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洋思经验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洋思课堂实录
 

【洋思经验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洋思课堂实录

发布时间:2019-02-05 03:41:06 影响了:

  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是江苏省教育学会确定的“省历史教育科研基地”,不仅承担相应的教科研任务,同时还担负着向兄弟学校发挥辐射作用的义务。自2001年起,学校先后承担了省教育学会“九五”规划课题“中学历史教学能力培养策略”等研究工作,着力研究如何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能力的策略问题。在研究过程中,学校汲取洋思经验“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教学相长”、“当堂训练,及时反馈”、“日日清,周周清”,为课堂教学改革找到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学校将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紧密结合,将理论成果逐步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去检验,大力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 “先学后教,以教导学”――编写导学材料,指导学生学习
  洋思经验中的“先学后教”就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应用到高中历史教学中,关键要解决一个问题“学什么”。根据高中学生的特点和历史学科的特点,在实践中采取了编写导学材料供学生学习的方法。(1)补充性。以“相关链接”的形式出现。对于教材重点内容但教材又没有详细阐述的,在导学材料中加以补充,力争使学生了解历史现象的全貌。(2)理解性。以“重点、难点、点拨”的形式出现。力求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历史现象和人物进行深入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现象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3)指导性。以“典型题例”的形式出现。通过精选典型题目,介绍该题的特点、解题思路、解题方法、答案要点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4)目标性。以“知识结构”的形式出现。要求学生在阅读导学材料、学习教材的基础上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主要包括填充知识结构中的“留白”,对相关问题作简要回答等。
  洋思经验中的“以教导学”的实质就是强调教师的“导学”作用。学生会不会学,学习的效果如何,教师“导学”的技巧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践中,学校采取了以下方法加强学习指导。
  首先是培养兴趣,使之“想学”。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一种激烈而持久的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只有对知识有兴趣,才能学有所爱、学有所得、学有所成。(1)增强“教师魅力”。教师高尚的道德、渊博的知识、精美的板书、流利的普通话、传神的描述都会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偏好。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2)增强趣味性。改变说教式的讲课风格,注意讲课的艺术性,补充精彩的史实,都会使学生对历史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3)提高学习成绩。学生成绩的稳步提升会成为其前进的内在动力,会增强其自信心,使其有成就感,会激发其学习潜力,会直接促使其对历史学科产生兴趣。
  其次是指导学法,使之“会学”。“思有其序,学有其法”,良好的学习方法有助于知识向能力的转化。陶行知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法指导正是教者通过对被教育者的指导,使之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1)学会阅读:要求阅读时做到“眼到”、“心到”、“手到”。(2)学会思考:让学生顺着“是什么”→“为什么”→“说明什么”→“还有什么”的思序思考,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3)学会讨论:设计讨论题,鼓励争论,让学生在争论中增长知识。(4)学会练习:重在加强解题指导。(5)学会归纳总结:每一单元结束后,要求学生用提纲、图表方式概括总结本单元的内容,提炼要点,理清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提高学生文字表达能力。
  二、 “以学促教,教学相长”――师生互动,质疑释疑
  洋思经验中的“以学促教”系指教者在教学活动中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而采取的针对性教学的一种手段,它实际上表明了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讲学生所缺、释学生所疑、解学生所困,是学生主体地位与教师主导作用有机结合的体现。
  心理学认为,学生天生有四种本能:社会本能、创造本能、探究本能、爱表现本能。中学生正处于这些本能的高峰阶段,利用其中“爱表现本能”,通过提问→解答→争论→优化答案四个环节的参与给他们足够的表现机会,有利于其他三个本能的挖掘和提升。莫纳什维利的“合作教学论”认为,师生相互尊重和相互合作,体现了师生人格上的平等,这是时代对学生的要求,建立了这个前提,就能排除学习的强制手段,事半功倍。基于这一认识,在课堂教学中采取了“师生互动,双向提问,合作讨论,解决疑难”的教学方法。
  该教法的程序如图所示:
  
  在实施过程中,要注重以下三方面:第一,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质疑。孔子言:“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又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强调了质疑的重要性。确实,没有疑问,就不可能有思想,当然更谈不上探索和创新。质疑是探索的原动力,“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发现问题的过程就是由已知信息延伸到未知领域进行组合创新的过程。第二,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学过程中,努力采取开放的、科学的、民主的、灵活的、合作的方式,营造一种民主和谐、无压抑感的互动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之情绪高涨,思维敏捷,以激发其聪明才智和高度的求异思维,弥补各自的知识、信息、经验间的差异与不足,共同得到发展。第三,教师努力锤炼自身“内功”。该教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具有深厚的基础知识、成熟的经验和驾驭学生、教材、课堂的能力,因为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
  三、 “当堂训练,及时反馈”――限时训练,自主整理
  洋思经验中的“当堂训练”同样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罗素说:“教育是获得运用知识的艺术,这是一种很难传授的艺术。”很难传授的原因是运用知识是一种很强的技能,知道了,理解了,并不等于就会运用。所以,要使学生的能力、水平发生质的飞跃,就必须强化训练。“当堂训练”有如下功能:(1)巩固性:巩固本节课所学的重点、难点。(2)反馈性:充分暴露学生所学不足,为教师的针对性教学提供依据。(3)提高性:通过训练可发展智力,提高能力,掌握解题技巧,使知识得到升华。(4)效率性:一节课接近尾声时,学生的注意力相对削弱,思维能力开始走向“低谷”,而强化限时训练能重新唤起其注意力,激发其求知欲,从而充分提高课堂效率。
  基于这些认识,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限时训练”这一环节,进行强化训练。为保证训练质量,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体现:(1)选编题目注重针对性。主要针对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教学中的遗漏盲点;以往训练中出现的弱点。所以题目必须精选。(2)信息反馈讲究及时性。当堂训练,当堂评讲。因为此时正是学生求知欲最旺盛的时机,此时正确的信息对学生大脑的刺激是最强烈的,给他留下的印象也将是深刻的、持久的。(3)评讲试题重视指导性。不仅仅讲答案,着重讲解题思路、解题技巧,力求通过训练、讲解,提高学生的审题、解题能力,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效果。此外,考虑到历史学科的识记量大、头绪复杂、知识点内在联系多等特点,我们每节课还留部分时间供学生自主整理笔记,每个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有所选择,有所侧重。整理的内容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听课笔记、知识结构、正误笔记和学习心得。
  四、 “日日清,周周清”――发挥督查功能,进行滚动式检测
  洋思经验中的“日日清,周周清”强调了督查功能,但督查的目的和方式同样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有机统一的教学思想,该做法对于历史教学而言更具有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为有效地发挥督查功能,完成教学任务,在实施过程中采取了“滚动式检测”的督查方式:(1)检测过程的长期性。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无论是一轮还是二轮,无论是高一还是高三,都长期坚持对学生基础知识的督查工作。(2)检测内容的系列性。在编写默写讲义时,并不是随意选一些知识点进行抽查,而是根据新授课、一轮、二轮复习的特点,与教材相配套,编写系列化、专题化的默写讲义,既达到了检测、巩固的目的,又让该讲义成为学生以后复习的资料。(3)检测手段的多样性。有默写、有背诵;有集体检测、有个别补测;有老师检测、有学生互查。
  在洋思经验的基础上,学校结合高中生特点和历史学科特点,又有所创新发展。(1)学习内容的扩展:由教材扩展到导学材料。(2)自学时间的延伸:不局限于课堂上的自学,学生在课外还有大量的学习任务。(3)教学计划的全局性:高一至高三“一盘棋”;新授课、一轮、二轮“成体系”。
  探索的途径是曲折的,实施的过程是艰苦的,而品尝的结果是甜蜜的。在几年的探索、实践中,已取得初步成效: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增强。无论是高一还是高三,无论是必修还是选修,许多学生都对历史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近两年,学校选修历史学科的学生人数急剧上升,学生历史成绩显著提高。学校从高一至高三在泰兴市、泰州市组织的历次统考和高考中均取得优异成绩,多次名列前茅。历史教师教科研能力明显提高。近几年,学校历史教研组先后有几十篇围绕课堂教学的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或获奖,历史教研组被泰兴团市委授予“青年文明号”称号。
  (责任编辑杨 子)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