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构建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构建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发布时间:2019-01-19 03:42:04 影响了:

   [摘要]教学质量是衡量高等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本文根据高等院校职业教育的特点,结合高职高专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现状,遵循实效性、可行性、动态性原则,提出构建多元的、系统的、可操作的高职高专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关键词]高职高专 教学质量 监控评价 机制
  
  教学质量是高等院校的生命线。教学质量的高低,决定着人才质量的高低,关系着高等院校的生存与发展。高等院校必须本着“全员管理”和“全程管理”的现代教育管理理念,努力保证学(校)院教育教学系统以最佳状态有序运行,取得最佳的办学效益和更高的办学质量。
  
  一、高职高专质量监控和评价的依据及其组织实施
  
  1.高职高专进行质量监控和评价的必要性
  教学质量是通过调查,研究影响教学质量的诸因素,有针对性地对解决影响教学质量的难点和关键,通过科学地设计和建立有效的质量监控体系和机制,完成教学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从而营造良好的教风与学风,达到最佳的教学性格。
  竞争的压力,引发了生存的危机。现在,硬件设施不再是学校吸引生源的关键因素,“以质量求生存”成为每个高职院校的必然选择。2005年,全国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达到711所,在校生117.7万人,加上独立设置的专科学校和普通高等院校设置的高职类二级学院在校生,共计480万,占普通高校在校生总数的54.4%。事实说明,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新的类型,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随着高职高专学校数量和招生数量的快速增长,相当多的学校教育资源严重匮乏,办学条件明显恶化,一些新成立的高职院校对自身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发展方向等一系列问题缺乏明确认识,教育质量得不到切实保障。因此,实现高职高专规模扩大与质量提升的有机统一,成为进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的根本目的。
  2.高职高专进行质量监控和评价的依据
  比较国际专业技能教育的质量监控惯例,一般都是遵从技能等级考核体系,通过职业技能认证考试进行监控的,较多地表现为一种贴靠教育体系的非学历教育。如澳大利亚的TAFE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就是靠获得行业和国家认可的技能证书来监控和评价学校的教育质量。我国的高职高专作为专业技能类教育,目前更多的是靠学历证书来监控,其监控和评价更多依靠政府的学历证书控制和校长的责任心,没有体现出高职高专的技能教育特性,不能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
  3.高职高专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的组织实施
  根据国外监控与评价经验,一般由教育主办方和投资方进行监管,遵循“谁出钱、谁负责”的原则,聘请专门评估机构定期评价,学校要对自己的教育对象负责。如德国职业教育投资的主体是雇主,则由雇主集团委托行业协会对职业教育质量进行监控与评价;澳大利亚TAFE是由政府投资的,其监控与评价则直接由政府通过技能等级认证来进行。目前,我国高职主要靠政府投资和学生学费举办和运转,学校主要向政府主管部门负责,还没有面向市场,很多方面未能真正满足学生的就业需要。因此,政府和学生作为高职院校投资主体,应充分发挥其共同监控的职责,形成学校外部评价和内部监控的有机统一。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1.“教学质量”
  一是认为教学质量是指教育所提供的成果或结果(即学生所获取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满足教育目标系统所规定标准的程度;二是认为教学质量是指学生获取的知识、技能及价值观与人类和环境的条件及需要相关的程度。同时,教学质量又常常与教学效能(teaching?effectiveness)相联系。“一个高效能的学校是指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起了显著的作用而不依赖于学生的文化背景及社区环境的学校,即学校通过其教学实践、常规组织和管理等而增加学生的读写能力、学术能力和社会技能”。
  笔者认为,教学质量是指教学过程中,在一定的时间和条件下,学生的发展变化达到某一标准的程度以及不同的公众对这种发展变化的满意度。教学质量是个集合指标,其质量要素主要按照――课程、教学过程、教学组织、考试、教学研究五方面。
  2.“教学质量监控”
  就是有目的地对教学质量系统进行评价、监督和施加作用,使教学质量达到预期目的的过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主要由教学质量和监控两部分组成,其中教学质量由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学习质量以及由教与学质量进而形成的课程质量、专业质量、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等组成;监控部分则由评价、反馈、纠偏与激励等组成。总之,教学质量监控是一个包括与高校教学所有活动有关的多层面概念,从办学指导思想确定、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基础设施、学术环境与校园文化建设,到管理水平、服务质量、教学经费使用等各方面,都在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的范畴。
  3.“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是相辅相成、互相作用的管理机制,通过该评价体系,科学地设计和建立有效的质量监控体系和机制,完成教学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和评价,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具有明显的过程性、层次性和反馈控制性的特点。
  4.“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的目的
  通过加强教学质量监控评价系统的建设,达到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帮助和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效果进行评估,促进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完善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机制。
  
  三、目前高职高专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质量监控和评价观念落后
  (1)对评价工作重视不够,只求其有,不求其质。很多院校只进行常规性的教学评价工作,评价过程欠规范,对评价数据缺乏科学的处理,评价方式单一,各院校的可比性不高。同时,学校也缺乏系统的评价组织和科学的分析和处理信息的手段,监控和评价不能真正发挥作用。
  (2)评价多,监控少,缺乏监控意识。目前,各院校都有相应的评价手段,但缺少有效的监控措施。监控是评价的基础,由于缺乏相应的监控制度和体系,往往导致收集评价信息的难度加大,分析和处理信息的周期变长,造成评价工作的被动、间断和烦琐,难以形成制度化、经常化的评价体系。
  (3)盲目套用基础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评价模式,缺乏针对高职高专特点的监控和评价。如上级主管部门对高职专业办学资质的评价,指标体系面面俱到,但专业内涵不够突出,不能体现出高职特色。
  2.缺乏系统的监控和评价机制
  (1)评价和监控的关系尚未理顺。主要表现在评价程序上以单一部门评价为主,教务处、督导组各行其是,不能形成整体评价系统;同时,评价中的主客体关系不顺,尤其是对教师的评价,往往忽视了教师的主体地位,导致教师积极性不高,不能充分发挥监控与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2)教学监控和质量评价的操作和管理尚未形成规范和制度。主要表现在评价随意性大,主观性强,人为因素过多,定量分析不足,定性结论过多,往往以一两节课来评价一位教师,存在偶然性和片面性。
  (3)缺乏专业化的、健全的组织机构,以及科学可行的,有自身特色的质量监控与评价指标体系,学院各个部门没有发挥出质量监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教研室、后勤管理、各分部、各中心、各任课教师对教学质量监控的认识不足,当发现质量危机时,不能及时预警,做到信息上下通达。
  (4)缺少对监控和评价的客观评价。主要表现在缺乏对监控和评价的目的检验和效果反馈,对学年初制定的评价指标的达成状况缺少监控与测评,没有形成严密的监控体系。
  3.监控和评价的目的不清,功能不全
  一般来讲,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主要应满足四个目的:一是为了改进和发展正在进行中的活动或方案,即形成性功能;二是为了用来选择、证明或说明一些问题,即总结性功能;三是为了激励和提高认识,即心理功能;四是为了行使上级对下级的监督和评价权利,即管理功能。目前,我国高职高专的监控和评价,更多的是管理功能和总结性功能。如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评价,多为进行管理的需要,而学校内部进行的监控和评价,也多是为了评聘、管理和选择的目的。监控和评价所应具备的改进和激励等重要功能并没有得以充分发挥。
  4.监控和评价的范围不广
  目前的高职高专质量监控和评价,从外部来讲,主要局限于办学条件和设施等方面;从内部来讲,主要局限于教师的教学效果评价,一般采用学生评教和少量的听课及学生成绩检查等方式进行。而对影响教学质量的众多相关因素及其作用方式都较少关注,导致评价范围不够深入和全面。
  
  四、构建科学有效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
  
  (一)理清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的“基本内容”和“重点环节”
  1.教学质量监控的基本内容
  教学质量监控的基本内容着眼于全程监控。所谓“全程监控”是指通过对学生从进校到离校期间的教学活动进行全程监管与控制,以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从学生进校――培养过程――毕业就业(输入――过程――输出)三个方面来进行监测。
  2.教学质量监控的重点环节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内在规律,遵循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特点,在分析研究教学过程重点环节及应达到的质量要求的基础上,对质量监控体系实施中的若干重点环节实施监控:
  (1)专业建设。专业建设关系到学院教学改革与发展,关系到学院重点投入和优势与特色建设。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其一,专业设置应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并以行业、企业人才需求为依托,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专业教学计划与人才培养目标必须一致,并以人才市场需求变化为依据,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和培养方案。
  其二,专业师资队伍和实验设备、实训基地建设,要达到专业规格培养要求的相应指标。其中师资是专业建设的主体内容,包括专任教师数量、职称、教学和科研水平。在实训实习基地,应聘有富于实践经验的技术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毕业设计或实习指导教师。
  其三,课程设置要反映本专业发展需求,以充分体现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目标,注重学生实际操作与运用技能的培养。课程构建方案要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实际出发,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适时加以调整组合;大胆探索适合高职教育的课程模式,努力建设精品课程、特色课程;教材优选率高(优先选用统编、新版的获奖教材和一定数量且水平较高的自编教材)。
  其四,专业考核的社会和学生满意度较高;如1/3以上用人单位不需要某一专业,或上级主管部门进行系统测评主要指标偏低,则应加以整顿直至停办某一专业。
  其五,学院必须大力投入的省级及以上的重点专业或试点专业,其教学、科研等学科建设工作应在规定期限内取得一定成果。否则将接受重新调整,使其与学院的总体发展和布局相适应。
  (2)课程教学。课程教学是教学质量的核心。⑤课程教学工作主要环节由预习、课堂授课、辅导答疑、作业批改和考试考查等部分组成(实验教学可分为准备阶段、活动阶段和总结阶段)。课程教学过程必须根据教务处有关规范,按照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和进度计划妥善安排;考试考查要遵守学院《考试工作管理办法》,做好命题管理、试卷评阅、试卷分析等项工作。任课教师除应认真执行教学规范外,在课程教学的设计和实施中,要注重和落实学生综合素质、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研究与运用,教书育人、教学相长。教学质量监控机构将依据教学管理部门有关规定和课程教学有关目标要求,检查评价任课教师的上述工作质量。
  (3)实践教学。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实践教学在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教学质量监控机构应根据有关规定对职能部门就以下要求强化监测:
  第一,建立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的实践教学体系,以满足人才培养对职业能力标准的要求,并能根据技术发展的实际予以更新。
  第二,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的比重一般不低于教学总时数的40%。
  第三,各专业必修实践实训课开出率达到100%,由符合要求的指导教师上课。
  第四,加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根据需要建有较为稳定并符合教学条件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第五,校内各专业实验室、机房、运动场馆和设施应有符合相关标准的利用率。
  (4)学生素质。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直接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学生的道德修养水平、学习能力、职业能力和身心健康等个体全面发展的水平。
  (二)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测标准
  1.常规的关于新生基本素质的建档与研究的工作程序。
  2.建有较为完整的有关“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档案。
  3.建立和实施“教师、管理人员评学”的机制,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能力和效果进行评估。
  4.学生在校期间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考试累积通过率达到一定的标准,职业证书考取率、校级以上(不含校级)科技文化成果获取率等,有一定的数量。
  5.毕业生当年就业率(包括签约率、应聘率、自主创业率、升学或出国深造率等)达到较高水平。
  6.建立健全新生与毕业生素质比较、进行系统分析的科学研究方法。
  7.定期进行毕业生跟踪调查,对其就业能力(称职率、优秀率等)作统计和分析工作。
  (三)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运行保障系统
  
  为保证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正常运行,从机构设置、人员分工到监控信息的处理方式,都能达到监控活动管理要求,以体现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保障系统的功能。
  1.教学质量监控组织系统
  (1)教学质量监控领导小组。学院应当成立专门领导小组,由院党政领导和有关人员组成。院长对教学质量负有全面责任,担任组长。领导小组为质量监控指挥、协调机构,总体把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运行工作。
  (2)教学质量监控办公室。院教学质量监控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处理日常工作。主要任务是对教学质量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处理工作,并定期将信息处理材料报送领导小组和各职能部门;发现突出的教学质量问题,可经教学质量监控领导小组下发整改通知书,责成有关部门负责解决。
  (3)系部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小组。本着两级管理的原则,各处、系(部)等管理部门建立相应机制,质量监控工作小组由处、系(部)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遵循全面、全程、全员管理的原则,履行本部门教学质量管理职责,协助教学质量监控办公室完成教学质量信息的采集和处理等工作。
  (4)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建立督导信息员队伍和督导信息员例会制度。
  2.教学质量监控制度系统
  (1)制定教学质量手册。(2)制定教学质量程序文件。(3)制定教学质量工作文件。(4)制定图表、记录鉴定与教学质量记录。
  3.教学质量监控信息系统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信息管理中心是教学质量监控办公室,教学质量监控办公室的工作性质是:保证教学信息收集的全面、分析的准确和反馈的及时。教学质量监控办公室根据《教学质量监控信息收集和处理办法》开展信息管理工作。
  (1)多渠道收集教学信息。(2)采取科学统计法分析质量信息。�(3)及
  时反馈教学质量信息。(4)分类处理教学质量信息。
  4.教学质量监控评价系统
  (1)教师教学评价。由教师教学工作量、教学质量和教学研究成果三部分构成。以课堂教学评价为主,方式为:学生评教,同行评教,专家评教(具体按我院既定办法操作);对任课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效果等进行量化评价。另视需要通过问卷调查、目标性听课等方式可作定性处理,从而确定质量;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以教学督导的监测评价为主。
  (2)学生学习评价。建立学生学科成绩综合评价制度,由任课教师和辅导员(带队干部)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和“学习能力和效果”,结合其本学科学习考核成绩进行综合评价;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以学生处和系部的监测评价为主。
  (3)教学管理评价。教学管理评价是对学院各级教育教学管理机构进行的质量评价,除监测各部门教学管理工作的效能外,还注重对监测对象的专业建设创新发展、实践教学管理开拓能力、学生技能培养教学实绩等方面进行评价;各级管理机构的教学管理质量,由质量监控机构根据对各监测点的监测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5.教学质量监控处理系统
  实施教学质量监控的目的,在于及时发现并有效地解决问题。当发现某一教育教学环节的质量不能达标,即接近或达到警戒线时,教学质量监控办公室即予以警示,以期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及时采取防范措施或解决业已存在的问题。预警尤其以质量监控重点环节为要。预警之后不能进行调整改进的,要批评教育,督促改进,以维护学院的整体利益。
  
  参考文献:
  [1]吴根洲.关于构建高等教育基本原则体系的思考[J].江苏高教,2005,(3).
  [2]王文良.高等职业教育监控体系的构建[J].中国农业教育,2006,(4).
  [3]蔡焱斌.论公安专科教育实践体系的构建[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
  [4]刘焱,罗学科.高等教育大众化体系进程中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探索[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3,(1).
  [5]俞可.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进程初探[J].复旦教育论坛,2007,(2).
  [6]刘志军.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探讨[J].中国教育学刊,2000,(2).
  [7]朱汉,张国梁,武春友.高等学校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8]陈孝彬.教育管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9]周济.第三次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2005.
  [10]安心.高等学校质量保证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0.
  [11]房剑森.高等教育发展的理论与中国的实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