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
 

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

发布时间:2019-04-03 04:15:17 影响了:

  一、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  在国际上对非物质文化作出明确定义的组织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社区、群体或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的各种实践、表演、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实物、工具、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同时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作出了具体的界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社会实践、礼仪、节庆活动;表演艺术;传统手工艺;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在国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出明确定义的是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具有权威性且代表中国政府意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该办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实物、器具和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指出其范围主要包含:口头传统,包括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及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二)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
  内蒙古草原类型丰富、景观壮阔,其典型草原景观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具有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草原旅游资源品位高。 众多少数民族在内蒙古广阔的疆域中繁衍生息, 加之独特的地理环境、民族习惯,形成了内蒙古以草原文化为灵魂的数量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遗留下来这些遗产价值较高,例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古族长调民歌和蒙古族呼麦就展示了蒙古族独特的非物质文化,得到了世界的认可。除世界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外,还有列入到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7 项,列入到第二批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2 项,此外,自治区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51 项。
  内蒙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开发也有了一定的成效。2009 年推出了100 项节庆活动, 2010 年内蒙古旅游局推出旅游节庆活动197 项,项目分布在全年的12 个月,并且涉及自治区所有盟市。这些节庆活动形成一定品牌的有草原旅游那达慕、成吉思汗文化周、蒙古族服装服饰艺术节、鄂温克瑟宾节等。以成吉思汗文化周为例,此项节庆是从2005 年开始举办的,依托成吉思汗陵旅游区,深挖成吉思汗文化,以民族特色项目丰富了旅游内容,在2010 年的文化周期间举办的活动有鄂尔多斯婚礼、原生态长调宫廷乐“古日道” 展演、蒙古族马术表演等。草原那达慕旅游节庆更是由来已久,在乌兰察布市格根塔拉草原举行的内蒙古旅游那达慕活动项目,已经从1991 年初办时的摔跤、骑马、射箭发展到增加了民族歌舞、民族杂技、民族服饰展示等观赏性和参与性强的项目。
  二、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优势
  (一)内蒙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种类丰富的特点
  从列入到首批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看,涉及到8 大类,而列入第二批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更是涉及到全部的10 类,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3 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内容的解释,笔者认为可以将其分为文学类、艺术类、技艺类、民俗类和体育游艺类。纵观内蒙古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可见艺术类和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较多。
  (二)地域分布广泛,以呼伦贝尔市和鄂尔多斯市最为集中
  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各盟市(除乌海市)都有分布,分布范围广。全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呼伦贝尔市和鄂尔多斯市最多,分别达到47 项和46 项。超过20 项的盟市有锡林郭勒盟、通辽市、赤峰市和呼和浩特市。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是旅游业重要的资源基础,一些已经开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三)草原文化特色鲜明,价值较高
  内蒙古现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较高,诸如列入到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蒙古族长调民歌和蒙古族呼麦就展示了蒙古族独特的非物质文化,得到了世界的认可。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数量大、种类多,与全国其他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比较,其最大的特色是包含了世界独有的草原文化。草原上大漠苦寒、畜逐水草、四时迁徙,车马为家、皮毛当衣、肉奶为食,这些游牧的生产方式生成了独特的草原文化。草原文化中所体现的特有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成为吸引游客最好的动力。
  (四)政策环境优越
  国家和内蒙古都把旅游业作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重要的增长点, 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旅游发展的政策, 而且草原旅游产品被列为主要的对外营销产品,将进一步推动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发展,这为内蒙古非物质文化旅游开发创造了优越的社会政策环境。
  三、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建议
  (一)旅游节庆模式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节庆与旅游结合也是一种很好的旅游开发模式。以民族节日为主题,开展大型庆典活动,在庆典中展示多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通过宣传吸引旅游者观赏、参与。这种模式优势是可以加强游客的参与性,增加游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更深层次的体验。如目前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上游客就可以参与到骑马、摔跤、射箭、奶食品制作中。该模式的劣势是时间、地点比较分散。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节庆有着自己分布的地域,节庆也有着固定的时间,不一定与旅游旺季相一致。
  (二)生态博物馆模式
  从上世纪90 年代至本世纪初,中国先后建立了贵州生态博物馆群、广西“1+10”民族生态博物馆群、内蒙古达茂旗敖伦苏木生态博物馆、云南西双版纳布朗族生态博物馆。生态博物馆或者民族文化村落保持着原有的风貌,建筑、服饰、饮食及信仰、工艺等自然展现在游客面前,无需大量投资兴建宾馆、饭店等。投资少,但是带来的经济效益比较可观。该模式的劣势是开发失当容易损坏非物质文化生存环境。这类旅游开发模式在平时的生活中延续着传统的习俗,是值得提倡的开发模式,各盟市应该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区建立生态博物馆。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