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立意角度_浅析观察角度和立意角度
 

立意角度_浅析观察角度和立意角度

发布时间:2019-02-05 03:52:56 影响了:

  [摘要]在写作过程中,写作角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写作角度可分为观察角度、立意角度、选取角度、说明角度等。本文就写作的观察角度和立意角度作了简要的分析论述。   [关键词]写作角度 观察角度 立意角度
  
  写作是一个社会实践性很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写作角度不可忽视。写作角度是作者以“写”为中心建构起的主体结构再实现物――意――文转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富有变化又相对稳定的位置和依据。在写作过程中,写作角度可分为观察角度、立意角度、选材角度、议论角度、说明角度、修改角度等等。本文在此仅谈谈观察角度和立意角度。
  
  一、观察角度
  
  最基本的也是最原始的办法就是调整观察者和观察对象之间的时空位置。当观察对象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下。观察者处于不同的时空位置便会产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感觉效果。宋代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谈到对山的观察。他说:“山近看如此,远数里看又如此,每看每异所谓山形面面看也。如此,是一山而兼数十百山之形状。可得不悉乎?”又说:“春山夏看如此。秋冬看又如此,阴晴又如此,所谓朝暮之变态不同也。如此,是一山而兼数十百山之意态,可得不究乎?”相对静止的山。作者要多角度观察才能洞悉和掌握它的特点。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多样性,有的需要俯瞰,有的需要仰观,有的需要概览,有的需要细察,还有的需要步步移,面面观,这样才有可能把握观察对象的特征。所以,遵守观察原则。尽量变换空间位置,开放五官,让观察对象的万千意象随着观察方位距离的变化而进入观察者的大脑,这样才有可能获得最佳的观察位置和较好的观察效果。充分的调动视觉、嗅觉、听觉和触觉是获得写作美感的重要途径。
  但是,观察中大量存在着这样的事实:在同一时间甚至同一空间,不同观察者对同一观察对象会产生不同的感受,美国某大学教授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对三种年龄和职业不同的人进行了观察联想测试。其中第一类是高级政府官员,让他们写一篇作文,要求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产生联想,当这些官员进考场后仅只发现黑板上画一个圆圆的“0”,没有作为题目,然后是大发牢骚,最终是以交白卷而走出了考场,第二类是让大学生去应考同样的作文,他们的结果与政府官员的结果一样交了白卷,第三类是让一伙小学生去应考,当他们进入考场后,发现黑板上这个圆圆的“0”,有的同学望着这个“0”想到了这个“零”象咱们老师生气时的眼睛,大大的圆圆的,于是以《老师的眼睛》为题完成了作文:有的同学望着这个“0”想起了红红的苹果。于是以《我家的苹果》为题完俄了作文;最终这次测试难住了官员和大学生,而没有难住小学生。这是因为小学生刚开知,求知欲强,善于用心去观察周围的人和事。这正如美国一位科学家和哲学家在他的《观察――观察渗透理论》中曾这样说:“看东西的是人,而不是他的眼睛。试图把我们所熟悉的所谓看到的功能局限在视觉器官,那是徒劳的。”的确。由于“眼球以外的因素”――生理机制,经验知识,认识方式等绝对差异性,所以不同观察者在外来同一信息的整合处理必然会以某种不同作为同化的基点,观察效果各异也就在所难免了。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观察角度可分为相互联系着的外角度和内角度,外角度是观察者所处的时空位置。内角度是观察主体结构中寻找某一经验和判断。观察者必须先处于一定的时空位置。调整观察者与观察对象之间的方位和距离。在此基础上,观察者在主体结构中寻找与观察对象相似的东西作为主客体同一性的认识起点。这才构成了具有完整意义的观察角度。
  
  二、立意角度
  
  对于外来的信息,作者以主体结构中哪一点或哪一方面出发来与这一信息发生同构对应关系,揭示出既属于主体又为外物本身所具有的意义作为未来文章的主脑呢?这是写作活动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的,人的主体结构也是立体的,究竟作者从哪一个逻辑起点出发来联系事物中的哪一种意义作为文章的主旨,这就要看作者主体结构中经验知识和储藏量以及由经验知识所参与的智能自学成才的方式了。
  在我们开始理解与解释之前,我们必须具备某种已有的知识储备,作为推知的起点。即使一个错误的假定或前提,也是理解开始发生的必要条件,它必须要有某些已知的东西作为基础,在理解过程中不断得到修正,即使一时找不到这种契合点,同化理解不了,已有的经验也会在较长时间内寻找与之相联系的东西。正因为如此,一只在海边飘着的木屐进入冰心的大脑,在她大脑中“飘了十五年”后来终于在一次座谈会上,作者记忆中突然出现了在东京时常常失眠的情景,于是,契合点找到了,一只木屐之所以能在大脑中飘了十五年的经验依据出现了,作者缘此而烛照那一只平凡的木屐,这就产生了《一只木屐》的主旨。“就这样,这清空而又坚实的术屐声音,一夜又一夜地,从我乱石嶙峋的思路上踏过,一声一声,一步一步地替我踏出一条坚实平坦的大道。把我从黑夜送到黎明!”由于主体结构的不同,原来积淀的和正在积淀的经验知识存在着质的差异性,所以发掘同一事物的思想蕴含也就有高下优劣之分了。综上所述,立意角度是以经验知识为基点,以认识方式为手段去发掘事物意义时而产生的逻辑起点,这种逻辑起点存在着一个选择过程,经过选择,确定一个逻辑起点去同化发掘事物的意义作为文章的主旨。这即所谓立意角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