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初中语文命题新思维_初中语文命题研究
 

初中语文命题新思维_初中语文命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9-01-24 03:50:46 影响了:

  初中语文命题该如何更好地体现课标要求,做到对课程目标全方位、多层次地关注,对此,笔者根据近几年中考语文命题的特点和自己的命题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链接生活,让命题焕发时代的气息
  
  命题要让学生养成关注生活、融入生活的良好习惯,把对语文知识的检测放置在丰富现实的生活情境中,真正使语文命题焕发出浓郁的时代气息。命题设计可充分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如食品安全问题(苏丹红事件、劣质奶粉事件)、海啸、学生厌学、创建和谐校园等。语文源于生活,语文命题要促进学生发展,命题素材就应该与学生的现实世界接轨。
  
  (二)人文关怀,为命题注入和谐的旋律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命题要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这就要求命题者把学生放在平等的地位,在考试内容的选择、题目的设计、作答要求以及试卷形式等方面多作一些人性化的探索,使试卷透露出浓浓的人文关怀,为命题注入和谐的旋律。
  
  1、命题内容选择。命题所考查的内容要注入人文性。如“你读过哪些中外名著?请写出作品名、作家名,并用简洁的语言写出其中一个你熟悉的故事。”这样命题,不但考查了文化常识,而且能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热情,从而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又强化了文化熏陶。又如作文命题要“让考生人人有话可说”,要引导学生去关注社会生活,关注社会热点,关注人类发展,把握时代脉搏,加深情感体验和理性思考;表达上要“不限文体”,给考生以自由选择、扬长避短、驰骋才思、张扬个性的广阔天地。
  2、题目的设计与作答。命题者可适当设计一些让学生选择作答的试题,如作文题的二选一,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从而有利于他们水平的发挥。对于具体试题的作答,也可以给学生选择的余地。如“你最欣赏的是哪一点?请从构思、意境、语言等方面选择一点作简要分析。”“请选出文中你最喜欢的一句话,并简要说明原因。”等等,这些命题都体现出对学生个性的尊重,从而使试卷迈向人性化。
  
  3、试卷的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形式上注重人文性重视学生情感因素,无形地为内容注入新鲜的“血液”。如在卷首设计“温馨提示”;在卷中设计“嘿,加油!”“舒一口气,再接再厉!”等温馨话语;对于题干措辞,尽量考虑在表述明确的基础上增强亲和力,如用“请……”“能不能……”等较温和的话语。这样,可以消除考生紧张和恐惧的心理,使考生在智力与非智力因素都得以调动的情况下,能力得到更好的发挥。
  
  (三)联系实践,使命题突显运用的规律
  
  新课标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命题要促进学生发展,就应该注重现实应用,寻求语文知识与现实问题的本质联系。对这类试题的考查,主要有两大类:
  
  1、专题性的命题。命题内容要选择社会上的热门话题,公众关注的焦点。如“让世界了解北京,让北京走向世界。2008年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假如你是大赛服务工作的志愿者,你认为最具北京特色、最引以为荣的旅游资源是什么?请自选一个角度简要地向前来的中外游客进行介绍。”这是一道实践应用型题目,联系当地生活实际,既能考查学生的观察、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又能激发热爱祖国的感情。
  
  2、全面性的命题。其特点是综合性强,信量密集;既有宏观信息引导,又有微观信息呈现。如:“以《到民间采风去》为总主题,分三个小专题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①走进家乡名胜古迹;②介绍家乡特产;⑧探寻家乡节日风俗。”这道综合社会实践活动的试题,可以提高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的能力,大大加强了语文与生活实践的紧密联系,真正做到了活学活用语文。
  
  (四)巧妙整合,令命题展示学科的魅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其中强调了学科的综合运用。因此,命题时要注重内容的整合,让命题展示学科的魅力,这可从四方面进行:
  
  1、学科内的整合。如“语言运用”可以不单独没题,把它整合到阅读、写作中去考查,这既简化试卷的结构,又体现了语文的综合性。也可以将两三篇课文联系起来出题。如“五柳先生和醉翁同是饮酒,其用意有什么不同?”一道题目,联系两篇课文、两位作家、两种心境,突现出试题的综合效果。
  
  2、课内外的整合。将课本知识与课外实际联系起来命题,培养学生迁移、联想的能力。如“对于把书读到像孔乙己这样与社会格格不入、迂腐僵化近乎废物的读书人,你可能会有许多感想。请结合孔乙己的遭遇和结局,就‘读书与生存’这个问题扼要地谈谈你的看法。”该题就由课内语段勾连起课外感悟,考生既要熟悉孔乙己遭遇、结局,又要剖析出人物悲剧产生的根源,更要思考“读书与生存”的关系。应该说,该题从题型上看是课内外的勾连,侧重考查了学生的整合能力。
  
  3、学科间的整合。命题不局限于语文本身,而要做到不同学科、不同领域间的渗透。如“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请从地理学角度,说明为什么‘人间四月芳菲尽’,而‘山寺桃花始盛开’?”这道题就突出了语文学科与地理学科间的渗透。
  
  4、能力间的整合。如“请发挥自己的想像,为自己设计一套住得舒服、有新鲜感、富有个性化’的未来住宅。(要求用图设计住宅,对住宅的主要设施配上文字提示)”这道题一改往日要求学生用文字表述的陈规,提出“用图设计、配上文字提示”的要求,这不仅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考查学生空间想像能力和几何绘图能力。
  
  (五)大胆开放,促进命题的多元化
  
  现代教育的开放性、多元性、主体性和创造性,决定了考试命题的倾向性。它鼓励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多角度、开放性地思考问题,呈现出丰富、灵活、多元、发散的特点。命题多元开放要突出三个方面:
  
  1、内容的开放。试题内容应多姿多彩,无论是生活现象,还是科学前沿,都可以成为命题的内容。如“……关于恐龙消失的原因,人们有许多猜测。一种猜测是:宇宙行星撞击了地球,顿时天崩地裂,仅尘埃遮住太阳就长达三个月,恐龙因此灭绝:一种猜测是……另一种猜测是……这些猜测说法不一,人们至今还没有能解开这个谜。要求:请你任选一种猜测,并据此展开想像和联想,将陆地上或沼泽附近的大大小小、老老少少的恐龙灭绝时的情景写成200字的短文”。此类命题,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感受,体现阅读的个性化和多元化的理解。
  
  2、题型的开放。命题的题型不能泥古呆滞,要不断变化、翻新。如:可以设计积累型、仿写型、类推型、摘抄型、概括型、评析型、渗透型、感悟型、补充型、创造型、献策型、联想想像型、写读书笔记等,其中考查写读书笔记就是题型开放的典范。题型的开放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也对其应试技巧提出了新的要求。
  
  3、答案的开放。不拘泥于答案的惟一性,学生能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即可。如“本文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请写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两点,并作具体分析。”“认真阅读上文,你读懂了什么?请以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评卷不设标准答案,考生可以写自己最想表达的内容,从而有了一个自由挥洒的空间。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