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视译”及其之于口译技能的定性研究】 口译视译视频
 

【“视译”及其之于口译技能的定性研究】 口译视译视频

发布时间:2019-01-17 04:00:39 影响了:

   [摘要] 自从有了口译培训以来,视译一直被视为口译培训的必要步骤。但究竟什么是视译,视译是否对口译技能的提高有所帮助,人们对此并未达成一致的看法。视译在口译训练中的作用并不明确。从认知和心理学的角度来重新审视视译,并对其进行定性的分析和研究,将帮助我们对视译重新定位,也为我们将其纳入口译训练的内容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视译 视译能力负荷模式 “注意力分配”理论
  
  一、引言
  视译(Sight Translation),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个活动,只是很多人在涉足口译以前,并不了解这一具体的概念。以前,人们普遍使用这种方法学习外语,它是翻译式教学法所从事的主要活动。但是近来,随着口译教学的普及,视译主要被视为一种训练口译人员的方法。
  口译学习中,许多专家认为,视译训练中所要求的快速、高效的视觉接收、大脑分析、口头表达的协调能力,能为连续传译和同声传译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也有一些人认为,视译对于口译能力的提高毫无作用,比如,Viezzi(1989:65-69)就认为,视译和同声传译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过程,不同的信息来源要求译员使用不同的信息加工策略。所以,他非常质疑把视译作为同声传译训练手段的有效性。对于视译本身的研究及其对于口译技能提高的理论依据的研究少之又少。国内外虽然也有少数对视译进行的定量研究,但是单纯通过增加几周的视译课程,就认定后试和前试的差距来自于视译的训练,不免又过于简单。所以,我们将从定性的角度,系统总结对视译所进行的研究,从而证实视译训练对于口译技能提高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二、视译研究的回顾
  视译 (Sight Translation = STR)一直被视为笔译和口译的复合训练,既可以被看成笔译的具体形式,也可以被看作口译的变体(Lambert, 2004:298)。Kim(2001)在加利福尼亚的蒙特里外国语大学进行了一次调查,得出的结论为:虽然学生在何时、为何以及以何种方式进行视译训练等方面没有达成共识,但是所有学生都认为视译更靠近口译,是一种口译技能训练,而且还认为,应该把视译训练纳入口译技能训练的内容。
  1.视译的定义
  视译是指译员在口译过程中可以依照演讲者拟好的文稿进行的口译(肖爽,2009: 73)。这种以视觉输入信息所进行的同声传译(有稿同声传译)多应用于正式会议及学术会议等。根据视译的复杂程度,视译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严格意义的视译(STR proper);(2)有准备的视译 (Prepared STR);(3)连续视译 (Consecutive STR);(4)连续口译中的视译 (STR in Consecutive Interpretation);(5)同声传译中的视译 (STR in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 with Text),我们在文中所提到的视译指的就是第一种严格意义上的视译。
  2.视译的认知过程
  视译需要输出的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成果,因为口头的翻译几乎是与阅读文本同时发生的,即把一种语言的书面输入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口头输出。Angelelli(1999: 27)提出:“视译是对书面文本的口头翻译,而口头翻译听上去应该好像译员只是在阅读用目的语书写的书面文本的内容。”
  Daniel Gile(1995)强调,口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及应对措施,并进一步提出了能力负荷模式(Effort Models)。能力负荷模式是以“加工能力(Processing Capacity)”的概念和“某些脑力活动需要较多的加工能力”的事实为理论基础的。
  Gile提出连续传译包括两个阶段:听取和理解信息阶段以及信息重组阶段。
  第一阶段:CI (Phase One) = L+M+N+C
  CI = Consecutive Interpreting
  L = Listening and Analysis Effort
  M = Memory Effort
  N = Note-taking Effort
  C = Coordination Effort
  第二阶段:CI (Phase Two) = Rem + Read + P
  Rem = Recall from short-term memory
  Read = Deciphering of the notes
  P = Production Effort
  Gile对同声传译的阐释为:
  SI = L + M + P + C
  SI = 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
  Gile对于视译的阐释为:
  ST = Reading + Production
  Gile(1995: 183)表示,在视译过程中,听取和分析信息能力负荷变成了阅读能力负荷,信息输出能力负荷的任务没有变化,记忆任务也不同于同声传译和连续传译所需要的记忆能力负荷,因为所有的信息都摆在译员眼前。
  3.视译的优势研究
  纵观国内外,对视译(STR)本身所做的研究数量并不多,主要包括Moser-Mercer(1991),Viezzi (1989), Weber (1990)以及Just和Carpenter (1987)等。视译优势研究主要来自于认知心理学对视译的研究,认知心理学“注意力分配”的研究为视译的积极作用给与了支持。
  (1)“注意力分配”理论的普遍应用
  Broadbent(1958)曾指出,人类对信息加工一直在研究人类能够同时处理几种感官输入,还是只能先处理一个输入,然后快速地转换到加工另一输入。Miller (1963:417)提出,对话交替进行的模式是人类语言行为的普遍模式,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类没有能力同时完成听说的任务。
  早期对“注意力”的研究显示“意识”或“注意力”一次只能应对一个活动。若要“注意力”同时完成两个任务,那必须是这两个任务已经共同构成了一个高阶的活动(James, 1950),或者能让“注意力”实现快速的转换(Jaffe,Feldstein and Cassota,1967),或者至少有一个任务可以在无意识控制的情况下,自动完成(Solomons and Stein 1897: 492-512; Hirst, Spelke, Reaves, Caharack and Neisser,1980:98-117)。
  有一些研究(Allport, Antonis and Reynolds, 1972; Shaffer, 1975; and Welford, 1968)要求被试同时完成两个任务。Allport等人解释道,同时关注两个任务的难处不在于一个单一的通用的中央处理器能力有限,而在于很难把两个相似却又不同的信息区分开来。
  Shaffer(1975)的研究发现,比起来自相似刺激的来源,使用相似的反应机制给同时完成两个任务带来更大的困难。
  (2)“注意力分配”理论在视译中的应用
  视译是分散注意力的典型例子,几乎需要同时完成几个不同的认知任务:阅读源语信息、信息重组、翻译成目的语、监控自己的语言输出等。
  Lambert(2004)对视译、口译视译和同声传译中的“注意力分配”进行了研究。其研究结果显示,视觉的信息加工与听觉/口头的信息加工并不矛盾。
  Moser(1991:159-166)通过对视译研究发现,初学者倾向于对出现在眼前的文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逐字翻译;而熟练的译员则使用的是非线性的方法:在翻译之前,他们会分别收集主语的信息、谓语以及宾语等。Moser还发现,专业的译员可以自如地在书面信息读取和口头翻译输出之间做出转换,而初学者则更多受到书面信息的牵绊。另外,Moser还推测,由于视译应对的是两个不同的媒介,视觉的信息输入和口头的信息输出,所以视译比起同声传译要容易一些,因为这两个不同的媒介的使用,可以让译员更自如地对其进行区分,从而在翻译的工作中不会遇到太大的困扰。
  人们对于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经过最短6个月的集中训练,一些人可以获得程序化的技能,从而在同一时间完成不同的任务(Spelke; Hirst;1976; Spelke, Reaves, Caharack and Neisser,1980)。
  三、视译训练对于口译技能提高的再论证
  如果把视译训练作为同声传译和连续传译的基础,那么它应该具备以下两个条件:(1)视译比同声传译和连续传译简单;(2)视译能够锻炼同声传译和连续传译时所需要的技能。我们将用相关的理论和研究来验证这两点。
  1.对Gile视译能力负荷的重新阐释
  首先,我们按照Gile的观点来重新分析视译。
  Gile阐释的阅读过程能力负荷:第二语言工作者都熟悉这一步骤。在视译的阅读过程中,除了专业和背景知识外,译员还要掌握以下读取信息的策略,包括对语篇整体结构和微观结构的把握、预判、假设、推断语言的深层意义以及及时处理新信息的能力等。注意力的合理、有效分配也是视译中阅读阶段必不可少的能力。
  输出能力负荷即口译的输出:Gile(1995:165)提出:“在同声传译中,输出能力负荷被定义为从信息的思维再现到语言的组织到语言的表达各个过程”。在语言的输出阶段,输出的语言应该是流利、有节奏感的,就像按照目的语的讲稿直接读取一样。另外在输出阶段,由于语言的输出是在听众面前进行,并且是一种正式场合的语言交流,能力负荷还包含公共演讲技能,包括如何职业化的使用嗓音(发音、重音、节奏)等。
  但是,我们认为Gile对视译的阐释是不全面的,我们尝试着给出视译阐释新的公式应为:
  ST=Reading + Memory + Coordination + Production。
  Gile认为,视译过程中并不牵扯记忆力负荷,因为文本信息就摆在译员眼前,译员可以随时回顾、分析这些信息。但是视译过程中,口头翻译与信息的读取几乎是同时发生的,所以译员并不能随时求助于书面材料,由于时间的限制,目光多数情况下是线性的,而他们的翻译往往要更多地符合目的语的习惯,即并非线性。这往往需要对于先出现的信息暂时存储在译员的大脑中,形成流利的表达进行输出,而同时,译员还需要给继续下面文章的阅读,即新信息的接收工作等。另外,在视译的过程中,输入、分析和输出几乎同时进行。因此,译员不仅要边读而且还要边整理语序,不然则无法保证通顺流畅的翻译。这就要求译员在视译过程中同样需要对信息进行重组,并对各种能力负荷进行协调。
  2.视译与口译的技能比较
  根据以上我们对视译能力负荷理论的重新阐释,视译与口译相比,其主要的差异就是视译的信息输入是视觉的,而口译的信息输入则是听觉的。另外,口译中,连续传译对信息的记录是通过笔记实现的,同声传译的信息存储完全依赖于大脑的短时记忆,但是除此之外的其他能力负荷是大体相同的。Moser(1991)认为,视译与口译有很多共同之处,如时间压力、预判、寻找义群结束信号、口头表达等。口译中需要的信息捕捉、拆分、重组和输出等能力,都可以在视译中得到有效地训练。
  要做好口译,就必须熟悉两种语言的语法结构的不同。英汉分属不同的语系,其基本语法结构、句子框架、语序的先后等均有较大的差异,这也正是口译的难点所在。视译的练习可以更多地让译员关注这样的差异,从而为进行真正的口译打下基础。有了视译的基础,译员可以更快地学会有效地断句技巧。所谓断句技巧,就是将文稿中的长句子按照语法和意义划分成若干个短句或词汇,在可能的范围内将其按照目的语的语法规则、表达习惯进行重新排序,以利于流畅、自然地以声音译出信息。
  除了在语言方面的直接训练外,视译在口译技巧方面给与译员的训练更是至关重要的。译员需要学会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注意力的高效分配,要学会在有时间压力的状况下,利用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图式理论帮助自己更快的接受信息,从而更及时、流利地输出目的语的翻译。
  3.视译与口译的难度比较
  一些专家认为,视译并不比口译简单,如Syysnummi(2003:9)就认为,因为理解和输出的过程相互交叠,译员需要高效地在几种模式间进行转换,从阅读到组织信息到语言输出。他认为,视译是几乎与同声传译同样复杂和困难的工作。Agriogoglio(2004)对比了6位专业译员在完成视译、同声传译和连续传译三种任务时的表现,研究结果显示,这些译员在完成不同任务时,面临的是不同的困难,使用的也是不同的策略。视译呈现出复杂的、独特的技术需求,这些对于译员的认知能力提出的要求并不低于同声传译和连续传译。
  但是,再回到我们对视译的能力负荷所做出的阐释,视译中,译员不需要掌握连续传译所需要的笔记技能或同声传译所需要的严苛的短期记忆能力,所以对于口译学习初、中级阶段的译员来说,视译可以为他们实现一种能力上的过渡。
  另外,我们知道,在视译过程中涉及了口头信息处理以及视觉信息处理两种形式。根据前面提到的Shaffer等人的研究,使用相似的反应机制给同时完成两个任务带来更大的困难,这正是口译的难处所在。而视译中译员接受信息和信息输出所使用的是不同的反应机制,这也是为什么视译相对口译来说,是较为简单的任务,而视译的训练可以从心理压力的应对、口译技巧的训练和“注意力的分配”等方面为口译的训练做好准备。
  当然,我们也承认,尽管视译缺乏同声传译和连续传译中的某些难度,但其自身的难度显而易见:比如,视译不能像同传一样,可以借助口语的超音质特征如音调、停顿、犹豫等来帮助理解。译员一边需要更多的时间花更大的气力来破译那些从句、复合句,一边要确保翻译流畅自如。不仅如此,由于词句停留在译员眼前,视译不时还受到源语的干扰。Brady(1989: 141-243)指出,视译比同传易受源语侵扰。Martin(1993: 398-405)对此持同一观点。他认为,“尽管快速理解和分析在翻译中大同小异,但要想视译不受源语的干扰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但我们必须指出,即便视译存在着其自身的特点,对视译的训练,也不会将口译的译员引上歧途,因为视译的训练毕竟能够在上述我们分析的诸方面帮助译员进行有效的训练,从而最终提高口译能力。
  通过对上述研究的总结,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充分的视译练习可以训练译员在理解源语信息时寻找的是意义,而不拘泥于原文的措辞。另外,视译训练同样能够训练译员的信息重组能力、流利的信息输出能力等。所以我们认定视译的技能是口译人员的专业技能的重要组成,所以应该将其纳入到口译的综合训练中。
  四、视译的教学
  视译包含多种任务,要求译员高度集中注意力、掌握具体技能以及精准度等。Syysnummi(2003:7)说,译员需要阅读源语的材料、理解信息、翻译、用目的语进行语言输出、对语言输出的监控等,而且所有这些任务几乎都是同时进行的。
  视译的一个特点就是即时性。迅速理解原文并即时再现表达,这要求译员自如的在书面和口头不同的语域转换。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至关重要,提高学生的意识、提供范本、回顾学习过程以及教师的指导,都是实现上述目标必不可少的因素。
  参考文献:
  [1]Allport, D. A., Antonis, B. and P. Reynolds: On the division of attention: A disproof of the single channel hypothesis[J].Quarterl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1972,(24).
  [2]Agrifoglio,M. Sight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J].Interpreting,John Benjamins,2004,6(1).
  [3]Angelelli, Claudia. The Role of Reading in Sight Translation[C].The ATA Chronicle May 1999. Alexandria, VA: A Publication of the American Translators Association,1999.
  [4]Brady,M. Case Studies in sight interpretation[C].In J. Dodds (Ed.), Aspects of English: Miscellaneous papers for English teachers and specialists. Udine: Campanotto,1989.
  [5]Broadbent, D. E. Perception and Communication. [M].London: Pergammon Press,1958.
  [6]Gile, Daniel. 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for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ing. [M] 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1995.
  [7]Hirst,Spelke, Reaves, Caharack and Neisser: Dividing attention without alternation of automaticity[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1980.
  [8]Jaffe, J., Feldstein, S. and L.A. Cassota: A stochastic model of speaker switching in natural dialogue[C] In K. Salzinger & S. Salzinger (Eds.). Research in Verbal Behavior and Some Neurological Implications. N.Y.:Academic Press,1967.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