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发布时间:2019-01-30 03:56:02 影响了:

  [摘要]一直以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过于重视教师的讲授、灌输,忽视学生的思考与讨论。只重视“学”不重视“问”,很多学生随着年龄增长,提问的欲望和次数反而下降。明显缺乏问题意识。这严重影响了全面推进初中数学素质教育的进程。由此可见,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意识;情境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在初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一些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设计成有趣且学生易于接受的数学问题,去启发学生质疑、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确实感到有问题需要去解决。从而激活学生学习的问题意识。如教师在教“圆柱、圆锥的侧面积”时。可事先用彩纸做了两个无底的圆柱、圆锥。上课时,学生看见教师拿着圆柱、圆锥走进教室,表露出一些疑惑,产生了求知的冲动,教师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我今天要讲的是圆柱、圆锥的侧面积,请你们思考一下,如何把这两个圆柱、圆锥的侧面沿着它们的一条母线剪开。”学生带着兴趣。进行积极思索和讨论,从而使教学不断深化。培养了其问题意识。又如在《无理数》这节课中,教师可以首先讲述古希腊学者希伯斯因坚持自己的观点:“自然界中一定有无理数的存在”。而被教徒无情地投入大海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也可以强化对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再如在讲解坐标系(平面)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讲解数学家迪卡儿发明坐标系的过程,当他躺在床上静静的思考如何确定事物的位置,这时发现一只苍蝇粘在了蜘蛛网上。蜘蛛迅速的爬过去把它捉住。迪卡儿恍然大悟:“啊!可以像蜘蛛一样用网格来确定事物的位置啊。”这时教师引入整体。告诉学生如何用网格来表示位置。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离不开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传统的课堂氛围是活泼不足、严肃有余。学生一进教室就有一种无形的压抑感。这样的环境中。学生自然没有问题意识,只有言听计从、一切以教师为中心,这严重制约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因此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视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充分爱护、尊重学生,创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才能消除学生课堂上的紧张感、焦虑感,使学生充分展示个性。培养他们课堂大胆探索,主动质疑的能力。对待学生在学习和课堂上出现的问题,作为数学教师要以自己的真诚和耐心帮助学生找出问题,鼓励其建立起学习的勇气。多发现其进步之处并给予及时的表扬。教师要鼓励学生提问。要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在采纳接受学生的正确意见之外,对一些不同观点,教师应持客观的态度予以接纳。切不可置之不理或指责嘲笑。教师要善于加强个人修养。使学生逐步养成“善于发现问题,敢于解决问题,勇于争论问题”的好习惯。只要教师善于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学生就会主动进入角色,不断产生共鸣,形成师生间的融洽与默契,从而焕发学习热情。
  
  三、鼓励学生在提问,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问问题,敢于发表独立见解,培养他们提问的兴趣和勇气增强学生自信心。树立质疑精神,对于学生的好问、多问、深问、怪问、错问,要有正确态度。对于多问、好问的学生,教师要注意耐心倾听。不要任意打断学生或置之不理。对于怪问、错问的学生,应肯定其勇气,再加以引导帮助。此外,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给学生比较充分的思维空间和时间,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要善于疏导。把学生的思路引入问题的关键,使学生的提问不断地由浅入深。常见的问题方式主要有:(1)直接提问。如理解“分解质因数”,学生可从“为什么说是因数”、“为什么说是质数”、“为什么说是”质因数、“分解是什么意思”、“分解质因数如何理解”等方面提问。(2)联想式提问。如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联想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提问。(3)比较式提问。如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比较,学生不仅明白了两者的区别和异同。而且加深了印象,巩固所学知识。(4)分析式提问。如根据“2本练习本1.6元,3块橡皮0.9元”提出相关问题,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而且提高了学生提问的能力。
  
  四、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初中数学教学要求教师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有时老师辛苦讲一个小时,还不如让学生独立思考几分钟的效果来得好。教师要善于分配教学时间,任何思考的时间都不会白费。例如在讲授列方程解应用题时,教师出示例题:“客车和货车从A、B两市中心向对方行驶,3小时后,客车到达A市。货车离B市还有50公里。已知货车速度是客车速度的2倍。A,B两市相距多少公里?”教师向学生作如下暗示:本题有多种解法;可先求货车速度,也可先求客车速度,还可以把总路程看作1,等等,接着让学生讨论,集思广益,各抒己见。学生在这个过程,问题意识得到强化。又如在《圆》的教学时。当讲圆中弧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时,笔者先让学生预习,让学生对新概念进行理解。这时,有学生举手,提问:按照弧的定义。一般地,圆上两点将圆分成了长短不一的两段弧,它们的表示方法一样吗?笔者及时肯定了这名学生善于思考,并由他提出的问题接着讲授优弧和劣弧的概念。
  总之,新课程指出:要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使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由此可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既要重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又要重视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