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关于民办本科院校就业工作的思考] 山东民办本科院校
 

[关于民办本科院校就业工作的思考] 山东民办本科院校

发布时间:2019-02-04 04:24:48 影响了:

  【摘要】毕业生就业工作是检验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衡量办学水平的显著标志。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并不理想,存在着主客观诸方面因素。作为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适应市场需要,推行品牌策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完善的职业指导、就业服务体系,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推进学校科学发展。
  【关键词】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就业工作;职业指导
  
  民办高等教育在中国经历了从复兴、起步、初步发展、积极拓展到规范调整的发展过程,已经成为支撑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特别是48所民办本科院校的出现,不仅显示了民办高等教育强大的生命力,也在办学规格、办学类型、学校的个性和特色上出现了多样化特征。民办本科院校主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将本科学历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相结合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为地方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工作是当前就业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民生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是关系学校特别是民办学校生存发展的大问题,在一定意义上影响和决定一所民办院校的社会影响和发展空间。因此,在当前社会形势下,如何为毕业生搭建走向社会、顺利就业的桥梁,理应成为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深入探讨并认真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
  
  1.社会信任度不高,毕业生就业不自信
  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与普通高校有着本质的区别,在竞争能力和社会认同程度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不可否认,对公办院校的信任已经成为一种强势理性的思维,用人单位对于非政府组织办学还缺乏应有的信任,自然就影响民办应用型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毕业生在找工作的时候会受到“另眼相看”,以至于毕业生不够自信,不能完全发挥自身的能力。
  2.毕业生的实际能力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差异
  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虽然就业率较高,但就业层级和岗位质量不够理想。如反映就业质量的专业对口率、就业稳定性、薪金水平等指标不理想,这反映出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并没有完全掌握相应的技能,毕业生的实际能力的培养不能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
  3.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不足
  目前多数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就业指导功能单一,内容狭窄。重就业指导轻职业指导,主要以实用的应聘技巧、政策信息的讲解为主,缺少长期的职业生涯的规划。重理论轻实践,职业指导的内容方面,利用讲座和课程的方式开展职业指导在高校中较为普遍。如此职业指导的方式对学生往往采用“灌输式”、“填鸭式”的“照本宣科”的单向教学方式,缺乏联系实际和分块化指导,案例分析少,抑制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面对这样的职业指导,一则学生感兴趣的少,就算到了现场能听进去多少、接受多少都是个未知数。注重就业指导课程的安排,缺乏实际效果的跟踪反馈。忽视个性化指导和分类指导。即一对多形式,效果欠佳;面对不同的指导对象也是一视同仁,不因人而异、分类指导,不能很好地依据专业特点、学生的本身的特质、个性来设计指导方法,或引导学生自我发现、自我规划、自我发展。
  
  二、解决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困境”的思路
  
  1.科学定位,树立品牌意识,创造良好的就业大环境
  首先是准确的品牌定位,民办高校品牌定位需遵循“四客观”的要求,充分考虑“社会的客观要求、学校的客观基础、办学的客观条件和教育的客观规律”。民办高校应该认真地思考自己在办学模式、教学质量、管理体制,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形成自己的优势。也就是在把握了教育市场发展的动脉,通过细分市场、目标市场的选择和具体定位,创造和渲染学校和服务的个性化特色。
  其次是特色教育,民办学校的优势之一在于办学自主、机制灵活,而优势是否能充分体现、产生效益、促进发展,又要看能否办出特色。特色教育是民办学校的生命线。
  最后是品牌传播。进行品牌的建设的同时,还要做好品牌传播。只有把宣传工作做好,才能更好地推动学校的发展。做教育行业,教学质量是必不可少的,是最主要的。但是一个学校要想发展,仅仅有好的教学质量是不够的。在市场化运作的条件下办学,与国家办学不一样,必须对外进行宣传,搞好品牌建设,提高学校的知名度,才能获得社会的信任,为毕业生创造良好的就业大环境。
  2.紧跟市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首先是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毕业生就业为导向,开设新兴的应用型课程,注重加强人才培养质量,科学制定符合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自身发展专业设置、办学规模和培养模式,深化改革,切实加强毕业生的竞争力。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凭借灵活的机制、和快速的决策,对社会短缺的专业作出迅速的反应,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3.转变观念,完善职业指导,构建有效的就业服务体系
  首先,树立职业指导全程化的理念。全程化不单是在校的时间,应该继续延伸它的内涵。提前教育,把职业指导提前到招生的时候给予一定的宣传和指导,特别是对专业的认识、选择与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在校期间进行渗透教育,把职业指导理念渗透到各学科中,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中,这样才能水到渠成的树立良好的价值观、职业观和职业素养。毕业前强化教育,这时主要是就业形势和政策的宣讲和求职技巧的训练,帮助学生提高就业力。最后是毕业后的跟踪教育,建立三至五年的跟踪制度,将毕业生就业后的职业发展情况纳人整个评价体系,这项工作能很好的检验成果和反馈信息,对改善职业指导成效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其次是打造新型职业指导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立一支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职业指导师队伍是进一步提升就业工作的必然趋势。职业指导师承担起职业指导课的改革和创新。抓好职业指导相关课程的建设,通过群体性的教育使学生掌握基本就业知识,得到基本职业训练。在此基础上,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生之间的性格心理特征、兴趣爱好、职业环境背景、职业发展方向的差异,开展符合学生个体特征的职业指导。聘请校外职业指导师。利用社会资源方面,学校可聘请校外相关专家担任职业指导师,给学生提供创业指导、职业规划、形象设计、职业咨询等服务。还可以创造条件建立就业实践基地,使学生学会把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将书本知识与社会接轨。要充分挖掘社会资源,来充实和弥补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不足,从而不断提高职业指导的水平。加大重视班主任、辅导员的工作,充分渗透就业工作,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保证就业渠道的畅通。
  最后是加强就业市场建设,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信息保障。在建设有形市场方面,民办本科院校要保证经费投入,搞好就业基地建设,组织好校园就业双选会,不仅要保证每年至少举办一或两次大型的就业双选会,还要不定期地以院系为单位召开与本专业相关的中小型就业双选会,确保学校及各院系都有自己的用人单位关系网,并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为用人单位与毕业生搭建良好的双向选择的平台。
  在建设无形市场方面,建设好学校就业网站,制作“毕业生推荐网页”,同时实现与其他与就业相关的网站的链接,实现资源共享。还要畅通用人信息发布渠道,实现用人信息与学校就业网站、学生手机短信、学校食堂海报栏、学生寝室、教室、图书馆、校园广播站等连接,利用一切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可利用资源,使用人信息发布渠道畅通、高效。鼓励与指导学生参与网上就业双选会。进行网络求职是一种新的就业工作方式,也是高校建设无形市场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利用网络快速、便捷的优点,具备传统就业模式所没有的优势,可以使毕业生、学校、用人单位三者之间实现瞬问互动,成本低,效率高。
  毕业生就业工作是检验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衡量办学水平的显著标志。加强就业工作是促进民办本科院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需要,是提高综合竞争能力的需要。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需不断总结就业工作经验,改进不足,不断提高就业工作水平,更好的为毕业生服务,为地方经济服务,为全社会的稳定和谐服务。
  
  参考文献
  [1]董丽君.试论高校职业指导的推动和开展[J].出国与就业,2009,16.
  [2]刘莉莉.民办本科院校竞争力分析[J].复旦教育论坛,2010,8.
  [3]徐辉.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35.
  [4]陈琳娜.新时期民办本科院校就业工作探索和研究-以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为例[J].考试周刊,2008,45.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