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异想与天开 86版异想天开完整版
 

异想与天开 86版异想天开完整版

发布时间:2019-01-27 03:42:49 影响了: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要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进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纵观十七大报告,“创新”一词在报告里共出现过57次,由此可见创新的重要性。基于此,我认为中国的教育改革就必须立足于中国的教育实际,从社会与生命发展的角度出发,培养具有独立意识和批判精神的创新人才,才能适应国家的发展需要。做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把这一培养理念带进我们教学的主渠道,把它有机地融入我们的每一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去。
  
  一、“对‘异端’不能一棍子打死”
  
  丰富的想像力是构成创造能力的重要成分,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强培养。我们应该看到调皮、好动是少年儿童的天性,也是创造力发展的幼芽,只要不出大格,不要限制太多。也就是说要给学生足够的爱,给学生足够的宽容,给学生一点“不听话度”。因此,要打破任何束缚学生思维活动的桎梏,鼓励他们“异想天开”。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一些“奇特”的想法,或表面上看来毫无道理的说法不要轻易地下结论,也不要轻易地说“不”,更不要轻易地说“错”,而应该在肯定其敢于创新、敢于思考的同时,用鼓励的眼神,用宽容的、充满爱的语言帮助、引导他分析自己的想法、说法以及作法中合理的、正确的部分,存在的不足和如何改进。如教学《自相矛盾》一文时,根据要求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口述这个寓言故事。这时,教师鼓励学生打破思维的定式,标新立异,并给了学生充分的互相讨论的时间。一位学生这样说到:那个卖矛的原是个好吃懒做的人,他捡到一支矛和一面盾后,就想到市面上卖掉,发一笔财。他举起手中的矛大声吆喝:我的矛锐利得很,是当今世上最先进的钢铁所制,无论什么盾都戳得穿;接着,他又举起手中的盾吹嘘:我的盾坚固得很,是天上掉下来的天然陨石雕琢而成,任何矛都戳不穿它……这样的例子说明了教师如果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让他们自由自在地去遐想,去活动,去创造,那么学生就敢于“异想天开”。所以,对“异端”不可以一棍子打死,而应给予鼓励、引导、帮助、完善,这才是最好的对策。只有让学生永远保持对科学、对知识、对生活、对未来的不尽的热情和永远的探索,才能使创新之火代代相传,永不熄灭。
  
  二、“尽信书不如无书”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术上或知识上的权威有时会成为阻碍科学知识进一步深化和发展的绊脚石。据此,有人提出“尽信书不如无书”这一观点。这一观点正是创新人才所具有的特性。所以,做为教育工作者也应该鼓励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当然,像爱因斯坦一类的敢于挑战权威的“离经叛道”者们如果生活在“专制型”的班级中,处处谨小慎微,思想也会受到压抑,干什么事都得看教师的眼色行事,还怎么会有创造的勇气呢?所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首先必须先创造民主宽松的环境。研究表明,民主和宽容对学生大胆想象、大胆创新是个很重要的条件。我们要把学生看做是人,是个有潜能的人,是正在成长中的的人,要尊重他们,要避免引起禁锢学生的智力活动,阻碍学生的新思想和探索力的一切因素。其次,要允许学生向权威挑战。敢向权威挑战是创造型人才的可贵品质,应该支持、鼓励这种品质的培养与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通过自己创设的各种外部因素来诱发学生的内部因素,创设质疑的情境,激发学生的认识冲突,鼓励学生发问质疑。对学生的不同意见应该认真地聆听、接受或者引导。努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敢于“不信书”的思想。如教学《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文时,教师通过做两个大小不同的铁球同时落地的实验,让学生亲眼目睹铁球同时着地的结果,证实了伽利略挑战权威的正确性。进而激励学生向伽俐略学习,让他们明白:不迷信权威,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且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原来正确的有可能变成不正确。权威不尽可信,要有不畏权威、挑战权威的思想。通过这样的学习,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提问,允许他们有不同的想法,为学生创造能力、创造人格的培养奠定基础。
  
  三、“要有鱼就得先有‘渔’之法”
  
  学生光有创新精神不够,还要有创新的兴趣和创新的科学的方法,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去创造。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即通过有目的地设置疑问,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参与,从而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的能力,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当然,所提出的问题要精心设计,要使学生有新鲜感,要难度适当,要注意广泛性。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努力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抓住学生思维品质这个突破口,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即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和敏捷性。具体地说,就是要培养学生善于深入思考,抓住事物本质规律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从同一问题中寻找不同的正确答案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具有严密的、全面的、能自我反省的思维品质以及在问题面前迅速作出正确判断的思维品质。如教学《鱼游到了纸上》一文时,教师先提出“鱼是离不开水的,它怎能游到纸上昵?这个‘游’字怎样解释呢?”这个问题。然后让学生根据书上的知识和生活的实践,运用比较、分析、推理、综合、概括、归纳等科学的思维方法,围绕这个问题进行广泛地讨论。学生通过思考,懂得了那个年青人由于认真、坚持,把画技练得如火纯青,所画的鱼就如同真的一般。所以说“游”到了纸上。这样,学生在质疑探索中经历了从“不知”到“知”,从“不懂”到“匿”,从“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的创新发现的过程,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了发现与成功,获得了具有个性活动特征的创新体验,从而获得了“渔的方法”。
  
  四、“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学习正是如此,当学生处于骄傲、自满的状态时,他就懒于实践、停滞不前了。所以,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自励,即自我激励,自我确立进取目标,提倡“战胜自己”、增强奋斗意识和持久意志。学生往往容易“激发”而不容易“持久”,这就要求教师要激发得当,使学生总保持那么一股跃跃欲试的劲头,同时又要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并在各种教学情境中不断地激励学生。在集体中努力形成竞争的气氛,往往最容易激起自我教育的驱动力,从而达到使学生不断探索实践,不断超越自我的目的。另一方面,教师要尽量从多方面锻炼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的舞台上尽情地表现,尽力地锻炼,尽可能地磨炼。要给学生创造施展的机会,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特长,让他们独立完成某件事,并注意给予鼓励性的评价,使学生不怕困难,不怕“做不好”。教师对学生的肯定和鼓励对他们形成自立意识、独创意识和能力非常重要,不仅能增强他们学习、创造的信心,而且会引发他们进一步的自我教育意识,不断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并通过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实现自我超越。
  只要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持之以恒,坚持把“培养创造型的人才”这个目标作为努力的方向,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研究,不断努力,相信“异想”一定可以“天开”。
  
  (责任编辑:林文瑞)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