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教师保持心态 教师更要保持和谐心态等
 

教师保持心态 教师更要保持和谐心态等

发布时间:2019-01-23 04:02:45 影响了:

  温家宝总理在看望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时,季老说:“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社会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内心和谐是根本。”温总理也十分赞赏这一观点,他说:“人内心和谐,就是主观与客观、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都要和谐。”
  温总理与季老的这席对话,为实现自我心态的和谐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同时诠释了保持和谐心态的着力点,对我们教师来说有着更加现实的意义。教师要提升全新的教育职业“幸福指数”,就必须调整好职业心态,保持内心的和谐。
  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义不容辞肩负着一份社会责任与道德义务,尤其是教师作为社会文明和文化的传承者,更有倡导建设和谐教育、和谐校园的义务。
  构建和谐、民主的活力校园,要求每个教师做到自我和谐,保持和谐的职业心态,处理好师生关系、同事关系、家校关系、上下级关系。校园每位成员都和谐相处、关系融洽,则幸福指数自然会升高。
  教师的自我和谐,才是教育和谐的坚实基石。自我和谐、心态和谐,是一种教育职业的自律态度。自我和谐主要取决我们内心的和谐心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读,和谐心态是指主观追求与客观现实之间比较顺和的心理状态。
  “心平则气和,气和则神安。”只有保持心态和谐,才能理性处理期望所欲与利益所得的博弈关系,坚守教师的职业道德和社会义务,合理定位自己的价值观,正确对待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勇于接受挫折,乐于迎接挑战。
  心态和谐是一种专业能力,更是一种人生境界,通常表现为一种发现职业快乐的敏感,一种追求事业成就的执著。我们要永葆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职业心态,少一些抱怨,多一些理性,适时进行心理的自我调节,认真学习新课程教育理论,好好保持自己的健康身心,在社会责任、职业道德和民族希望的坐标上定位教师自己的事业追求,正确看待曾经的付出与得失。
  作为一名优秀教师,只有做到自我和谐,拥有和谐的教育职业心态,才能扎根于崇高的教育事业,不为世间的功利和浮躁所扰,从辛苦的教育工作中享受奉献社会、奉献教育的无比快乐,收获更多“和谐阳光”的幸福和满足。(作者单位:湖北省石首市文峰实验中学)
  
  从李白逃学所想到的
  □刘晓军
  
  年少的李白曾经不爱学习,偏偏热爱大自然,向往云中逸鹤般的潇洒生活,便想方设法地逃避学习。无巧不成书,逃学的李白偏偏遇到了一个老婆婆:“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言,遂卒业。”老婆婆拿“磨铁杵欲作针”来说事,结果天资过人的李白如醍醐灌顶,从此一心只读圣贤书,乃至成年后“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名动天下。
  没有谁去想过这件事的真实性,但我宁愿把这位老婆婆看成是一位极其睿智的教育家。想来李白逃学实在已经有点不像话了,他父亲李客又拿他没办法。这件事被乡邻老婆婆知道了,便想出这样一个办法来教育李白。老婆婆的教育行为可谓高明,没有空洞的说教,只是一个小小的举动,最终成就了“斗酒诗百篇”的绝代诗仙。这种教育艺术与我们所推崇的苏格拉底、柏拉图等西方教育大家完全可以一决高下。
  李白为什么要逃学呢?是他不爱学习吗?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看得出他是一个恃才傲物的人,显然也是一个不太安分的人。用我们现在的话说,个性很张扬,是个另类。说得难听一点,仅凭逃学这一罪状,完全可以判定他是个问题儿童,这样的问题儿童逃学实在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人是社会的人,人的社会性行为都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问题儿童李白的问题本来就是社会的问题,他的逃学其实就是他所在的社会或者那个时代的教育所造成的,他只是通过逃学表明其对教育的不满和反抗。
  问题儿童李白在成年之后除了诗写得好之外,似乎也是个问题青年,甚至到了壮年也没有什么改变。他骨子里那种无视封建秩序的叛逆精神,注定了他坎坷不平、颇不得志的一生,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代诗仙,成为站在唐诗这座文学高峰之巅的领军人物。李白是幸运的。但我不知道,如果李白不爱逃学,骨子里没有张扬的个性品质与高贵的自由精神,他能成为李白吗?我更不知道,又有多少没有逃学的张白、王白被淹没在那条千年历史长河中?
  在李白之后的千余年,依然有不少像“小李白”一样的问题儿童,他们厌倦学习,甚至也像李白当年那样经常游离于课堂与学校之外,成了我们的教育发展中不得不面临的伤痛。这究竟是谁的错?到底该如何医治这伤痛?不知道李白以及那位老媪能否给我们答案?(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掘港双语小学)
  □本栏责任编辑 曾宪瑛
  E-mail:jxjyzxy@163.com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