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3+2模式,5天环线,深度行摄南迦巴瓦 重庆环线 深度
 

3+2模式,5天环线,深度行摄南迦巴瓦 重庆环线 深度

发布时间:2019-04-02 03:51:00 影响了:

  在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一支户外探险队徒步穿越原始森林,领略那拉错与那木拉山的湖光山色,在克服体力透支和风寒效应之后,直抵南迦巴瓦峰脚下,秋高气爽里,守候它一年四季中最美的容颜……
  南迦巴瓦峰不仅有一种令人窒息的野性之美,还总是呈现出压迫人的气势。
  作为喜马拉雅山脉东端的最高峰,海拔7782米的南迦巴瓦雪山又叫做“那木卓巴尔山”,藏语的意思是“天上掉下来的石头”。它位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的南侧,伫立在喜马拉雅山脉与念青唐古拉山脉的会合处,是林芝、墨脱、米林三地的界山。
  不过,南迦巴瓦峰那巨大的三角形峰体终年积雪,常年云遮雾盖,时常难见真容。如果要欣赏这座险峻的奇峰,最好是在秋高气爽的时节,因为只有此时,它露面的机率才比较大。南迦巴瓦峰传统的观赏点主要有两个:一个在色季拉山口,不过离得较远,看不很真切;另一个在派乡附近。但想要领略这座雪山最辉煌的景色,还是要走进雅鲁藏布大峡谷,直抵其脚下,去迎接那种扑面而来的震撼感……
  我们在早秋的绵绵阴雨中,花了5天时间,一路走向南迦巴瓦,徒步来到它的脚下,一边寻找最佳观景点,一边等待它露面。前两天阴雨绵绵,但我们没有放弃;后两天它若隐若现,多少带给了我们一些惊喜;最后一天,它终于露出了婀娜多姿又变幻莫测的容颜,让我们彻底震撼!
  营地周围,近处繁花似锦,远处云雾缭绕,唯一的不足之处就是附近没有干净的水源,我们只好用纸巾来慢慢过滤水。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也是青藏高原上最大的水气通道——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整个大峡谷地区气候异常湿润,加之群山环抱,山地垂直变化较大,因而形成了不同的植物带和动物带,造就了这个世界上生物多样最丰富的峡谷。
  在南迦巴瓦附近,有多条比较好的徒步线路,难度不大而又风景绝美,其中两条比较知名:一条是去南迦巴瓦大本营和那拉错;另一条是“转加拉”,也就是当地藏民转山看南迦巴瓦和加拉白垒的线路。当然,你也可以将两条线路串在一起,大约需要5~6天的时间。
  当我们马不停蹄地到达派乡渝州饭店时,已经深夜12点多了。这家饭店比较简陋,但价格实惠,一个床位才20元,店里的重庆菜也做得相当不错。不过,当地向导给我带来了一个坏消息:因为前段时间下雨,雅鲁藏布江猛涨,水位太高,加拉村那边的船家不愿意摆渡过江,因此我们原本计划的转加拉就落空了。我们马上启用应变方案,把原来的5天环线徒步改成3+2——3天在雅鲁藏布江南岸徒步,2天在北岸徒步。这样一来,虽然难度有所降低,但我们有更多的时间饱览风景。
  第一天的计划是徒步去南迦巴瓦大本营。为了节省时间和体力,我们要了一辆面包车和一辆卡车,把大家送到徒步的起点——格嘎大桥附近。12点,我们开始在蒙蒙细雨中徒步前行,一边远眺南迦巴瓦,一边回望雅鲁藏布江。我们轻装,协作负重,不一会儿,协作就跟不上我们的节奏了,大家只得放慢脚步,不时地停下来等他们。下午3点多,我们到达了大本营附近的极定村,不过这里已经没人居住,只剩下几间旧房子,大伙儿决定就地扎营。
  营地周围的风景不错,近处繁花似锦,远处云雾缭绕,唯一的不足之处就是附近没有干净的水源,我们只好用纸巾来慢慢过滤水。傍晚,我们围着篝火唱歌、跳舞,协作们也很快加入了进来。
  徒步了10个多小时,队员们全都疲惫不堪,由于体力透支再加上风寒效应,几名队员开始出现了失温现象。
  第二天最具挑战性:海拔上升1000多米,徒步10个多小时,还要在海拔4400米的地方扎营。早上8点起床后,我就要求队员们吃饱带足,出发前还让一位老队员带领大家做了热身操。
  徒步刚开始,路面还比较平缓,大家走得很轻松。接下来的一段是在原始森林中穿行,偶尔小雨淅沥,走起来感觉很爽。大约11点,我们来到一条溪谷,溪水很急,溪宽约两米,无法通过。向导让我们在小溪边休息,吃点干粮补充能量,同时协作们利用附近的树木搭建起一座简易桥。过了一会,桥搭好了,通过有些危险,我要求协作在两头接应队员,确保大家都安全通过。
  下午4点半,抵达一个海拔4000多米的三岔路口:往左是那拉错方向,向右则是第二天下山的方向。此时,队员和协作已经徒步了7个多小时,大家都有些累了,想就地扎营,但经过讨论,最终还是决定咬咬牙继续赶路,到天黑之前扎营。
  真正的挑战从此处开始,因为要爬升300多米,还要赶在天黑之前到达营地,已经徒步7个多小时的队员们体力消耗很大,少数队员已经出现了高山反应。
  安排好开路和收队的人之后,我最后一个出发,追赶前队。一路上,队员们男女搭配,互相照顾,队伍前后都有协作带路,前、中、后都用对讲机保持联系,队形保持得不错。而就在此时,雨开始下得更大,风也刮得更猛,我要求大家赶紧加衣,小心风寒效应。可是,因为向导没有来过那拉错,对营地的位置意见不一,耽误了一些时间。这时候,体力透支加上风寒效应,几名队员开始出现失温现象,于是我们决定在那拉错上面的草地上扎营。此时已是傍晚7点多。这一天,队伍徒步了10个多小时,夜幕即将降临,队员们都疲惫不堪。
  一般来说,失温队员只要钻进帐篷,换上干净衣服,再钻进睡袋休息一会儿,喝点热水,补充些能量,基本都能缓过来。我也严重失温,浑身发冷,便钻进睡袋休息,让自己尽快恢复体温,并委托几个有经验的男队员照顾其他失温队员。这是考验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时候,状态好的队员开始烧水做饭,给失温队员送去热水袋取暖。有好几名队员还跑到我帐篷前问寒问暖,端茶送水,真让我感动。
  在我们走向南迦巴瓦的旅途中,一路饱览雅鲁藏布江两岸旖旎的自然风光和藏民族独特的人文风情。流逝了千万年的雅鲁藏布江,乳汁一般哺育着两岸从碧绿到金黄的土地,也孕育了勤劳的藏民族和一个个依山傍水的藏族村落。
  那拉错与那木拉山,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放眼望去,两个高原湖泊一大一小,紧密相连,如同南迦巴瓦的两滴眼泪,摄人心魄。
  那拉错,也叫“那木拉错”,又称“天目神湖”,其实是由两个紧密相连的湖泊组成。关于其名字的来历,就连当地向导也各说不一。比较可信的说法是那里有座那木拉山,山脚下的这个湖就叫那木拉错。“那木拉”在藏语中的意思是“很高的地方”,顾名思义,这个湖位于海拔很高的地方。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