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材美工巧 材美工巧认识
 

材美工巧 材美工巧认识

发布时间:2019-01-24 04:01:41 影响了:

  内容摘要:从以手工制作为基础的传统工艺到以机械生产为基础的现代设计,材料科技与加工工艺的快速发展提高了设计造物活动的自由度,同时也为如何科学地选材、用材提出了新的命题。虽然“天时地气”早已不再是制作良器的决定性因素,但《考工记》中“材美工巧”所倡导的科学合理的选材、用材的造物思想对现代设计依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材美 工巧 造物思想 启示
  
  造物活动是由人类的需求与目的、材料的工艺与结构、技术的原理组合、造型的审美形式等重要因素构成的一个完整的系统,材料与工艺是造物活动得以实现的重要因素与基础。在日趋复杂化的现代设计中,如何科学地选材、用材,怎样使二者和谐统一,进而制造出令人满意的良器,则是设计者永恒不变的追求。对于此,我们可以参照《考工记》的观点:“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材美工巧,然而不良,则不时,不得地气也。”意思是:只有将天时、地气、材美、工巧四个条件紧密配合起来,所制作出来的器物方称得上是精良。后一句则强调了在天、地、材、工四者中,天时、地气的决定作用。这句话揭示了中国古代一个重要的造物原则和价值标准。
  所谓“天时”指天有时令、节气和阴阳寒暑的变化,所以“取六材必以其时”。所谓“地气”指不同地区有气候、方位和土脉刚柔的区别,所以有“南橘北枳”之变。所谓“材美”是说物质材料要求美好,是肯定人对材料质地品性的选择性,要求工匠根据实际需要去主动地体认材料的各种属性。所谓“工巧”,则是在“材美”的基础上施以精巧的加工工艺。在2500多年前,古人就注意到“天时”“地气”这些客观的自然因素对造物活动的影响,注意到造物活动应该与自然规律相适应、相协调,同时也体现了早期的造物活动对自然较强的依赖性。“材美”“工巧”更多的是强调造物活动中人的主观能动性。现代工艺的进步早已突破了“天时地气”的局限圈囿,“材美工巧”的造物思想反而在材料科技的快速发展、制造工艺的日新月异的现代设计中凸显得愈发重要。
  设计是“根据事先对物品的材料选择,经过制作加工到产品完成并得到使用的全过程而进行的设想行为”①。所谓“好设计”是指那些能够把传统手工艺、自然材料和现代用途结合得很好的设计。②在现代设计行为中,材料的叙事功能是通过材料的形状、形态、肌理及其特性加以传递的。比如,每一种木材都有其特有的一系列物理的和工艺方面的特性,如吸湿性、易腐性、柔软性、脆弱性、纹理结构特征。所有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些木制品所产生的触摸感、强度和外观。因此,当我们决定对某种材料进行加工之前,不仅要从材料本身的角度考虑其工艺的特性,还必须从使用者和环境的角度考虑到材料与人机界面的特殊关系,考虑其工艺与周围环境的有机联系等问题,真正选择与器物设计、与材料适合的工艺。
  材料不同的内部结构决定着材料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如木材内部的纤维素与木质素结构决定着它的吸湿性和抗变形性,塑料的分子结构决定着它的耐磨性和绝缘性。而材料的特性又决定了一定的工艺加工方法和艺术造型特征。如木材的锯、刨、凿、烤、钉、榫接工艺等,塑料的挤、压、延、吹、喷射、发泡等一系列与之相应的工艺技术,都建立在不同材料自然属性的基础上。
  工艺与材料相辅相成,与造物活动更是息息相关。材料是工艺的材料,工艺是处置利用材料的工艺,而器物则是材料与工艺共同作用的结果,是造物活动的实现目标。丰厚的物质材料是“材美”的凭借,先进的技术工艺为“工巧”提供支撑。在造物活动中,首先要求“材美”,即根据实际需要去主动地体认材料的各种属性,进而选择恰当的材料。只有主动地了解材料,才能因势利导地发挥材料的“材性”,即用材料的工艺技术所创造的“型性、构性、工艺性”来弥补“材性”的不足,这是“工巧”的基础,也正是人类主动适应自然的表现,体现了设计的作用。
  “型性”是指材料与工艺对器物造型的限制。在造物活动中,一般会以材料容易加工出的造型来弥补材料自然属性的不足。比如,采用塑料制作矿泉水或果汁的包装瓶,特意在瓶身上设计一圈凹槽的造型,有效增加了塑料瓶的抗压能力。
  “构性”是器物结构对受力的抵抗形式与能力。在造物活动中,通常会采用某种稳定的结构来弥补材料机械性能的不足。比如,瓦楞纸就是以特殊的内部结构有效增强了纸的抗压强度,而中国传统木器中的榫卯结构则是最典型的事例。针对不同的结构需求制作相适应的榫卯结构形式,使木制品适应冷热干湿的变化,以“构性”弥补木材“材性”的不足,从而达到坚实牢固的目的。
  “工艺性”是指材料工艺的特点、条件、限制、禁忌等。在造物活动中,是指以合理的工艺弥补材料的加工性能、化学性能、机械性能等的局限。比如,将普通退火玻璃加热后快速冷却加工成钢化玻璃,从而有效弥补了普通玻璃易碎、抗冲击力低的材料缺陷。木材因其吸湿性而极易变形和虫蛀,所以传统木器在制作之前都会采用特殊工艺给木材去性,这也是现在传世的许多红木家具历时百年却不走样的原因。
  设计是探寻、革新的过程。研究设计是求证设计的产生、发展的历史进程,我们今天研究设计的目的不仅仅是了解设计本身,更是为了知道设计的缘由何在。从以手工制作为基础的传统工艺到以机械生产为基础的现代设计,虽然“天时地气”早已不再是制作良器的决定性因素,但“材美工巧”所倡导的科学合理的选材、用材的思想理念,在现代设计中依然闪耀着璀璨的智慧光芒。传统的内容不会消亡,它总是以新的形式再次出现。我们应该结合时代特征,体悟中国传统造物文化的精髓,领悟其与现代设计相通的造物思想特质,创造属于本民族的现代设计文化。
  
  注释:
  
  ①大智浩,左口七郎.设计概论[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9.
  ②王受之.白夜北欧[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6:15.
  
  参考文献:
  [1]张道一.《考工记》注译[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2]郑建启,刘杰成.设计材料工艺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张道一.设计大讲堂:设计在谋[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4]诸葛铠.设计大讲堂:裂变中的传承[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5]杭间.设计道――中国设计的基本问题[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系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轩蕾)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