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从《归去来兮辞》看中国文人的归隐情结】 古代文人的归隐情结
 

【从《归去来兮辞》看中国文人的归隐情结】 古代文人的归隐情结

发布时间:2019-01-25 04:41:48 影响了:

   仕与隐是中国士人生命的两大主题。读书是为了进仕,但同时总有些孤高的文人或主动或被动地选择逃离官场。伯夷叔齐、许由巢父、嵇康阮籍、王维孟浩然、袁枚黄宗羲……每个时代都可以见到隐士那飘逸的身影,可以感受到他们挥之不去的归隐情结。东晋陶渊明堪称隐者之范,其《归去来兮辞》是他和黑暗官场彻底决裂的宣言书,文中处处充溢着隐者甚至非隐文人的这种特殊感情。
  
   一、不事权贵,憎恶官场。
  
   陶渊明29岁开始入仕,此后13个年头,时官时隐,作官4次,总计不过四五年。最后一次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辞去只当了83天的彭泽县令一职,从此不再出仕。本文即写于此间。他认为做官使自己“心为形役”,是迷失自我的错误行为,因而不免“惆怅而独悲”,对此深深地自悔和自责。
   不事权贵,憎恶官场,是清高文人身上的共同特质,也是促使他们归隐的主要原因。从拒绝接受帝位的许由到甘愿像乌龟一样曳尾于涂中的庄周,从宁被烧死也不出山的介之推到拒绝光武帝而垂钓富春江的严子陵,从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到与荐己入京的官员爽约的孟浩然……这一切无不标示一些文人与权贵对立,与官场游离的姿态。
  
   二、乐悦琴书,娱性诗酒
  
   陶渊明归隐之后,“乐琴书以消忧”,音乐销尽他千般烦恼,“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五柳先生传》),自己所好,自有乐趣。闲暇之余,“临清流而赋诗”,诗文中流淌着他舒畅欢愉之情;“有酒盈樽”,十分满足,“引壶觞以自酌”,异常畅快。值得一提的是,酒之于渊明犹如酒之于李白,渊明本性嗜酒,生活中离不开酒,“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陶渊明集〉序》)。
   琴棋书画,诗文美酒是文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人因读书而有士人之称,因会吟诗作画而千古留名,以弹琴下棋来陶冶性情,更是借酒给单调的读书生涯带来不羁飘逸的情怀;而惟有心无旁骛的隐者才真正让这些东西发挥到极致。
  
   三、躬耕田园,纵情山水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可见陶潜不是个优秀的农业家,但他心系农事,虚心向农人请教。不仅如此,他还“植杖而耘籽”,亲自耕种于田间。中国士大夫喜欢田园生活,可常常倡导别人去劳动,自己是旁观者。陶潜是士大夫中第一个劳动实践者,他躬耕田园的举动发于本性,亲历亲为,毫不做作。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农作之余,还可游赏自然美景,在幽深的山溪、崎岖的丘壑中流连;“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万木复苏,泉水丁冬,自然万物让他感悟到生命的本真形态。“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古来隐者或居山林,或临溪水。商纣时于渭水设钓的姜太公,汉初隐居商洛山的四皓,唐代隐终南山的卢藏用,明朝躲在九里山以梅花屋为居的王冕等等,其意都在山水之间,是自然的山山水水、花草树木使他们荣辱皆忘,身心澄澈。
  
   四、留恋家园,尽享天伦
  
   对家园的留恋,对亲人的依恋是中国文人亘古不变的情怀。陶潜身处官场,心系家园,不禁审问自己:“田园将芜胡不归?”归家途中,尽管轻帆快风,仍“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归家之心多么迫切;而远远地看到家门时,就“载欣载奔”,欢欣愉悦之情,溢于言表。
   当然陶潜的住所田园居不是个富丽堂皇、典雅葳蕤的所在,它简陋狭小,甚至贫穷破败,但它是诗人根的所在,心灵的栖息地,在这儿诗人远离了官场的污浊腐败、尔虞我诈,获得人间最为宝贵的真情。你看,虽说离家才80多天,一听说作者归来,“童仆欢迎,稚子候门”,一进家门,“有酒盈樽”,可见最为盛情的是贤惠的妻子。现在每天可以和亲人们在一起,“悦亲戚之情话”,说说知己贴心话。多好的一幅天伦之乐图啊!难怪作者会“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了。
  
   五、守节松菊,乐安天命
  
   中国古代文人喜爱寄物抒情,借自然之物来表明自己的理想品格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坚毅不拔的青松,苍翠多姿的翠竹,傲雪报春的冬梅,在岁寒中同生,最得雅士敬慕,被誉为“岁寒三友”。梅、竹和兰、菊又因幽芳逸致,风骨清高,不做媚世之态,深博世人喜爱,被赞为“四君子”。陶渊明进入家门发出的第一句感叹是“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隐士的居处虽然荒芜了,庆幸的是那阶前的松影,篱前的菊姿没有飘零。那郁郁葱葱、精神抖擞的松树是陶潜坚强不屈的精神仍在的告白,而那凌霜自得、淡泊清华的菊花不正是他清高超逸的气节尤存的宣言吗?
   与此同时,文人们总是在焦虑人生苦短,魏晋文人尤甚,陶渊明又是其中最为焦灼的一个。“感吾生之行休”,“寓形宇内复几时”,感叹生命快要结束了,寄身于天地间还有多少时日呢?面对这一事实,陶潜决心“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即顺应自然,乐安天命。这固然流露出他无可奈何、听天由命的消极情绪,但又表现出他遗世独立、超脱生死的旷达乐观精神。在封建社会,当文人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在现实中受阻,而又不愿在黑暗中昧昧昏睡时,他们就选择这种自我清高的方式来拯救自己的灵魂。
   陶潜入世为官、大济苍生是他的初衷,不事权贵、憎恶官场是他的本性;琴书诗酒是他人生的情趣,躬耕田园是他生活的保障;自然山水让他心灵放飞,家园亲人使他的心灵找到栖息地;淡泊明志是他的操守,固穷守节让他的归隐之心坚定;而顺应自然、乐天知命是他整个人生的真悟。一篇《归去来兮辞》,照出了陶潜一生的心路历程,也照出了所有中国古代文人要走的路。
  (作者单位:温州市
  第二高级中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