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苏共蜕变的政治文化原因 苏共政治委员米高杨
 

苏共蜕变的政治文化原因 苏共政治委员米高杨

发布时间:2019-03-30 04:37:50 影响了:

  摘要:导致苏共蜕变的原因很多,但自身建设问题是主要的。如背离马克思列宁主义、长期的高度政治经济体制、对历史的评价不正确等。本文将从政治文化原因分析苏共的蜕变,这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苏共蜕变 政治 文化
  1917年俄国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使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了现实,开创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新纪元。然而令人遗憾的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共的蜕变使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陷入了低潮。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苏共的蜕变呢?历史证明,苏共蜕变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如经济改革没有什么成效、长期的高度政治经济体制、对历史的评价不正确等。本文将从政治文化原因来论述苏共的蜕变。
  一、否定党的领导、否定党的历史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接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他的修正主义给苏共的蜕变埋下了种种危机。1956年2月,苏联共产党召开了第二十次代表大会。在大会上,赫鲁晓夫以突击的方式抛出了一个反对斯大林的秘密报告。这一报告引起了苏联和国家社会主义阵营强烈反响,导致了匈牙利事件等。苏共在长期的高度的政治经济体制下,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和战争时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保卫了社会主义。然而,这种体制不能长期的存在,特别是在和平年代。斯大林的错误是应该批判的,苏共应该从斯大林所犯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以便把社会主义建设得更好。但是“他根本抹杀了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同一切国内外敌人进行坚决的斗争、取得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的功绩,抹杀了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保卫和巩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取得反法西斯战争伟大胜利的功绩,抹杀了斯大林捍卫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功绩。”1对斯大林的评价是关系到党的建设与发展前途的重大问题。作为一个政党,对其历史和历史领导人的评价,要客观公正,不能只看到不好方面。赫鲁晓夫的修正主义对斯大林彻底的否认,这实际上是在彻底否认党的历史、党的领导,使党在人民的心中失去了信任,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到后来戈尔巴乔夫接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后,提出了“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这使党的领导地位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否认了无产阶级专政,否认马克思列宁主义专政理论。把长期以来的高度的政治经济体制和专制制度归结为苏共对国家权力的“垄断”,彻底的否认党的历史,提出对党的历史进行“不留空白点”的清算,后来又提出彻底改造整个大厦,把消灭共产主义作为终身的奋斗目标。 戈尔巴乔夫在政治的改革中,提出实行多党制,苏共不再是领导,而只是一个平等的“合作者”。他提出的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不承认苏共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反对苏共是无产阶级的最高组织形式,认为苏共只是多个党派中的一个议会党。这些思想长期的在党内和群众中广泛的传播,长期的否定苏共的领导地位和对党的历史没有正确的认识,最终导致了苏共的蜕变。
  二、背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失去了正确的理论指导
  建立人类最美好的社会——共产主义,是共产党人终生奋斗的目标。这一目标的提出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基础上的,因而成为广大共产党人终生不渝的信念。然而在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长期以来的高度的政治经济体制没有得到很好的改革,因此建设中困难重重,举步维艰。到后来,把什么困难的原因都归结为苏共的原因,归结为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固有的缺陷。这些严重的背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建党、建国学说,彻底的否定无产阶级的专政学说,最终苏共失去了领导的核心地位,失去了国家政权,导致了自身的蜕变。在戈尔巴乔夫之前,苏联的建设与改革还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领导地位,坚持共产主义信念,到戈尔巴乔夫时,他提出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把党从无产阶级先锋队改造成为全民党。”2苏共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逐步背离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失去了正确的理论指导。作为一个执政党,其失去了正确的理论指导,这势必会导致党内外的思想混乱和社会政治动荡。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苏共在思想文化方面,搞的是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鼓吹“全民党”、“全民国家”等,这造成了党的思想文化混乱,使党内很多人感到迷茫,是人民群众逐步失去了对党的信任。马克思曾经说过:“至今一切社会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3邓小平也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中的阶级斗争是一个客观存在,不应该缩小,也不应该夸大。实践证明,无论缩小或夸大,两者都要犯严重的错误。”4 苏共在其政治文化改革的过程中,放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文化的领导地位,放弃了科学的社会主义,取而代之的是所谓的“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这些全盘的否认和彻底的抛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思想文化向资产阶级方面转化。思想文化方面的转变,是苏共的蜕变根本原因,这就从根本上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
  三、高度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和文化的自毁
  在列宁逝世以后,斯大林接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后,他排除异己,把国家权力集中在自己手中,特别是苏联的大肃反运动,使斯大林的个人权力达到了顶峰,也是个人崇拜也已形成,从而斯大林模式就形成了。在苏联建设时期初期和反法西斯战争中这种模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保卫了社会主义的胜利果实,捍卫社会主义阵营,也推动了社会主义的向前发展。然而高度的政治经济体制使得国家没有民主,什么事都是行政命令,以党代政。十月革命后,苏共七大到十三大,都是严格遵守党章的规定一年召开一次,即使在国内战争期间也没有中断。后来,1922年和1925年的党章规定党代会每年召开一次,1934年和1939年的党章有规定党代会每3年召开一次。但这个规定并没有得到遵守,党的两次代表大会之间的间隔时间越来越长。在这种情况下,党的权力越来越集中于党中央,集权于个人手中。在赫鲁晓夫上台后,在改革高度的政治经济体制时,没有正确的对待历史问题,而是对斯大林模式和历史的全盘否定,使苏联从历史中“解冻”出来。对历史和斯大林的全盘否定,实质上是对苏共的自我否定,对自身文化的否定,是自身的自我毁灭。到后来的戈尔巴乔夫,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否定,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无产阶级专政的否定。这些都导致了苏共文化的影响下降,使苏共的文化思想不再是指导思想。当在经济的改革中遇到困难,举步维艰时,就转向政治。把经济上的不作为归结为政治原因,归结为社会主义制度固有的问题。没有意识到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生产力,不断地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把文化改革和国家政治机关的改革分开,这就很容易使文化改革背离社会的根本制度,也使政治改革脱离文化的支持,最终导致了两种改革没有成效,也为苏共的蜕变留下了隐患。
  注解
  ① 周新城、张旭著:《苏联演变的原因与教训》,第67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2月第一版。
  ② 周新城、张旭著:《苏联演变的原因与教训》,第224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2月第一版。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272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④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82页,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参考文献:
  [1] 《苏联演变的原因与教训》周新城、张旭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年2月第一版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
  [3] 《邓小平文选》 第二卷 人民出版社 1994年版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