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项脊轩志》的多重情感] 归有光项脊轩志后娶妻
 

[《项脊轩志》的多重情感] 归有光项脊轩志后娶妻

发布时间:2019-01-27 03:56:47 影响了:

  《项脊轩志》是一篇记叙性的抒情散文,“项脊轩”是作者青少年时代读书的小小书斋。虽然书斋很小却很能打动人心。“事细而情深”,构成了这篇散文的一大特色。      一、悲喜交织的情境
  
  (一)“多可悲”之境:
  1、项脊轩,修葺前又小又漏又暗。“尘泥渗漉,雨泽下注”,写其破旧;“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写其狭小;“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写其阴暗。寥寥数笔,渲染勾画出一幅衰败、阴冷、凄清的悲凉情境。
  2、庭院,叔伯分家后,“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一个大家庭变得零落衰败、分崩离析,此其可悲之情境。
  3、项脊轩,虽“遭火不焚”,后因“妻死,室坏不修”,尽管在我“久卧病无聊”之时,“使人复葺”,但因“余多在外,不常居”,冷落闲置的项脊轩仍是可悲之情境。
  
  (二)“多可喜”之境:
  1、项脊轩,修葺后虽小不漏不暗。“稍为修葺”,弥补了破旧漏雨的缺陷;辟窗筑墙,弥补了昏暗阴冷的缺陷;“杂植兰桂竹木”,弥补了零落残败的缺陷。修葺后的项脊轩呈现出一幅明亮、清新、温暖的喜人情境。
  2、庭院,叔伯分家前,“庭中通南北为一”。只言片语写出了一个大户人家昔日的团结、和谐、显赫和辉煌,此其可喜之情境。
  
  二、悲喜交替的情事
  
  (一)“多可喜”之事:
  1、作者早年陶醉于“借书满架,偃仰啸歌”的读书生活,“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的寂寂庭阶,“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的清幽月景,皆为轩中可喜有趣之事。
  2、作者从“老妪”言谈中得知母亲对姐姐的关怀和爱抚,如身享母爱。
  3、作者“束发读书轩中”,祖母前来看他的天伦乐事。
  4、作者长久在轩中闭门苦读,竟“能以足音辨人”的家庭趣事。
  5、妻子“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的温馨夫妻生活。
  
  (二)“多可悲”之事:
  1、叔伯分家,一个大家庭变得零落衰败、分崩离析,此其可悲者一。
  2、悼念亡母,“老妪”的深情回忆和指点,引起对先母的追念,此其可悲者二。
  3、怀念祖母,“瞻顾遗迹”,昔日祖母对自己的爱抚、教诲和期望,“如在昨日”,此其可悲者三。
  4、借树忆妻,“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睹物伤怀,物是人非,此其可悲者四。
  
  三、悲喜交加的情感
  
  (一)“多可喜”之情:
  1、作者早年读书轩中,在这既不宽阔也不完美的世界里自我欣赏、自我陶醉,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互相融合,构成一种艺术的气氛与意境,将作者那自得其乐的喜悦,表现得非常真实而又自然。
  2、母亲对姐姐的关怀和爱抚,表现了母亲的慈爱心肠,作者如身享母爱,切身体会到人间的舐犊情深。祖母对自己的关心、爱抚、教诲和期望,表现了她对孙辈疼爱、喜悦的情感以及对未来寄予的厚望,写尽了轩中的天伦之乐。
  3、妻伴夫读的轩中温馨生活,其乐融融,平平淡淡两件事,却情见乎辞,极生动地表现了夫妻间的亲密关系和深厚感情。
  
  (二)“多可悲”之情:
  1、叔伯分家,悼念亡母,怀念祖母,三件事都饱含悲情,情感的表达却很有层次。
  2、写亡妻,重在表明恩爱难忘,一往情深,感情表现得既深沉而又含蓄,流露出一种物在人亡的感伤。“吾妻死,室坏不修”写妻子亡故后生活的百无聊赖和内心的忧伤。借树忆妻,“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睹物伤怀,物是人非,没有一个字言及思念,而思念之情表现得极为诚挚动人。
  明人王锡爵评归有光说:“所为抒写怀抱之文,温润典丽,如清庙之瑟,一唱三叹。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含而不露,以情动人,“轩中悲喜皆因情”,不去刻意追求强烈的效果,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确是归有光散文的一个显著特色。
  徐世英,教师,现居甘肃民勤。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