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_网络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_网络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9-02-06 03:53:49 影响了: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习过程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及经历情感体验的基础上,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新的课程标准体系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突出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在教学中我们认识到:应尽可能发挥网络教育的功能,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实践中采用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主活动和直接体验为基本方式,充分利用我校先进的网络系统,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尝试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模式。笔者结合自身参与课题研究的体验,就网络环境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谈一点认识。
  一、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可有力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要想让学生自主学习,必须创设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网络环境下,教学可以提供一种生动、活泼、平等、自由、民主的教学氛围。学生可以自由地通过网络等与其他在线学生或教师平等、轻松地探讨各种问题,他的观点和疑问都可以及时得到反馈和响应,他不是在被动地接受别人灌输给他的知识,而是自觉地、主动地按照自己的兴趣去探索和寻求知识。在学生与这样一个充满无限宝藏、充满巨大活力的系统进行交互学习的时候,他们不再觉得学习枯燥无味,任务艰巨繁重,而是会带着浓厚的兴趣轻松地去学习。
  学生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有较强的求知欲,对现实问题都有探究愿望,渴望新的学习方式。网络作为当今信息容量最大、最新,信息的传输速度最快的学习阵地受到人们关注。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加强对学生进行网络学习引导。这也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此外,网络环境下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更加方便、快捷,消除了现实的环境中人与人交流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人与人之间是完全平等的,人人都会受到别人的尊重,在这样的交流氛围下,学生很容易形成自尊、自强、自爱的人格品质。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可以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熏陶、感染、启迪,逐渐积淀成自己的情感、态度、意志、信念、动机、需要等特定的人格要素,这为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可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
  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可以改变教师一人讲、学生被动听的单一教学方式,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进行个别化学习,可以自己查找有关资料,与计算机进行即问即答。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对能力不同的学生因人施教,实行个别化差异化教学。同时,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教师将从课堂上的主角变为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学生成为知识的获得者与建构者。很多以前必须课堂讲授的东西,已逐步转为由学生参与或自主学习中获得,课堂上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感悟能力为主。学生的学习也已不再局限于课堂,而是借助英特网、校园网扩展到各个方面,学生可以在网上查找所需的各种资料,可以借助网络完成感兴趣的课题,也可以通过网络向别人求助,使时空限制得以突破,教学过程更加灵活多样,更具有针对性。
  在网络环境下,学生通过自行操作电脑,浏览教师精心设置的各种文字,图像和音像资料,初步形成一定的知识架构,并通过和其他同学的讨论及接受教师的个别辅导,来巩固所学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和网站有关资源,大胆探索问题,努力解决问题。因此,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既能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一改过去由教师唱主角的局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其自主思考的能力,也将现代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进行了很好的结合。
  此外,网络教学使传统课堂的师生交互发展到网上的师生交互、人机交互、学生与学生的交互三位立体的交互模式,人机、师生、学生之间形成了交叉网状的交流渠道,实现多方互动,因而既充分体现了师生共同参与,又为学生之间互帮互学、互相协作创设了有利的条件。虽然,一节课只有45分钟,其实,课前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浏览教师制作的网页及相关网站,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活动早已开始了。课堂活动结束后,同学们仍然可以通过相关网站继续查阅相关内容,讨论,咨询,做习题或看看教师的回复,这无疑使学习的时空极大地延伸、扩展了。网络课充分利用了Internet内容丰富,信息量大的特点,在教学上实施横向与纵向的延伸,使教学不再受教室、围墙等空间上的限制和课堂时间上的限制,既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与技能,又有利于开放教育模式的实现。
  三、网络化教学加强学生的合作交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学会合作”是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的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进入网络时代,合作精神尤为重要,合作能力的有无和强弱是衡量学生自主能力和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应尽可能创造条件,组织学生进行协作学习,这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非常重要的一种策略。
  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可深化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在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中,适时引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让小组成员在组内合作操作,解决问题,交流各自思考成果,使师生、生生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启发、相互评议,以达到训练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智力的目的。例如笔者执教的一节网络研讨课《距离》一课中,有这样一个环节――“思考,在点、面距离,线、面距离,面、面距离这三种距离中,哪一种距离与众不同?为什么?”这样一道开放题,教师先请每一位同学独立思考,尽可能多地找出与众不同的想法。再请每位同学整理自己的思路,之后在小组内交流。小组成员每人在BBS上留言,前面说过的后面就不要重复。小组整理成果,再在全班进行交流。这样有步骤的小组合作学习,环节清楚,学法指导明确,多次重复后形成模式,促进了自主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锻炼了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与创新精神。小组合作交流学习需要选择恰当的内容、时机和方式。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经过独立思考,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有了自己的见解,看到的不仅仅是问题的表面现象。于是他就有话可说,并且有助于把问题讨论深刻,提高讨论的效率,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可有力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创造性是对现实的超越,是主体性发展的最高表现。创造意味着突破、革新、进步,而不是重复、模仿。对学生而言,创造性的发展目标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实践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思维中闪亮的火花,它需要学生们对他所研究的问题有着追根问底的热情和一触即发的激情。网络环境下,模拟现实的环境、多种媒体的组合都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学生们可以就某个问题进行集体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激烈争论、相互补充、相互修正,不断地引向正确的结果。在大家对某一问题集中发表意见,每人都自由地表达见解的过程中,大家的思想互相激荡,发生连锁反应,产生思维同振、情感共鸣,不断刺激学习者继续探索研究的激情,学习者在带有竞争性质的讨论中,思维高度活跃,热情不断高涨,在这样的状态下,很容易产生创造性的思维,引导出创新的产物。
  在观摩课《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的教学中,课前教师要求同学们调查我市的环境污染状况,上课伊始教师借助网络资源(具有强大视觉冲突的图片,凄婉、优美的音乐等)并配以深情的解说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接着向学生简单介绍本网页的基本结构,提出本节课学习的目标任务。接下来同学们根据目标任务选择不同的角色,在网上收集并整理资料。本课中小调查、练习、汇报展示,以及丰富的图文并茂的资料及链接的网站,使学生的眼、耳、口、手、脑都自然而然地调动起来,完全实现了自主性学习。可贵的是,在网站上授课教师还设计了BBS和聊天室,每个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能力、水平,选择其中的内容进行研究,可以围绕有关主题和有关报道在BBS上发表与众不同的观点,同时又可以了解别人是如何想的。进入聊天室,学生间的交流更是“短兵相接”,畅所欲言,思想碰撞十分激烈。为了使自己的观点站得住脚或驳倒对方观点,他们会充分调动起每一根脑神经,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一节课下来,50多位学生就会有50多个各具特色的留言,提出形形色色的咨询,充分反映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独特性、创造性。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使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智慧感悟,可以创设活动化、开放性、参与性强的情境,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实现对所学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实现学生思维的自主放飞。
  (责任编辑刘红)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