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盘活存量资金【盘活知识存量,促进有效阅读】
 

盘活存量资金【盘活知识存量,促进有效阅读】

发布时间:2019-01-28 03:51:37 影响了:

  “一切理解都是以前理解为基础的”,这是现代哲学解释学中被公认的命题。它告诉我们:每一个读者对文本的理解都受文本及读者的制约,受读者原有图式的制约,任何理解都不是从空白开始的。要促成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继而与文本进行对话,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原有图式,以适切的情景、开放的问题让学生一下子与文本建立起意义联系,产生阅读的张力,促成对话的形式。即阅读的引导一定要激活学生的原有图式(即原有的知识、经验、情感、态度、兴趣、爱好等等)。那么,教师应当如何盘活学生原有知识存量,促进有效阅读呢?
  一、温故“原有区域”知识点,归类学习
  新知识要获得意义,学生认知结构中不仅应具备适当的原有知识,而且这些原有知识还必须处于激活状态。但有时,在学习新的知识时,学生认知结构中尽管存在某些可以用来同化新知识的原有知识,但学生不会合理利用。对于这种情况,常用的方法是教师有机联系旧知识,激活知识存量,进而引入新知识的学习。如教学《长征》一文时,笔者以诗篇的思想内容和情感为主线,充分开发“前理解”的条件,盘活学生的知识存量,利用学生“最近发展区”所具有的知识、能力去自主解读课文。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请大家回忆一下,从一年级开始,我们已学过哪些关于红军长征的课文?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逐个出现
  《倔强的小红军》《草地夜行》《金色的鱼钩》(过草地)
  《飞夺泸定桥》(过大渡河)
  《大雪山》(过雪山)
  《突破乌江天险》(过乌江)
  思考:
  1.这些课文分别讲了长征途中的什么事?
  2.哪篇课文与《长征》诗中的哪一句有关?说说你的理解。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串讲:
  “大渡桥横铁索寒”讲的就是《飞夺泸定桥》的故事……
  “更喜岷山千里雪”与《大雪山》有关,不过大雪山是红军长征中翻越的第一座雪山,又名夹金山,岷山是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最后一座雪山……
  红军突破乌江天险,再巧渡金沙江,“金沙水拍云崖暖”讲的是《巧渡金沙江》……
  “三军过后尽开颜”讲的是红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城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同时,课件再现当时场景:
  草地上倔强的小红军在生命垂危时仍在替他人着想:草地夜行时老战士为了帮助小战士走出草地不惜自我牺牲;大渡河上十八勇士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一边攀缘前进,一边还击敌人,用血肉之躯为后继部队铺平道路……
  通过缀文训练,学生仿佛进入了战争年代,这些惊天地、泣鬼神、感日月的故事,闪耀着人性、人格的光辉。这样学生不仅对相应诗句的理解水到渠成,而且把曾经学过的关于红军长征的课文作了一次有机的沟通和梳理。这一个个可歌可泣的英雄形象,化作不朽的丰碑,矗立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使他们意识到先辈创业的艰难以及肩上所承担的历史重任,从中感悟到人的社会责任与人的生命价值。
  二、把握“新旧经验”冲突点。创意学习
  学习并不是简单的信息量的积累,它同时包含着因新旧经验冲突而引起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伽达默尔曾经说过:“对一文本或艺术品真正意义的发现是没有止境的,这实际上是一个无限的过程,不仅新的误解被不断克服,使真义得以从遮蔽它的那些事件中敞亮,而且新的理解也不断涌现,并揭示出全新的意义。”正由于文章意义的可能性是无限的,因此,文章的真正意义是和读者一起处于不断生成之中的,所以,阅读活动强调创造性。同一作品,不同的读者总是以自己富有个性的创造性理解,赋予文章以全新的意义和阐释。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和利用知识冲突,以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学习。
  学习《布衣元帅》~文,在研读“看门老人”这一小故事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训练题:新娘惊讶是因为。一位学生回答:新娘惊讶是因为眼前这位身着蓝布臼衣的老人竞是战功赫赫的徐向前元帅。许多学生表示赞同,其中一位学生还补充道:“老师,我想新娘可能见过徐帅的照片,就像我们文中的插图,徐帅也是衣着讲究、风度翩翩的,可眼前的这位老人却身着蓝布旧衣,和蔼可亲,还为他们来开门,因此新娘惊呆了。”他这一说,大部分学生的目光都聚集在课文的插图上。一会儿,就有学生发问了,“我看图中的徐帅,不但衣着讲究,而且戴着礼帽,用的拐杖也是挺别致的,怎么是布衣元帅呢?”不少学生连连点头。“同学们,这位同学说得是不是有道理,请大家再读课文,深入思考后,我们再来讨论,好吗?”……
  生:我觉得一个人拍照前,总要装饰一番,显得精神点,徐帅也一样。
  师你能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不错!
  生:徐帅是公众人物,他要出国访问,要参加盛大典礼,他的形象很重要,代表的是祖国的尊严,总该有一两套比较好的服饰吧。
  生:我知道周总理也很俭朴,他的内衣是补了又补的,但他出国外访时总是风度翩翩,气质高贵。我想徐帅也是这样的。
  师:是的,周恩来总理、徐向前元帅都是国家的领导人,他们的穿着,在特殊场合与在日常生活中是不一样的。在公众场合,他们代表了祖国的尊严,穿着装饰上自然得讲究。
  生:图中徐帅拄着拐杖,我想他此时年岁已高,可能是80年代后了,祖国经济发达起来了,堂堂徐帅穿着讲究点也不足为奇。
  生:我认为布衣元帅是指徐帅保持着朴实无华的本色,而不一定要穿旧衣服的。
  师:很好!你对“布衣”一词有自己独到的理解。的确,文中的布衣是指老百姓,而并非一定要穿布衣、穿旧衣。布衣元帅是说明徐帅像老百姓一样普通。
  生:徐向前元帅一辈子都在为人民服务,从来不因为自己是元帅而搞特殊化,所以称他是布衣元帅。
  生:徐向前元帅虽然战功赫赫,但从不居功自傲,总是和蔼可亲,就像书中所讲,与下属聊天,就像一家人一样,因此,大家尊称他为布衣元帅。
  生:我知道徐帅不但严格要求自己,而且严格要求自己的子女,人们都尊敬他,因此称他是布衣元帅。
  对于学生与中心思想相背的一次质疑,教师并没有立刻表态,而是引导学生利用这个理解上的落差自主探究,再交流讨论,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让他们畅所欲言,教师只是从中伺机点拨引导,实现了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不难发现,原来学生还是很会思考的,看问题虽会有偏差,但他们善于展开“思维的碰撞”,在碰撞中又善于发现。所以,在学生的新旧经验发生冲突时,教师要相信学生,放手让他们盘活旧的认知,来自己解决问题,让阅读过程回归于学生真实的学习生活。
  (浙江省绍兴市鲁迅小学和畅堂校区3120001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