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略论汉字识字教学的持续发展:汉字的演变与低段识字教学
 

略论汉字识字教学的持续发展:汉字的演变与低段识字教学

发布时间:2019-02-05 03:45:33 影响了:

   【摘要】汉字的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怎么样让汉字识字教学持续发展,是摆在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面前的课题。本文从汉字发展简史、识字教学发展史和识字教学发展观的培养这三个方面来阐述汉字识字教学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汉字 识字教学 持续发展
  
  中国的汉字是表意文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由于汉字书写复杂,“汉字落后论”的说法也由来已久,“汉字拼音化”,甚至废除汉字的声音此消彼长。笔者认为:汉字初学时难度虽大,但一旦掌握了常用字后,就不会存在类似海量英文单词的背诵问题,且汉字的表意特性也能充分调动人脑的学习能力,并为学生搭建一个通向学习汉字的阶梯。
  
  一、汉字的发展史
  
  汉字是汉语书写的最基本单位。最新研究表明,从汉字构造方法的变化上来看,汉字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图画文字阶段,商周以前的文字都应该属于这个阶段;第二阶段是以表形文字为基础,以表音文字为主体的表音文字阶段。从甲骨文到秦代的文字都属于这个阶段;第三阶段是以形声字为主体,还保留了一些表形字和表音字的形音字阶段。从秦汉到现代的汉字简化都属于这个阶段。中国的汉字,从秦代开始,逐渐进入了周边各国,如日本、朝鲜(包括韩国)、越南等。在历史上,这些国家都曾用汉字来记载本国的历史与文化,这就是“汉字文化圈”。时至今日,日本的文字仍然是假名夹着汉字;在韩国,学术、教育界要求部分恢复汉字的呼声时有响起。
  
  二、识字教学的发展史
  
  汉字是非形态语言。汉语的语素以单音节为主,在古汉语里,单音节词占的比例很大。因此,古人利用这个特点,采用几个字一句的整齐押韵的方法编写出便于记诵的儿童识字教材,开启了识字教学的历史。从《急就篇》到《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再到元明以后各种蒙学识字教材,都采用了这个办法。如“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千字文》),“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百家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三字经》)。这些蒙学教材都善于通过简单有趣、琅琅上口的诗歌韵文来进行集中的识字教学,从而强化了语言积累。利用“属对”进行语言训练和做诗、作文训练,从而巩固识字教学的成果。
  清末初期的“国文”教科书,包括民国初年的教材,仍不同程度地采取这种传统的办法编写,如“人,手,足,刀,尺。山,水,田;狗,牛,羊。一身,二手;大山,小石。天,地,日,月;父,母,男,女”(《共和国新国文》第一册)。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也曾用类似的办法进行扫除文盲和普及初级教育的活动。例如,辛安亭在延安编写过《儿童三字经》等教材,这些教材也是从学习简单的字词及简短的白话句子以至短小的文章开始。“国语”课把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结合起来,一边识字一边阅读,在阅读中逐步识字。随着国语运动的开展,逐步产生并且广泛推行了注音字母,为识字教学创制了一种较好的工具。
  1949年之后,识字教学进行了多种实验。主要有三种:一是“分散识字”。把小学阶段应当学会的字有计划地分配在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材料里,随课文教识字,以减轻学生小学初期阶段识字量大的负担,而把注意力更多地用于说话、阅读等训练中;二是“集中识字”。利用汉字大多为合体字的特点,选定造字能力强的字作为基本字,把基本字相同的一批字放在一起进行集中学习。一般可以在两年或稍多一点的时间使儿童认识2500个左右的汉字,从而为阅读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是充分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和读写,首先提高学生运用汉语拼音方案的能力,用汉语拼音阅读和作文,使学生的口语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然后在阅读和作文中逐步引进汉字,最后达到全部用汉字进行阅读和写作的目的。当前一些学校还在进行这种实验。
  
  三、识字教学的持续发展观
  
  “人生识字聪明始”。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语文教育专家郝家杰指出:“要提高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水平,首先应让小学生一入学便科学地识字,尽早读书,受到普通话、规范字的正规教育,突破汉字的识字关,奠定学生作为现代人所应有的汉语文化基础和学习基础,增强他们对于语言文字敏锐的洞察力。”学生听、说、读、写汉字的过程也就是对其音、形、义、调的认知过程。而在对音、形、义、调的认知过程中,自然就增进了知识、掌握了方法、训练了思维,同时也对情思、审美、伦理和历史文化产生了启发、感悟和认识。利用汉字象形、会意、指示、形声这四种构造自发地引导学生对汉字进行识记和理解,就能达到汉字教育功能的整合,实现识字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要引导学生省时高效地识字,打牢识字基础,促进识字教学的持续发展,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尝试:
  1.识字教学的教材编写。
  (1)突破固有的编排思路,对教材进行大胆革新。以往的教材往往从拼音开始,然后再到简单的汉字,这一固定的模式必须进行改革创新。我们在教材的编排顺序上可以将拼音教学和汉字教学穿插进行,采取“以熟字带拼音、学拼音带识字”的设计思路,既可以让学生基本掌握汉语拼音,又能不断地巩固和扩大识字范围,引导学生在识字时巩固汉语拼音这一识字的“重要工具”,逐渐培养学生运用汉语拼音识字的能力。在内容组织上,可利用情境识字、注音识字、韵语识字、故事识字等多种识字方法进行编排,使识字教学既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又具有多种教育功能。
  (2)借鉴传统的编排经验,编写识字辅助教材。传统的“三百千”识字效率很高,可以借鉴其成功经验来帮助编写现代识字辅助教材。例如,《三字经》,其内容有一部分是封建糟粕,但是大部分内容对现代儿童还是有很强的思想教育意义,且三字一语,朗朗上口,儿童读起来就和儿歌一样,易读易记。因此,我们可以古为今用,引用一部分内容,进行大胆创新,编写《新三字经》,这对于低年级识字教学来说不失为一个良好的补充教材。
  2.识字教学的教学原则。要改变以往的老汉字教学的方法,在教学中就要遵循两个原则:
  一是在小学低年级段应集中识字和快速识字,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原则。识字是阅读的前提,而阅读又是写作的前提。学生不识字,或识字少、识字慢,就不可能尽快进入阅读和写作环节,从而制约其语文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小学低年级段,应把识字作为首要任务,而且要集中识字和快速识字。在识字时,可以通过字谜识字、成群分级识字、分类识字等方法,让孩子能够识记高频字和常用的独体字,为以后的自主识字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是要坚持“识写分开,多识少写”的原则。“识写分开”既可避免因字字要求“四会”而造成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又可防止因“识”、“写”相互掣肘而导致认字过慢、写字不好的“两败俱伤”情况;“多识少写”既避免了过度写字对孩子的正常发育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又便于循序渐进地进行写字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使之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为其打下坚实的写字基础。“多识”还有利于学生尽早进入汉字的阅读阶段,给他们打开一个生活经验之外的、丰富多彩的文本世界。这无论对于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是对于培养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促进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3.识字教学的可持续发展。识字教学不能单纯追求识字数量、识字速度,而应加强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注重发挥识字的多重功能,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可持续发展的识字基础。
  怎样在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发挥识字教学在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素质方面的多重功能呢?笔者认为,既要将拼音、识字、写字教学目标同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目标、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主动识字的愿望和自主识字的习惯的目标统一起来。同时,我们还应该充分地认识到,学生一旦具有了识字的主动性和写字的美感意识,具有了较强的识字能力和良好的识字、写字习惯,不仅对于识字、写字,对于学好语文,而且对于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因此,我们一定要通过突出独立识字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可持续发展的识字基础,逐步使学生达到识字的能力目标,即掌握最基本的识字方法(主要包括读准字音、识记字形、了解字义,以及的方法)――学习独立识字――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等等。
  只要我们树立起识字教学的发展观,努力发挥识字教学的多重功能,一旦培养起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他们在以后的识字过程中就能做到无师自通,这就为自主阅读和习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杏保,顾黄初.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4.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