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从“规范”的视角,探讨中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从“规范”的视角,探讨中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发布时间:2019-02-02 04:04:19 影响了:

  【摘要】 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关键看其“打造”了什么样的道德模型。有什么样的模型,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本文拟从“规范”的视角,探讨中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 规范;道德;中学生;重要性
  
  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关键看其“打造”了什么样的道德模型。有什么样的模型,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人。
  
  一、人(类)是生活在一定“规范”之中的
  
  人(类)是生活在一定“模型”之中的,这一“模型”也叫“规范”。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首先看其打造了什么样的“模型”或“规范”。 所以,当我们想了解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的话,我们或许无需了解其本身,分析一下其借以生活的“规范”就足够了。
  当然,人(类)规范的确立,不是主观的任意搭建,它是建立在一定规律基础之上的,它必须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因为世界上如何事物都有自身的特殊性,而这一特殊性决定了其独特的存在和发展的运行规律,这一规律就是其最基本的“规范”。这一基本规律,在不同的领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人(类)也是如此,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有规范,只有有了规范,人(类)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才会有序、和谐和稳定,人们的行为才有预见性。
  所谓规范,就是调节、整合和约束的思想和行为的一种模型。它是处于共同体中的个人和组织通过长期的交往、合作形成的一系列认同关系,以及在这些关系背后的历史传统、价值理念、信仰及行为方式。本质上,它们是对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这一基本规范的反映和具体表现。
  规范在复杂的社会生产和生活中有各种表现形式,诸如伦理道德、法律法规、规章制度、风俗习惯、文化传统、价值理念、制度信仰等,社会规范是蕴含在这些因素之中的。如果说它们有区别,那就在于有的规范是靠人们的自觉履行,有的规范是靠国家的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但是,本质上,它们都是一种人(类)生活的模型。这些规范在“塑造”人的品格、“雕刻”人的性格、“界定”人的生活方式等方面,无疑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所以,马克思说:“从现实性来看,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社会关系”其实,就具体地表现为各种“规范”。
  每一个人怎样对己对人,怎样对待社会、最终谋求怎样的一种生活方式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青少年时期养成的“思想品德”。目前初中开设的《思想品德》课,就是对学生进行“规范”的教育,本质上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模型人”或“规范人”。从这个视角来看,该课程的开设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这一课程的内容涉及的规范主要有道德、法律、制度、理想等,以期从不同的角度共同搭建或打造当代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模型”或“规范”,而在这些规范中,道德是最基本的“规范”。
  
  二、道德,是人(类)借以生活的基本“规范”
  
  人,以其群居性而得以生存,群居性的生存方式中必然存在一个协调的问题,而协调必须有一个准则或规范。于是,伦理或道德等无形的规范便产生了。
  道德是属于约定俗成性规范,是社会成员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形成的,是人们应当怎么想、应当怎样做的固定模式和外化。正因为如此,它使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具有可预见性和信赖感。守诚信,讲信誉,便是道德表现形式之一。道德因拥有诚信和信誉的内涵,而成为一种倍受人们“看好”的规范。因此,道德对人(类)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人(类)的精神支柱,它广泛地存在于世界各民族之中,它对于维系社会的稳定,协调并促进社会的和谐,特别是人际交往的有序化,有着基础性的作用。
  诚然,人(类)的思想和行为主要受两个东西制约和影响,一个是法律,一个是道德。法律以强制力为后盾而得以实施,道德则以社会成员的自觉性得以实现。法律治行为,道德治内心。但是,法律治表但难以治里,而道德治里又及表。历史上“礼教”、“德教”以及今天提出的“以德治国”都体现了道德的重要作用,更是在充分利用道德这一规范。
  道德,作为一种规范在我国越来越被重视。目前我国正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许多学者把这一经济称作道德经济。这一称谓,蕴涵市场参与者要讲诚信,遵守自愿、公平、互惠的交易原则,反对欺行霸市,尔虞我诈的不道德行为。依靠并借助法律的市场交易规则,固然甚好,但它对于比利用道德市场交易规则,会带来程序上的繁琐,势必加大交易成本,造成不必要的耗费。市场上出现的“三包”“假一赔十”等承诺,本质上是商家对道德规范的利用。而“包”和“赔”则是其以物质资源对规范的投入和培育。最终,规范暂时的对物质资源的“拆借”,必将以高额的利息,连本归还给物质资源。在市场交易的过程,人们往往青睐于“老客户”,因为省“麻烦”;为什么能省“麻烦”?因为信任。“麻烦”必然带来交易成本的增加,而信任则能降低这些成本。信任,成为规范已是不争的事实了。
  
  三、良好道德传统,是道德教化的最高境地
  
  风俗习惯,本质是道德运行的历史沉淀。俗语说,“十里八九铺,一地一风俗”。风俗是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形成的道德“模型”,根扎于人们的脑海之中,对于塑造人的性格、爱好、追求、思想等方面,有着重要影响。一种积极健康的风俗习惯,有利于人的健全发展,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而一种消极不健康的风俗习惯,则会导致人们思想狭隘,行为古怪,愚昧无知、贫困落后,往往产生于这类的风俗习惯盛行下的国家、地区乃至民族。
  旧中国有几千年的封建历史,形成了许多陈规陋习,如男人穿长袍、拖长辫,女人裹足,人们见面时繁琐的跪拜礼节……,你能说这些风俗习惯与人(类)的发展无关吗?男人的长袍和长辫是否影响劳动?女人的“三寸金莲”是否能生产?跪拜礼节是否延误时间?孙中山领导的政府颁布法令废除这些风俗习惯,从政治上讲,是在解放人性;从社会学上讲,则是创造规范。因为这些措施,会建立一种新的风俗习惯,构成了一种新的规范,对于社会的发展,无疑起到了促进作用。也正是看到风俗习惯对于人们思想和行为的禁锢影响,新中国成立后,我党提出了“移风移俗,解放思想”等号召,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破四旧,立四新”活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激发了人们干劲,促进了生产,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道德以其固有的保守性,会造就一个人成功或失败。健康的道德像滋补品,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强大;不良的道德像慢性病,使人在消弱中失去活力。因此,加强中学生的思想品德建设,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素养,使他们自觉地成为现时代下的“规范人”,对于个人,对于民族,乃至于社会,都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