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数学课听说读写 对数学教学中“听说读写”的思考
 

数学课听说读写 对数学教学中“听说读写”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9-01-29 04:07:15 影响了:

  〔关键词〕 数学教学;听;说;读;写   〔中图分类号〕 G633.6〔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09(B)―0045―01
  
  “听说读写”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有效加强“听说读写”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数学教学中的“听”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交流的过程。其间要求学生要有良好的倾听能力,以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实现师生间的良性互动。
  1.听课。学生在听课时,既要听教师讲解、分析时的每一句话,又要抓住重点,把握关键,尤其是对自己在预习教材时遇到或产生的疑问更要仔细听教师如何解决。为了让学生能够听清楚、听完整、听明白、抓住重点,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力求准确简洁、生动有趣,所选用的教学方法要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听同学发言。认真、耐心地倾听他人发言,不仅是对他人的尊重,而且有利于提高自身素质。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既要听教师的讲解,又要学会倾听同学的发言,以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的思路。在同学发言时,要注意认真听,听完后可对其发言予以评价,并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有助于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使他们养成专心听讲的学习习惯。
  二、数学教学中的“说”
  数学思想的表达与数学知识的交流都离不开“说”。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1.说算理。让学生学会正确地阐释算理是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听教师讲解等方式,正确理解算理,阐释算理,从而明确思路,提高学习效率。
  2.说思路。学习数学离不开解题。在学生解题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其解题思路的表述,要引导学生在表述自己想法的过程中逐渐明确解题思路,进而正确解题。
  三、数学教学中的“读”
  时代的发展不仅要求学生要“学会”,而且要“会学”,而“会学” 的一个重要基础则是“会读”。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外,还应加强“读”的训练,要使学生牢固掌握“读”的方法。
  1.读教材。教材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材料。学生读教材应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课前读教材应了解教材内容,发现疑难问题;课中读教材则应结合教师讲解深入理解教材内容,掌握有关知识点;课后读教材目的在于深化和拓展有关知识内容,达到对教材内容全面、系统的理解和掌握。
  2.读概念。数学中的概念、定理、法则是相当科学而又严谨的。教师可把语文教学中词句的教学方法迁移到数学教学之中,引导学生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句,通过深入阅读正确理解和掌握概念、定理的含义,进而能够运用其解决数学问题。
  3.读题。读题贯穿于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全过程。在读的过程中,学生应对有关问题进行整理、分析。尤其是在应用题的教学中,学生更需仔细“读”题。只有这样,才能明确题目所给出的条件与问题,才能明确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理清数量关系,找到正确的解答方法。
  四、 数学教学中的“写”
  “写”作为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一种重要形式,其既是对“听”、“读”的检验,又是对“说”的深化。在提高学生“听、说、读”能力的基础上,教师应进一步要求学生学会“写”。
  1.写作业。数学作业的书写,有其特殊性。如,以竖式的书写为例:做加减法时要求相同数位对齐,做乘法时要求末尾的数对齐等。但基本的书写原则是:严谨规范、美观大方。为了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教师平时就要严格要求他们按规范进行书写,使其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
  2.写日记。写数学日记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其书面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为增强学生写日记的实效性,教师应给予学生一些必要的指导,教给他们一些写作方法,并对学生所写日记进行定期检查。还可在课堂教学之余,适当组织一些与数学知识实际运用密切相关的实践活动,要求学生把在活动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运用数学思想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编辑:孟刚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