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阳光大道原指通往哪里【为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铺平阳光大道】
 

阳光大道原指通往哪里【为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铺平阳光大道】

发布时间:2019-02-05 03:45:34 影响了:

  当前,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制约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的“瓶颈”问题。为此,用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校本教研活动也普遍受到重视。可是,笔者所在的农村学校以及周边地区学校的情景却令人遗憾或者说无奈。主要体现在:
  
  1.校长不重“教”,校本教研难推进。农村学校部分校长囿于所成、因循守旧,属“事务型”的校长。他们对教师继续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把培训工作放到应有的位置上,校本培训无长期规划、无具体措施。有些校长认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系统的长期工程,而学校外在面貌的改变是很快会与他们的政绩连在一起的,因此,总会花很大的精力与财力去打造他们外在的“形象工程”、“门面工程”。有些校长漠视教师外流现象,狭隘地认为学校教师“需要的难来,来到的难稳”,发展教师专业的意识不强。一些学校仅把在教师会议上学习几篇文章,或让教师开几节教研课当成是校本培训。校本培训雷声响,雨点小,工作浮在表面。
  随着教育收费政策的不断规范,特别是“一费制”的推出,对遏制教育“乱收费”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可是由于政府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不到位或者力度不大,导致农村教育经费陷入了困境。很多校长依然为教育经费犯愁,仍旧充当着学校的“管门人”和“维持会长”的角色,依然是“涛声依旧”地维持着往日的“宁静”,学校没有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气息”,校本教研自然就难进农村学校的“门”。
  
  2.教师职业倦怠,缺少主动“研究”意识。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但是教师的经济收入较之其他行业,依然偏低,许多教师的日子过得紧巴巴,或入不敷出。特别是一些农村教师,用“待遇低、地位低”来形容他们并不过分。许多教师的工作时间严重超出国家规定,劳动强度过大,每天除了备课、上课、改作业、个别辅导,还要应付数不清的上级评估验收、论文案例评比、校内外公开课、优质课评比等,完全成了工作机器。超负荷的劳动付出与实际社会地位、正常工资收入等问题所形成的反差,容易让他们产生失落感、不公平感、低个人成就感。主要表现在:一些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减退了,责任感降低了,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敬业的精神萎缩了。有些教师甚至消极评价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倾向,工作松散,无意去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教师自我培训意识的缺乏是农村中小学校本培训面临的最大困难。我们常看到这样一些镜头:一些学校管理者在台上认真地读一份精选的培训材料,而台下的老师有的在交头接耳,有的在抽屉里偷偷地改作业,有的在看报纸……一些学校煞费苦心请来专家给教师做专题讲座,提供名师课堂教学实录供教师学习,但教师并不热心参与,有的甚至视为“累赘”;一些学校花了大本钱为教师办公室装上互联网,目的是让教师高效地吸纳各种最新教改信息,为教师开展教科研活动提供优越的条件。但事与愿违,有的教师在网上打扑克,有的在玩无聊的游戏。教师自我培训意识的不够强,严重制约了其素质的持续提高。
  
  3.教育资源短缺,办学经费捉襟见肘。在课程改革新形势下,如何发挥名优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在学校教学改革中的专业引领作用,是一个迫在眉睫的现实问题。但眼下,许多农村学校普遍感到新课程实施的“明白人”太少,力量不足,致使同伴交流总在同一层次上徘徊,校本教研活动难以开展且不能保证质量,严重阻碍了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优化的进程。近几年,各地都在大力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教师聘任制。农村学校的许多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城乡教育出现了十分严重的“马太效应”。由于骨干教师的流失,使农村学校缺少了教学研究活动的“领头雁”。所以,不要说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活动,就是连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也出现了危机,导致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步履更为艰难。
  办学经费捉襟见肘,一直困扰着农村学校。特别是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了教育附加费,原有的教育经费来源渠道没有了,而新的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和转移支付机制尚未建立起来,这使得原有的教育经费短缺的矛盾进一步凸现。一些学校连正常的办公经费都难以维持,更谈不上拿出专项经费用于教师教育。由于经费短缺,农村学校现代化教学设施、专业书刊等条件性课程资源和素材性资源的缺乏也极大地限制了教师专业发展。
  针对目前农村学校在校本教研中所出现的尴尬局面,依笔者拙见,可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突破。
  
  1.引“狼”入“鹿”区,“逼迫”校本教研“动”起来。有一则材料上说,在美国阿拉斯加的自然保护区,人们为了保护鹿而消灭了狼,鹿没有了天敌而数量激增,但体态蠢笨,最后由于缺少食物以及安逸少动导致体质较弱而大量死亡。人们只好把狼再“请”回来,狼来了,当然给鹿带来了生存的危机,可更是给鹿带来了勃勃的生机。这则材料告诉我们一个哲理:有了生存的压力和危机感,反而能刺激人的生存本能,激发人的发展潜能,促使人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要使农村学校教学研究“活”起来,必须改革现行的人事制度,城镇的优质教育资源务必要向农村学校倾斜,把“一江春水向东流”变为“一江春水向西流”,实行城区骨干教师向农村学校“走校任教”制度,向农村学校“掺沙子”,放“狼”到“鹿”区,“逼迫”农村学校的教师向校本教研的方向“逃跑”。
  
  2.教研部门做“红娘”,建立教研联合体。虽然农村学校整体的教研力量是“势单力薄”的,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就某一所学校来说,个别学科当中也有一定数量“显山露水”的教师。如何将这些教师组织进来,实行“强强联合”?这就需要各级教研部门发挥“红娘”作用,帮助农村学校组建教研联合体。根据各学校师资强弱以及各学科组教师的不同特长,首先成立以学区为单位的教学辅导研究站,确定各学科的中心教研组,推选出中心教研组长,以中心教研组为单位,开展各学科的正常性的教研活动。随着各学校校园网的开通,教研部门可以发挥自己中心网站“得天独厚”的作用,将本地区的各种优质教育资源整合以后上传到网上,让本地区的教师们共享、共用,使各所学校结成更为紧密的教研联合体。
  
  3.构建校本教研新建制,培优扶贫提升校本教研新内涵。我们要加强农村学校校本教研的制度建设,把教师个人
  自主读书学习,撰写学习笔记、反思日记、教育教学案例,自觉参与教研组活动,积极承担教育教学研究活动等纳入教师的工作实绩考核中。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学研究机构要组织专家和城区学校的骨干教师成立“讲师团”,有计划、有步骤地深入农村学校,开展教育教学理论和课堂教学的“现场直播”,有重点地对农村教师进行“专业引领”。同时,对暂时落伍的教师要多方面关心,为他们找师傅、结对子,以强带弱开展强化培训,帮助他们逐步“脱贫”致富奔“小康”,促进全体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教师专业成长迫在眉睫;另一方面,农村学校教育资源、教育理念、教研状况相对落后。要解决这一突出矛盾,需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下大力气解决,以保证新课程改革持续、深入实施。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