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文化记忆.文化行动.文化自觉】 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文化记忆.文化行动.文化自觉】 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发布时间:2019-01-30 04:22:16 影响了:

  南京市夫子庙小学已成为孔子文化的符号。这一文化符号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两个重要方面,一是孔子文化的传承,二是孔子文化与素质教育结合中的发展。夫子庙小学把传统与现代、把民族文化与时代教育结合起来,创造性地构建了小学素质教育的范式,成为传承孔子文化的典型,成为改革实验的范式。
  夫子庙小学在不断进步。和以往相比,他们对传承孔子文化的认识更加理性,更有深度,建构的小学素质教育范式更完整、更具操作性,促进学生素质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校特色发展,立意更高,效果更显著。
  首先,夫子庙小学正在形成民族文化的集体记忆。
  迪格尔印第安人有这么一条箴言:“开始,上帝就给了每个民族一只陶杯,从这杯中,人们饮入了他们的生活。”的确,每个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文化,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日本思想家、哲学家中江兆民曾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哲学是挂在国家客厅里的字画。哲学、文化哲学,以至整个民族文化代表着国家的思想高度和深度。我们应该常常这样提问自己:我们,有一只陶杯吗?它现在在哪里?从中我们饮入了什么样的生活?我们的客厅在哪里?它挂着一幅什么字画?这样的提问,意味着我们文化上的成熟。夫子庙小学正有这样的文化追求。
  民族文化来自民族的历史和传统。美国学者萨姆瓦说得好:“文化是一种历史的沉淀物。”了解民族文化,必须回望民族的历史和传统。夫子庙小学的可贵之处,在于不仅没有忘掉中华民族的历史与传统,而且形成了学校的集体文化记忆。有了这种文化记忆,就会牢牢记住我们是谁,我们又到哪里去。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集体文化记忆,有的人正在逐步淡忘。正是在这个重大的问题上,夫子庙小学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回望历史与传统还不是目的,还必须坚定地向前走。夫子庙小学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在回望的同时,又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把两者结合起来,形成了学校的文化远景,用校长冯爱东的话来说,就是要办一所有魂、有根的学校,这魂就是中华民族精神,这根就是中华民族文化。
  其次,夫子庙小学从时代要求和小学教育的特点出发,把握了孔子文化的精髓和重点,形成了两根文化支柱。
  孔子文化博大精深,丰富的内涵,深刻的意蕴,我们该从哪里做起?夫子庙小学把握了两个准则,一是时代要求。学习孔子文化,重返文化传统,决不是说回到过去去,而是要做现代中国人。忘掉传统是错误的,同样忽略时代要求也是错误的。二是小学教育特点。如果不立于小学教育的性质、任务,不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孔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就会远离学生,就会成为一个口号、一种形式。
  冯爱东说,我们在传统中挖掘,在实践中提炼,在展望中设计。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夫子庙小学“找到了学校对教育理想和教育哲学的独特理解和个性化表述,找到了学校孔子文化的灵魂和精神,那就是──‘仁’和‘学’。”这样的寻找和把握是准确的,而且解释也是深刻的:“‘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学’,是孔子教育哲学的本源性基础”。换个角度讲,仁,道德,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当然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小学生首先要做有道德的人;学,我们要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也是小学生的重要任务,是小学生发展的根基,小学生要做一个爱学习、会学习的人。从这两个要点出发,夫子庙小学进行教育的建构就有了两根支柱。
  再次,夫子庙小学的建构,开辟了孔子文化学习的三大领域,有了切实的文化行动。
  其一是课程。南师大郦波教授说,孔子是我国最早的课程专家,他设计了合适的课程。夫子庙小学进行课程开发,研究、继承了孔子的课程思想,同时,还要开发孔子文化课程。经过较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夫子庙小学开发了两类校本课程:一是“星星论语”。其深意是,小星星──小学生学习论语;学习论语中的星星点点;学习论语后使自己成为发光发亮的小星星。尤其是“亲仁”、“尚礼”、“志学”、“善艺”四大板块,发掘了《论语》的精华,突出了小学生学习的重点。二是“聚星讲坛”。夫子庙小学的学生们登上讲坛,就孔子文化,以及经济、科技、军事以及社会问题进行演讲和讨论。“聚星讲坛”成了学生展示的平台,也成了夫子庙小学的生本课程。
  其二是课堂。课改必须改课,没有课堂教学的根本性变革就没有真正的课程变革和教育变革。孔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就失去了重要的“领地”和载体。遵循孔子的教育思想,夫子庙小学建立了乐学课堂,贯彻和体现孔子的乐学思想,又体现时代的精神和要求。为使乐学课堂具有鲜明的特征和较强的可操作性,在探索中形成了三个标识:快乐的小问号、快乐的感叹号、快乐的省略号。乐学课堂在于让学生快乐,而只有快乐的学生才可能真正学习,也才可能成为课堂的主人。
  其三是文化仪式。文化是个故事,故事需要命名,命名后的活动具有文化内涵,具有仪式感。文化仪式,庄重、虔诚,会带来内心的感动,感动后的沉思,经受心灵的洗礼。这就是仪式的价值、文化的力量。深谙文化意蕴的夫子庙小学,围绕“尚礼”,建立了三个文化仪式:“开笔礼”、“成童礼”、“状元礼”。这三个仪式将成为文化因子植入学生的童年,而且成为永久的文化记忆,成为人生中的三个重要节点,鼓舞他们向前。
  梳理一下夫子庙小学孔子文化的研究与实践,我们不难发现一条线索:文化记忆──文化行动──文化自觉。其间,渗透着三个关键词:学习、反思、研究。正因为此,夫子庙小学前行的步伐更加扎实,研究的含量更加丰富,理论与实践的双向建构更加科学和合理。我们应当向夫子庙小学学习。
  (成尚荣,原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国家督学,210013)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