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深度思维 深度思维:�过“浅写作”的沼泽区
 

深度思维 深度思维:�过“浅写作”的沼泽区

发布时间:2019-02-05 03:54:13 影响了:

  【摘 要】在当下流行文化的强烈冲击下,中学生思维、作文呈现出平面化、肤浅化现象,针对这种情况,笔者以为,只有通过培养学生的尝试思维能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浅写作”的问题,本文对训练学生思维的方式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深度思维 思维方式 训练方法
  
  在当代快餐文化盛行的背景下,网络时代的阅读与写作正逐渐解构着传统意义的读写方式,功能性主张下的“浅阅读”、“浅写作”愈演愈烈。受流行文化的影响,高中生写作也不可避免地呈现“浅写作”的特点。
  “浅写作”所暴露的问题较多,就写作过程而言,有审题方面的浮光掠影,有构思阶段的浅尝辄止,还有表达方面的文风浮浅,辞不达意。而就思维层面而言,“浅写作”则缘于学生写作中的“浅思维”。要根治高中生“浅写作”的弊病,关键在让学生由“浅思维”达到“深思维”层面。
  何谓“深度思维”?顾名思义,即体现思维深刻程度的思维方式。深度思维在不同年龄阶段体现出不同的特点,高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处于优势地位,他们以抽象概念为形式,依靠概念、判断和推理进行思维,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而抽象逻辑思维分为形式逻辑思维与辩证逻辑思维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分别属于对事物理性认识的初级、高级阶段。在高中时期,应该把对学生辩证思维的培养作为重点,使辩证思维能够成为他们认识事物和分析问题的一种主导思维。因此,训练高中生的深度思维,应着力于辩证逻辑思维的培育。
  彭华生在其专著《语文教学思维论》中将辩证逻辑思维特征归纳为四点:一、全面地统一的认识事物;二、灵活地变化地考察事物;三、系统地灵活地考察事物;四、具体地实践地考察事物。依据其特点,可在实际教学中加强深度思维训练。
  一、对立统一思维训练
  列宁曾指出:“统一物之分解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其矛盾着的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这句话蕴含着对立统一思维的两个阶段,其一是“统一物之分解为两个部分”,其二是“对其矛盾着的各部分的认识”。在训练对立统一思维时,可以引导学生先对概念进行分解,再找出各部分对立而又统一的关系。
  比如以“恕”为题,更多的同学是对“恕”大唱赞歌,但如果能将其分解成两部分,既看到“恕”之益,也看到“恕”之害,而后在此基础上分析出“不宽恕不代表心中无爱”,并提倡“有选择地宽恕”。
  二、质量互换思维训练
  事物都是处于不断由量到质、由质到量的变化中,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引发质的变化。可以着重训练学生运用“量变引发质变”的思维分析事物。有一种简单的操作方,就是在所要分析的概念之前加以“过分地”,而后进行判断或推理。
  如以“关注”为题,可以引导学生在“关注”前加“过分地”,从量变引发质变角度进行思考。比如社会对长江大学生救人事件过度关注,让那些在场的大学生组成宣讲团,让他们以目击者的身份一次次地回忆事发现场的情形,这其实是对生者心灵创口的一次次撕扯,这种过度地“关注”就成为了二次伤害。
  三、肯定与否定思维训练
  唯物辨证法认为,肯定一切、否定一切,都是错误的;只能肯定应当肯定的,否定应当否定的,学会运用一分为二的方法评价事物。
  如对韩国前总统卢武铉自杀的评价,若一味地肯定其道德自律意识,或一味地否定其懦弱平庸的治政才能、都属片面评价。如果既肯定其高洁的人格理想,又哀叹其不知变通的处世悲剧,进而提出建议:为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有时不妨学会“外圆内方”。这个观点较之前两种观点全面而辩证。
  四、事物的矛盾思维训练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每一事物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为主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为次要矛盾。要训练学生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同时要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
  如对“穷而后工”这个命题抓住主要矛盾进行分析,就会发现这个命题并不能成立。因为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有其主客观因素,“穷”仅为创作者的客观环境而已,并不是决定文章“工”的所有因素。抓住主要矛盾,论证时就能高屋建瓴,势如破竹。
  五、比较思维训练
  这是确定事物相似点与不同点的辩证思维。通过对事物差异、正反、变化等比较,使我们更深刻、全面地认识事物。可以引导学生由“这个”联想到相近、相关或相反的“那个”,在比较分析中得出结论。
  如分析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下跪这一事件,可以用另一事件作比较:“1997年,张纯如写下历史纪实小说《南京暴行》,而日本驻美大使公开发表声明,污蔑《南京暴行》是‘非常错误的描写’,迄今还没有一家日本出版社敢于出版《南京暴行》的日文版。”比较中不难发现:尊重历史,承担责任,不仅不会降低高度,相反能使获得全世界的尊重。
  六、事物的个性与共性思维训练
  这一训练主要帮助学生认识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道理,学会从事物的个性与共性上分析事物。
  比如以“圆”为话题,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几部古典戏剧的结尾:《窦娥冤》中窦娥获平冤昭雪,张驴儿处以极刑;《牡丹亭》中杜丽娘起死,与柳梦梅喜结连理;《西厢记》中张生考中状元,与崔莺莺拜堂成婚……学生对这些个案作异中求同地分析,就会发现这些个案中蕴藏的共性:大团圆式的结局,这也是人们美好心愿的流露。
  深度思维仅仅凭借课堂上的教师引导是不够的。事实证明,人们思维能力的强弱,思维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头脑中内化积淀的知识信息量。一般说来,知识信息量大,思维能力就强,思维水平就高;知识信息量小,思维能力就弱,思维水平就低。
  深度思维还需要一份特立独行的勇气,抛开已成定论与一般习见,作个性化的见解发抒,正如法国罗曼・罗兰所说:“要求深刻,必须有胆子把体统、礼貌、羞耻,和压迫心灵的社会谎言统统丢开。倘若要谁都不吃惊,你只能一辈子替平庸的人解释一些他们消受得了的平庸的理论,你永远踏不进人生。直到能把这些顾虑踩在脚下的时候,一个人才能深刻而伟大。”只有拒绝盲从,保持自我,独立思考,思维才能体现深度。
  一个人具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思考问题时就能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抓住本质,掌握规律,揭示事物的多种关系,预见事物发展的进程。重视深度思维的培育,相信“浅写作”只是前进途中的一处沼泽地!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中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