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对作文教学的热爱的文章_挖掘文章意蕴,服务作文教学
 

对作文教学的热爱的文章_挖掘文章意蕴,服务作文教学

发布时间:2019-01-29 04:07:03 影响了:

  〔关键词〕 作文教学;文言文;作文思想;作文材料;    作文语言   〔中图分类号〕 G633.3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09(B)―0077―01
  
  文言文教学历来都有两个作用:一是积累文言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二是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提升人文素养。从这个意义上讲,文言文教学不应停留在字、词等知识的讲授与归纳上,而应上升至重点语句的赏析、文章意蕴的挖掘上。如果能将文言文阅读与写作很好地结合起来,既注重文本赏析,又适当地延伸、拓展,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实乃一箭双雕之举。为此,笔者也做过一些有益的尝试,现对之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一、深入了解作者,充实作文思想
  文言文是文化的传统根基,其内容不仅展示了历代大家在人生旅途上的心路历程,而且形象地记录了中华民族在历史风云中的艰辛跋涉。选入中学课本的篇章,更是凝聚了历代文人墨客的思想精华。学习文言文,只有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知人论世,才能准确把握经典的文化内涵,古为今用,提升自己的作文思想及人文素养。
  比如,学习《论语》,就要让学生了解孔子坎坷的人生经历,理解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懂得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宽厚仁爱之心,把“和为贵”的思想种到学生心里,为今后“和谐”类话题的开展打下基础。学习《寡人之于国也》,让学生了解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之气,“当今之世,欲平信天下,舍我其谁”的斗士姿态,为写“责任”类话题准备一个无可辩驳的思想基础。
  教师不要使作者介绍简单化、形式化,而要力争找到突破点,使学生与文章作者的精神世界发生联系,在不知不觉中历练思想、提升品位,为作文准备一个思想仓库。
  二、浓缩文中事例,积累作文材料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写作时最头疼的莫过于写作素材的缺乏,要让学生写出具体实在的记叙文、论据充足的议论文,最重要的是充实学生的写作素材库,而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便是重要的来源。对于功课多、时间紧、阅读量有限的中学生来说,重视课本素材的积累,是解决“无米之炊”的好办法,而向课本要素材也是高考作文的一种写作办法。比如,《勾践灭吴》中的勾践兵败于吴,率五千甲盾退守于会稽山,在山河破碎、国力衰微的困境中不言放弃,卧薪尝胆,终于报仇雪耻,使国家走向强盛。在写“砺志类”文章时,举勾践的例子会很典型。有不少学生对课文内容并非不熟悉,但要把它变成作文素材却是一大难题。那么,怎样让学生娴熟地从课文内容中攫取作文素材呢?这就要求教师讲授文言文时要有针对作文教学的意识。我们可要求学生自选角度、自定话题把原文压缩成一段写作素材,给学生动笔的任务、时间,并做好检查工作。或者确定话题,让学生结合所学课文,整理出写作素材。
  三、积累文言名句,丰富作文语言
  “有文采”是高考作文评分细则之一。这些年来的高考作文实践表明,行文中闪现着古典光芒的文句总是文采斐然,显示出作者浓浓的书卷气,让阅卷人眼前一亮,拍手叫好,从而获得高分。
  如,在以“情怀”为话题的作文中,学生写出了以下的语句:“李白的云帆点缀着沧浪之水;辛弃疾的醉眼迷离着刀光剑影;范仲淹的泪光朦胧着苍颜白发;陆游的梦乡回荡着铁骑铮铮;苏轼的华发张扬着少年的意气。”(化用)这样的文句或直接引用,或间接化用,为文章增添了灵气,会使阅卷老师拍案叫绝。
  那么,怎样让学生准确灵活地引用,避免有卖弄知识、掉书袋的弊病呢?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刻领悟名句内涵,提高思维层次。例如,赏析“祸患常积于忽微”(《伶官传序》)时,可让学生做三件事:其一,让学生查注释,弄懂“忽微”是“极细微的事”的意思;其二,让学生找出类似“祸患常积于忽微”一句的古语;其三,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祸患常积于忽微”的典型实例。这三件事做完,不但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而且能使学生真正弄懂“祸患常积于忽微”一句所蕴含的深刻哲理,为把名句引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奠定基础。
   编辑:郭裕嘉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