站的开发,他说是兴趣,想做一点对自己有意义的事情。
  
  他在短短五年内先后换了四份工作,但在每个平台上他都能做出些成就。他从不规划自己的人生,信奉“人生的偶然因素远远大于必然因素”,所以不如顺其自然,而这种顺其自然,他补充道,不是不学无术、随心所欲,而是顺从自身发展的前进力。关键是不能失去乐观的生活态度。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抵得住生活中的诱惑的。
  辞掉CEO职务、卖掉属于自己的股票,转向音乐网站的开发这个决定是李树斌不久前作出的。而这个音乐网站的创意,是他想解决自己在网络上找歌的诸多不便时“妙手偶得”的。当然他也略微提及了作为CEO的压力以及和董事局在某些想法上的不和,其中的细节外人不得而知,但是这份挥手的洒脱,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
  李树斌又一次因为兴趣走在了创业的路上,而这一次,他有了历练后的平静。理性和空想总要有个可行的交融点,经历了这么多,他自己认为已经能够淡然地看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许多事情。
  他会经常在核桃林上转转,释放自己的压力,因为只有那里会让他忘掉很多的不愉快;他也会约上人舒舒服服地来几局斯诺克,发泄一下自己的情绪;他还会不断地告诫自己“眼光放长远点”。这个凭兴趣支撑着自己的男人,下一站等着他的是什么,是艳阳高照,还是暴风骤雨?他自己恐怕也不知道,但是正如他的ID签名上写的那样: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也没有什么事情是大不了的。
  
  后记:
  采访结束时,李树斌告诉我,这个音乐搜索网站不久便会推出,作为一个交互性的网络选歌网站,他很看好网站的前途。但出于商业上的考虑,他并没有多谈细节。对这个兴趣使然的网站开发计划,我很期待,可能源于他两个通宵完成一个社区的编程任务,也可能是因为他自始至终浓烈的“兴趣使然”。谁知道呢,或许是因为“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吧。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