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东方医院_东方意蕴
 

东方医院_东方意蕴

发布时间:2019-04-02 03:53:31 影响了:

  雕塑传达人对世界的审美认识,是情感的物质凝聚。即表现外在现象之时,反映内心感受;或者说为表达内心所思,由情感主导外在表现。雕塑造型始终围绕怎么表现物象以体现意识而展开,总体及相较而言,中国雕塑为意象造型。
  意,即意识,是人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象,即样子和形状。
  意象,指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概括来说,就是“以意成象,象而寓意”。意象之物与外在世界有关系,是可辨认的,不是“镜像”式的直接反映,而是大脑过滤并加以行动后的间接反映,是经过调配的状态。
  意象一词,最早见之于文献的有东汉思想家王充的《论衡·乱龙篇》:“夫画布为熊麋之象,名布为侯,礼贵意象,示义取名也。”还有南梁文学理论家刘勰的《文心雕龙·神思》:“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中华民族具有世界其他各民族少有的惊人的历史延续性,意象造型一直延续下来,意象地看待世界,意象地体现感悟。
  一、意象生存
  艺术表现与生存理念密不可分,探究造型法则理应从剖析大众心性出发,此为根本的内在依据。中国人绵延的普遍性征“表现在基本人生态度上,中国古人,提倡人要参与天地的运动,注重现世,勤苦节俭,积极乐观,刚健有为;在思维模式上,强调朴素的整体观念,把人作为客体融化于自然之中;在致思途径上,主要借助于经验基础上的直觉去洞察事物的本质;在情感方式上,内向而不放任,含蓄而有节制;在价值观念上,尊奉传统,追求人格的完善超过讲究技艺。”’情感思维与价值观念影响艺术造型。
  1.顺生自然
  ①顺势。蛇虫模拟树杈的色质形态,等待飞虫误落;蝴蝶纷飞于鲜花丛中,为不至遭天敌侵袭,造就迷彩双翅,一切生物皆是顺生的结果。风雨云雪、生老病死等自然现象和生理变化予人以疑问,天地间弥漫着神秘之力,人显得何其渺小,自然强势而让先人敬畏,只有奉行“无为而顺应自然”,国人的适应习性事出有因且由来已久。
  ②再生。两千年来的封建宗法制度迫使人们具备了在逆境中生存的策略,逢事隐忍、随遇而安,和顺地应对天、地、人的变化。不是一味地消极适应,国人仍有应变活力,无为非不为,“天地万物,一人之身,”人的心中有个小宇宙,主体意识趋强,内心细腻丰富。归顺自然,智慧赋之其中。可能情形下,主动发挥才学,化不利为有利,在劣境中升华。
  2.和合状态
  ①和谐。个体的弱小显出团队的能量,整体意识至关重要。“和”成为中华文化的关键字,和蔼、和善、和煦、和美等,为人处世皆以和为贵。和兴万事,“和”不仅是自我,“和”超越个体,注重大局与讲究关联,宏观的、联系的看待事物意味着思绪灵动,活跃的思维致使现象被主观调配。
  ②合成。胸怀天下、心比天高的主体意识造就“天人合一”的境界,先入为主的本质思考促使人们善于在不同物象之间寻求潜在关联,隐晦表达对自然的理解。以“和”为基准的生存理念在实践成果中体现出“合”的状态,如:山神河伯、雷公电母、蟾蜍之月、金乌之阳等,超越现实而释放出无穷想象力。
  3.潜在述求
  ①意味。讲究意味贯穿于生活的各个方面。以茶道为例,中国人最早生产和利用茶叶,早在仰韶文化至神农时代,即已感知茶可入药,东汉《食论》、唐《本草拾遗》中均有茶之记载,唐代“茶圣”陆羽曾有专论《茶经》。传统茶道强调茶、水、杯三者关联,考究来源、来时、煮沸速度、沏茶温度等,品者无论痛苦欢乐皆以茶敞之。茶之意味是香味、甜味与苦味的错综,是一种“有味的无味”,随着品者情态心理而变更,较于糖盐适用场合更众,不确定的意味使其广为流传。
  ②回味。“食”也如此,吃饱不是最高目的,追求回味才叫享受。中国是“食”之大国,翻开字书查阅,制熟物品的手段有:炒、炸、焖、烤、炖、烀、烙、熘、蒸、煮、煎、熏、熬等,烹饪种类繁杂。中华饮食素来讲究“色、香、味”俱全,即视觉、嗅觉与口感的综合体验,仰或还有听音等,由此上升为全身心愉悦,要求菜肴有“一种神出鬼没股难以捉摸的品质。”令人回想之求渗透于心性中,内秀气质转化为苛求深度意念的惯性。
  4.深度意念
  潜藏余味的“和合”造物作为对自然世界的理解和表述形态,具有寓意与联动的深度意念,在汉文化的诸多方面时有显现。
  ①汉字。汉字构造和释意有精微与奇妙之处,公元前2550年仓颉造字,集音、形、意于一体,“它既状物又抒情,兼备造型(概括性的模拟)和表现(抒发情感)两种因素和成分,”如“旦”字,表示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日常画面浓缩成意念字符。如“宝”字,人们认为宝藏于屋中,何为宝呢?玉器、罐钵、珠贝的合成即谓之宝,形成了“寅”字。细分开来,有王、土、山、人、干等字型,反复品读,韵味无穷。针对性或语气不同,含义产生变化,如“宝贝”,
  就孩童来说是一个充满柔情爱意的称谓,转向大人则是讥讽无能或奇怪荒唐的人,应用语境变更意义迥异。字型转换别具风味,如:“人”伸出双手成了“火”,戴上帽子成了“天”,站叠起来就成了“众”。
  ②诗歌。好诗言简意赅、蕴含哲理、促人联想,中国诗词在意念抒发方面达到了近乎完美的境地。远在2500年前的古老《诗经》中就有比、兴手法的运用,“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朱熹)“所谓比与兴者,皆托物寓情而为之者也。盖正言直述则易于穷尽而难于感发,惟有所寓托,形容模写,反复讽咏以人之自得,言有尽而意无穷……”(李东阳)另一方面,据《宋元语言词典》记载,来人作兴“借彩助兴”,舞龙灯时要唱彩词,新屋上梁要抛彩唱歌,洞房花烛夜,送上红枣、花生、桂圆、莲子等,寓意“早得贵子”或“连生贵子”,即便不吉利的事也要说出吉祥话来,如“岁(碎)岁平安”等,情趣见于其中。
  ③书画。书画方式别具一格,诗书画印集于一体,笔墨纸砚皆有考究。水墨在宣纸尤其是生宣上的渗透韵味十足,1:具是柔软的毛笔,挥毫时却蕴涵了刚柔、动静、舒敛、疏密、干枯、虚实等几乎一切美学原则。具有“计白当黑”的画外音之作历来受到推崇,赢得皇家画院考试的多为灵动创意之作,如“深山藏古寺”,平庸者绘出大山,山顶画上寺庙,画面直自而索然无味。高手画和尚山下汲水,羊肠小道隐约通向深处,“藏”意隐含其中。“野渡无人舟自横”也便如此,一艘被遗弃而随波浮沉的小船,上栖一水鸟,另一只拍摆着翅膀,暗示出寂静和荒凉的境况。还有“竹锁桥边买酒家”、“踏花归来马蹄香”及后来的“蛙声十里出山泉”等,皆是寓意之佳作。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