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中国需要航空母舰吗?_中国第三艘航空母舰
 

中国需要航空母舰吗?_中国第三艘航空母舰

发布时间:2019-02-10 03:52:47 影响了:

      最近,随着“神舟五号”载人航天成功、台湾大选、南沙出现寻衅事件,国内制造航空母舰的呼声又高涨起来。从国家发展战略看,真有此需要吗?    今年5月1日,以原苏联“基辅”号航空母舰为依托的主题公园――天津国际游乐港举行试营业庆典。这艘三年前用7000万元以废铁价买来,山海关造船厂花费两亿元修缮的淘汰航母,舰壳油漆一新并装上各种木制的仿真飞机、雷达仪器,由拖船将其牵引到塘沽码头旁作为游览物。一向聚集着全国最多“兵器发烧友”、军事迷和愤青的京津地区,当天就涌来20万参观者,登船口人头攒动,拥挤得水泄不通,足让一张上舰票卖到120元的营业者乐得合不拢嘴。笔者也参观过美国惟一的游览性航空母舰,即退役后停在纽约哈得逊河上的“埃塞克斯”号,一张参观票不过6美元,舰上仍长期游客稀少且多属外国人。一向重陆地农耕而轻海洋开拓的中国人,竟出现这样强烈的航母情结,真令人感慨不已!十几年来国内呼吁建造航母之声长久不衰,可见有着深厚的民意基础。
  
  “航母!”强国之梦一直魂牵人心
  
   鸦片战争一声炮响,激起中华近代的爱国主义。从彼时直至今天,中国的主要外来威胁都来自海上,对别国拥有而自己造不出来的大舰自然会有一种特殊追求。不过,黔首百姓对“海上巨无霸”航空母舰有魂牵梦绕的可嘉爱国之情是一回事,在庙堂之上、帷幄之中的决策谋划者如何以务实态度下决心则是另一回事。
   上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财绌气不粗,加上军事领域长期对民众笼罩着神秘面纱,自然没有建造航空母舰的呼声。进入90年代后因国力增强,加上对外开放后扩展了眼界并拓宽了思路,社会上便兴起了长久不衰的“航母热”,有的热心人还发起过集资捐款,一些军界人物和退役将军又经常宣传造船之必要。在进行国防教育和迎合社会心理以赢利的双重驱动下,原苏联海军建造的6艘航母中报废出售4艘,结果有3艘落户中国(另一艘被韩国拆解)。2000年春深圳蛇口从韩国转购来排水量3万4千吨的“明斯克”号,开辟成游乐点。同年10月天津也如法炮制,买来同级别的废舰“基辅”号。2001年秋南方一家公司又从乌克兰买下苏联瓦解前刚建好舰壳便停工的6万吨级的“瓦良格”号,准备拖到澳门当海上赌场,目前还停在大连造船厂。近来一些航母迷呼吁此舰应做军事修复,国外报道也对此有不少猜测。
   力主中国应建造航空母舰的论据,归纳起来都是这几点:一是要显示大国地位并走向海洋,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中只有中国没有航母,而印度、泰国、巴西这样的国家都有;二是在今后解决台湾问题时用它抗衡强敌介入;三是争夺南海时有航母才能解决制空权;四是中国的石油需求已有三分之一靠进口,且多半经印度洋运来,需要海上护卫。有些人还从传统海战角度论证,大讲一艘航空母舰可以控制多少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威力好生了得。
   上述理由都可谓振振有词,确出于忧国之心。问题在于发展航空母舰这种战略性武器,首先要考虑中国今后的战略态势。决策最忌情绪化,这种亏中国以往已经吃过不知多少次。
  
  国威尊严诚可贵,战略实务价更高
  
   过去有些人将中国没有航空母舰的理由,简单归于造不起、养不起,其实目前中国财力远胜有航母的俄罗斯、印度(实际购买力还大大超过)。近年美国建造一艘9万吨级特大航母需40多亿美元,中国的人物成本低得多,造一艘6万吨级的大型航母估计最多需20亿美元。若再制造或购买四五十架舰载机,也不会超过20亿,保驾护航的巡洋舰、驱逐舰和潜艇等再追加三四十亿,总计造一个航母编队至多需七八十亿美元,相当600亿人民币。以同时造两个编队(因军舰要轮换维修替换才能够保持战斗力),为期十年计算,每年需投人一百多亿人民币。今年国家公布军费开支为两千亿人民币(国防科研和外购军品历来不算在内),每年还要递增,发展航母虽会增加些财政负担却能办到。
   从技术层面看,目前中国的民用造船吨位已仅次于日本居世界第二,有为国外承建30万吨油轮的船台,早在1974年便制成了核潜艇。以现有造舰能力,造出6万吨级左右的核动力或常规大型航母当然不难办到,只是国内电子仪器和船舶动力设备是弱项,所产航母在技术上会低于国际先进水平。
   在武器领域,有建造能力并不等于就有需求。日本的造舰能力强于中国,出于政治考虑在战后也一直没有航母。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性武器,是否建造航母应首先研究国家安全的最大需求,那便是从现有威慑方向及力量的判断看,未来威胁中国安全的方向是不是在海上?如果是在海上,来犯者最怕的是什么?用什么可以遏制其威慑并进行反威慑?
   按照这一最基本的战略思维要求衡量,中国若制造航空母舰,显然不能使主要对手感到害怕。目前和今后干预台湾并威胁中国安全和统一的美国,具备最强的全球性精确的海空天打击力量,害怕的主要是远程的导弹反击,根本不会害怕性能远落后于自己且数量很少的航空母舰。以往的战史早就说明,使用航母出战只适合于“强打弱”,想“弱打强”绝无获胜可能,二次大战中的美日海战便是例证。目前国际军事舞台上的“制高点”是制太空权,如美国的全球定点卫星的全天候监视,可锁定任何地区大小0.3米以上的目标,并引导精确打击。无法粉碎美国制天权的对手,战时若以航空母舰这样的庞然大物迎敌,只能成为人家的活靶。中国若是拥有航空母舰,只能对付既无卫星、也没有远程制导攻击手段的中小国家。
   从中华长远的发展战略看,今后确要面向大洋,然而目前的形势是台湾问题还有相当长时间难以解决,再受到美、日关系的制约,中国海军还冲不出西太平洋第一岛链。至少在一二十年内,中国的海上战略目标还要限于岛链内。面对当务之急是近海,如大量投资于发展远洋武器,恐怕只会造出平时是供养包袱,战时又不管用的装备,最终如同《三国演义》中所说的那种“食之无肉,弃之可惜”的“鸡肋”。
  
  战台海、夺南沙、护油运,航母是否急需?
  
   航空母舰的基本用途,是在陆地为基地的航空兵鞭长莫及的地方活动。从作战角度来分析,中国海军目前担负的主要任务并不急需装备此种海上浮动机场。
   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战略任务的重中之重,也是陆、海、空、天四维空间的各部队头号任务。台岛距离大陆最近处140公里,最远亦不过200公里,就算是绕到岛东岸攻击也不足300公里,这在陆基航空兵看来只是近程作战。解放军因“腿短”及老旧被淘汰的老式歼-7战斗机,航程也有1400公里,活动半径也在400公里(除了往返还要留空作战),而新型歼-7(包括超7)的活动半径都提高到六七百公里,苏-27和苏-30活动半径更在1000公里以上,攻台作战本身用不着航母。至于遏制强敌介入,则如前所述,航母实际又起不到威慑作用。
   上世纪90年代以前南沙群岛在中国战斗机作战半径之外,无法掩护舰艇前往,成为在岛礁争夺中处于被动的主要原因。目前这一问题通过三种途径已能得到解决:一是在西沙群岛中最大的永兴岛修建了机场,可供对跑道距离要求较短的第三代轻型战斗机(如“枭龙”、歼-7FM)起降,等于把原先由海南岛至南沙1000公里的飞行距离缩短了400公里;二是引进和自产苏-27这种航程近3000公里的重型战斗机,作战范围也可覆盖南沙;三是制成空中加油机,在国庆50周年的检阅中已经飞过天安门,因而能维持战斗机较长时间留空。当前中国对南沙群岛之所以没有再动武,主要原因已不是舰艇缺乏空中掩护,而是顾虑到复杂的国际形势以及同东盟国家的关系。今后若是真的再起战端,以中国现有之力对付南沙周边那些三流海空军,不用航空母舰也可胜算。
   至于对穿越马六甲海峡、横跨印度洋的上万公里远洋石油运输线,中国以航空母舰保护既不需要也不现实。在未来,弱国、小国不敢也不大可能截断中国的海上石油运输;面对大国强国拦截,中国用并不先进和数量不多的航母也无法打破。
   总而言之,对今后面临的作战任务看,中国如建造航空母舰,只会处于打强敌不管用,打弱敌用不着的处境,并无太大的实用价值。
  
  在新世纪中国不必再打造“海上恐龙”
  
   世界上任何武器都有自身一定的适用期,过时的装备再壮观,也不过是庞大无用的恐龙,二次大战中被航空母舰无情取代的昔日海上霸主战列舰便是明证。航空母舰问世近百年,实际已经走过了鼎盛期,现在处于“落日的辉煌”。在这一领域中,中国想跟随追赶早已错过时机,不如走捷径超越。
  全国解放后中国在武器发展上长期落后于先进国家,固然主要原因是工业科技的底子太薄,武器发展上的思路陈旧也难辞其咎。在很长时间里,中国发展常规装备时往往是看到别国有什么,自己再跟着发展什么,待到花费很长的研制周期搞出一种武器,先进国家又有更新样式,这就免不了总落后一两代。要想建成一支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上力量,中国就不能再用跟随人后的航母战略,而应跨过这一步,瞄准未来最先进水平并符合中国需求的装备,作为自己的发展重点。
   航空母舰作为一个难以隐蔽且无法大幅提高运动速度的海上庞然大物,近些年对它的打击手段发展远远超过其自身防卫的发展。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美国便开始考虑研制替代航母的海上主战装备,并提出了发展装备远程攻击导弹的“武库舰”计划。后因冷战结束,美国感到至少二三十年内都没有海上强劲对手,现有作战目标都是那样缺少海上攻击能力的“无赖”小国,才未中断航母制造,不过对新替代舰种的研究仍在继续。至于英国准备研制新航母,其战略思想是跟随美国狐假虎威,也以弱小之国为对手。俄罗斯只留下原苏联一艘航母,当作训练舰保留海空力量。法国、印度各有一两艘航母,预定作战目标也不是强敌。
   从现实和发展的角度看,航空母舰作为海军主力舰船进行海上决战的战略理论已经过时,目前它主要用来攻击岸上目标。不过若有强劲对手决意反击,航母会遭受越来越多不断进步的攻击物威胁,如攻击机、导弹、潜艇、水雷等,幸免于难的可能性极小。在未来的海空天一体战中,有很强隐蔽能力且能携带大量导弹的核潜艇无疑是主角,全球性卫星系统又是它头上的保护神和引路者。现在美英俄法海军经费用项中,第一位都给了核潜艇。
   对于新近崛起的古国华夏来说,过去百年间错过历史性的机遇,使海面战场和外层空间已经被西方大国抢先一步所占据。开辟水下战场,是21世纪赐予中国夺取海洋战场主动的最佳的也是惟一的机会。在目前有限的国防经费中,一要搞“九天揽月”,有自己的全球制导能力;二要能“五洋捉鳖”,以发展强大的水下舰队为主。那些其貌不扬的潜艇虽远没有航母那样威武,也无法在展览时迎来成千上万的观众和欢呼者,但其作战威力却远胜于航母。现在一艘核潜艇的核导弹,便足以摧毁世界上任何大国的全部精华。若改换常规导弹,有精确制导能力也能点中对手要穴。
   从发展眼光看,今后中国想增强海上力量,便要着力抓太空和水下两头。至于水面舰只,搞几千吨级的驱逐舰、护卫舰足矣。那些买来的旧航空母舰,则让它们停在海边做游乐场,在凭吊之余也可授些与时俱进的教育。(原载香港《广角镜》)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