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找寻学习的起点]
 

[找寻学习的起点]

发布时间:2019-01-29 04:15:30 影响了:

  [预习指导]自主选择 顺学而导   学生的发展是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发生的,课堂教学要找到学生发展的“基点”。要掌握学生的“已知”,了解学生的“欲知”。而让学生发展起点清晰化的最重要的手段就是“预习”――真正的教学应该从“预习”就开始了。
  教学《金华的双龙洞》一课,笔者设计了这样一道预习题:请认真自学课文,画一张双龙洞的简笔游览示意图。
  批阅学生的预习作业,发现全班超过70%的同学都能比较正确地画出外洞、孔隙、内洞的结构和特点的示意图。只有小部分学生只关注了游览过程中路上的景色,还有一个学生将“孔隙”部分画得几乎与外洞一样高大。于是我对原有的教学设计作了如下调整:
  将原先预设的第一板块“初读课文,梳理游览路线”改成“点评预习作业”,欣赏学生的优秀游览示意图。将学生的作品投影展示进行分析,教师用即时简笔画将游览示意图呈现,从而达成“梳理内容”的目标。
  将原先预设的第二板块“读悟课文,体会各部分特点”环节改成让学生交流说说“为什么这么画”,找出文中相关句子概括出路上明艳、外洞高大、孔隙窄小、内洞奇特宽广的特点。同时利用一名学生的错误资源――即将孑L隙画得特别高大的示意图,引导重点阅读理解描写孔隙的段落,体会其“窄小”特点并找到原因,让学生当场修改完善自己的示意图。
  第三板块“感悟孔隙特点,品味语言”,则按照原来的设计,但是在品味语言特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课堂练笔――通过写感受来写出特点。设计两道练笔题,请学生通过学习作者写感受的方法写一写“天真黑,我好怕”或者“天真热”。最后进行语言内化积累,朗读背诵第四自然段描写孔隙的段落。
  教学预案的简单调整,带来了学生课堂学习状态脱胎换骨式的改变,学生对课堂学习活动的关注程度和言语表达质量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这就是课堂预习带来的发展效应。
  我们经常说课堂教学要“顺学而导”,但是我们似乎总是将学生“学”的起点“虚化”,只是了解所有学生的大体程度和状态,却无法对其中的每一个学生有更清晰的把握。发展性课堂教学研究的“预习”给我们打开了“顺学”的路径:
  自主选择,各展学情。一般情况下,一篇课文的预习总是有常规的“指令性要求”,如读通课文,预习词语,了解课文大概内容,阅读相关文本资料等。但程式化的规定可能会带来预习的疲劳,因此老师也要因文而异设计个性化的预习作业,如本案例中的“画一画双龙洞的游览图”,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来选择喜欢的学习内容和方式,比如有的学生喜欢去网上点击游览一下金华的双龙洞,有的干脆拿出了自己去双龙洞游玩的照片。回忆一下自己的游览经历。或者提前阅读叶圣陶的其他作品。指令性加选择性的预习对于课堂教学是有效的“预热”、“预知”与“预学”,可以非常有效地刷新学生课堂学习的“前起点”。
  整理资源,调整预设。在学生完成预习的基础上,发展性课堂教学还提出要对预习作业进行及时批阅和资源整理。本案例中,老师在批阅整理中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理清作者游览的线路,因此原来设计中“梳理线路”这个环节就改成顺应学生自学的“赏析与点评”,在寻找依据的过程中深化对各部分特点的认识。另外,一生错画孔隙的作业作为课前资源被用进课堂,孔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教师引导学生在寻找分析错误原因的过程中将孔隙特点明晰化。去过双龙洞的学生写的游览感受也是非常好的资源。在教学孔隙的一段中可以让他们来谈一谈。整理资源是预习重要的环节,为二度调整预设提供最有力的支撑。
  充分使用。顺学而导。如果真正把预习看做学生的一种自主的“前学习”,那么,教学就应该尊重和顺应这样的“前学习”。从本案例的教学中我们看到。因为学生的“前学习”已经将游览线路梳理得比较清晰了,因此在这个通过学生自学就能够了解的目标上就不要再“走过场”了,自学资源被充分利用,节省出来的时间就可以让学生在品味感受孔隙语言特点的时候学习运用“写感受”的方法练一练。另外,在预习中,每个学生原有的阅读知识和能力的基础,占有的资料,甚至他们预习中产生的疑问,都是一种宝贵的课堂教学资源,老师作为课堂资源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当让资源为课堂教学所用。通过恰当的互动方式使资源效应最大化。带动课堂中的每个个体发生作用。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