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课堂教学的入境艺术] 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大全
 

[课堂教学的入境艺术] 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大全

发布时间:2019-01-24 04:08:40 影响了:

   罗彻斯特大学的教授爱德华・德赛认为,只有当人们认为某一任务本身是值得从事并且觉得颇有乐趣的时候,他们才真正把它视为己任。从心理学角度看,学生的学习是否具有积极性,是否积极主动,是否高质高效,与学习兴趣有着非常直接而重要的关系。学生对某门知识、某个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摒弃杂念,纯净思维,专心致志,就会对其倾注极大的精力和热情,如饥似渴地学习钻研,学习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怎样才能使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自觉主动地学习呢?我认为,教师可以千方百计地创设愉快开放的教学情境,营造和谐融洽的人文氛围,迅速集中学生注意力,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让学生入情入境,从而激活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一、美读入境
  
   美读适合优美的诗歌、散文的品读教学。所谓“三分诗,七分读”。美读是人的视听感官、言语机能和心理机制和谐参与并积极作用的情感活动。美读是通过鉴赏、品悟,将静态文字转化为颇具韵味的音响的动态创作过程。美读是声音的艺术,更是情感的艺术,它能引起心心相印的情感共鸣和心灵震颤,是创设情境的极好诱因。
   教师美读示范,“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叶圣陶语)。读得声情并茂,绘声绘色,读得让学生觉得“真好听”,“课文真有意思”;读得让学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这样一下子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能让学生进入一种亢奋的求知境界。于漪老师说:“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
   韩军老师在教学《登高》时,先讲述杜甫飘泊孤独、穷困潦倒的艰难身世,接着在《二泉映月》的音乐中满怀深情地朗诵《登高》。韩老师用鲜活的语言、动情的语调、感人的表情、恰切的动作,营造出一种凄楚悲凉、哀伤痛苦的意境,刻画了―个站在高天下、急风中,面对清渚、白沙、孤鸟,怀念家乡,思念亲人,牵挂祖国的诗人形象。很快地,课堂气氛变得凝重起来,有好几个学生甚至“红着脸,噙着眼泪”。韩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诵,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受到了感染,不知不觉地进入到一种意境,走进了作品,走近了诗人。
  
   二、讲解入境
  
   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不仅应是善于启发诱导的节目主持人,还应是善于煽情、富于表演的演员,他可以通过自身良好的艺术才能和独特的个性魅力对教材文本进行独到的艺术加工和创造处理,忘我地融入角色,创设一种自然和谐的艺术氛围,再现作品的形象、情感和人文美,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的艺术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受到艺术的感染和熏陶,在艺术的殿堂里含英咀华,探幽揽胜。
   特级教师高润华老师在讲解朱自清《背影》“父亲为儿子买橘子”一节时,讲着讲着就不由自主地用右手攀住黑板上沿,做出一个“父亲”爬攀月台时非常吃力、异常困难的动作,将一个活生生的“大”写的“父亲”鲜活地定格在学生们面前,不用再多的讲解,学生就被“父亲”拳拳爱子之情深深打动,不禁热泪盈眶了。
   教师忘情投入的讲解、表演,是激情的喷涌,是内在潜能的渲泄,是灵感的迸发,必然会与同样身心入境的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碰撞,实现认知与情感自然融合。
  
   三、媒体入境
  
   这就是通过多媒体的介入,将与教材有关的内容以立体的声、色、态的形式形象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有效地作用于学生的视听感官,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理性的探索的心理期待,从而进入悟美求真的境界。
   我在讲授柯岩的《周总理,你在哪里》时,借助多媒体,播放经过剪辑的有关周总理的生平事迹和当年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实况录像。一幅幅动人心肠的画面,配上一句句深情庄重的讲解,面对没有遗产,没有子女,没有坟墓,把仅有的骨灰也洒向祖国的江河大地,心中惟有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好总理,一个有良知的人,怎不热泪滚滚,思绪万千?面对“十里长街送总理,万千悲声哭忠魂”,“山河同悲恸,举国共缅怀”的动人场面,怎不叫人热泪纵横,肝肠寸断?
   感受这形象生动的画面,倾听着一声声“周―总―理――”的深情呼唤,学生很快就进入了由衷敬爱、深情怀念和热情歌颂的情感境界,立刻与诗歌碰撞出强烈的共鸣。
  
   四、活动入境
  
   语文教学,可以根据教材文本的特点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如说话活动、背诵活动、读书活动、表演活动、辩论活动、竞赛活动等。这样,既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又能使学生有一种新鲜感,从而激活学生强烈的表现欲望,顺畅地进入充分表达个性,舒展灵性,抒发情感的情境之中。
   魏书生老师在―次说话活动中问学生:“你们想不想说点什么?”“想。”学生小声说。教师笑问:“想说什么呢?”“我想成功。”“我想踢球。”“我想瞌睡。”“我想……”“我想……”教师频频颔首,趁势启发道:“同学们都说得很好,那么,我们来―次竞赛,每个同学以你喊出的话为题,或抒情议论,或描写说理,或状物绘景,轮流演讲,好不好?”“好!”同学们热情高涨,跃跃欲试,那架式真有“愿为伯乐跑千里”的劲头。结果,学生们都能出口成章,言之成理。实践证明,这种集参与、品评、鉴赏于一体的说话活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它解除了禁锢,激发了热情,调和了情趣,疏通了灵性,使学生身心入境,收获颇丰。
  
   五、导入入境
  
   选用与教材有关的轶闻、趣事、名人掌故等,导入新课,让学生在愉快融洽的氛围中不知不觉进入课文。
   有位老师在教授《简笔与繁笔》时,一上课,就来了这么―段导语:清朝文学家蒲松龄不仅是一位了不起的小说家,还懂得医学,求他写诗、作文、看病的人络绎不绝。一天,一位胖秀才竟拿出《清明》诗让他医治,蒲松龄知道他有意刁难自己,思索片刻后说,这诗得了肥胖症,要用泄药减肥。你想,“清明”本来就是时节,“行人”自然在路上,“何处有”本来就是问,何必再用“借问”,问路又何必究其身份呢?所以,这“时节”、“路上”、“借问”、“牧童”都是肥出来的,经我医治便成了“清明雨纷纷,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胖秀才觉得没有难住他,又拿出《四喜》诗(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让他医治,蒲松龄反复推敲后,说这首诗患的是“枯瘦病”,要用补药。你想,“久旱”是三月,半年,还是一年?“他乡”多远?千里万里?“洞房花烛”乃常人皆有,何谓大喜?“金榜题名”,这荣誉应所得,亦非大喜。经医治后就成了“十年久旱逢甘雨,千里他乡遇故知。和尚洞房花烛夜,文盲金榜题名时。”胖秀才无言以对,只好灰溜溜走了。故事刚讲完,教室就掌声齐鸣了,课堂气氛非常热烈,教师很自然地将学生带入了《简笔与繁笔》的学习境界。
  
   六、音乐入境
  
   音乐是愉悦身心、启人心智的听觉语言艺术,将这种听觉语言艺术引入语言品味的语文课堂,能使学生产生一种轻松愉快、鲜活清新的感觉,并迅速进入新课学习的心理状态。
   一位教师在讲授《故乡》时,开课就播放费翔演唱的《故乡的云》:“那故乡的风,那故乡的云,为我抚平创伤……归来吧,归来吧,浪迹天涯的游子。”荡气回肠的旋律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到一个新鲜而亲切的情境中,随之老师顺势讲道:“故乡,是多么魂牵梦萦的地方,自古以来,多少文人墨客用他们的笔、他们的情,演绎着、诠释着他们心中的故乡情结。贺知章说:‘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李益说:‘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武元衡说:‘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余光中说:‘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鲁迅18岁离开故乡,外出求学,很少回家,阔别20年后,鲁迅回到了绍兴家乡,但记忆中的美丽故乡不见了,人事全非。作者对故乡的一切感到悲凉,一年后写下了《故乡》。”
   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的注意力完全被集中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全被激发,在教师的启发下又产生了不解和疑虑,探索的欲望也随之而生。
  (作者单位:监利县第一中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